“媽媽,我好怕!”家長不能再大意,不讓孩子隨時充滿“恐懼感”

媽媽最近很苦惱,洋洋雖然已經三歲了,個子也長高了,話也能說許多了,可就是膽量沒跟著長,還是特膽小,一點風吹草動就說自己好怕。媽媽不小心將鍋蓋掉地上,發出聲響,洋洋跑過來,驚恐地看著媽媽“媽媽,什麼聲音?洋洋怕。”洋洋在玩積木,突然一陣風將房門關上了,他會嚇得大哭“媽媽,我好怕。”晚上散步回來有段黑路,洋洋每次都非要媽媽抱,還會緊緊地摟著媽媽的脖子,把小臉藏在媽媽的頭髮裡,眼睛緊閉。媽媽問他“洋洋,你怕什麼呀?”洋洋哼唧哼唧地說“好黑,我怕。”爸爸在外地工作,每週回來一次,可是洋洋和爸爸之間很陌生,從不要爸爸抱,也不和爸爸親熱。爸爸一回來,媽媽就抱怨每天帶洋洋好累,爸爸也說工作好累,兩個人就會吵得很兇。這時洋洋就會一個人躲在臥室裡,害怕得瑟瑟發抖。等到媽媽來找他時,看到他眼裡充滿的恐懼,也不安慰他,卻厲聲地說“你個膽小鬼,爸爸和我吵,都不知道幫我,我天天帶你有什麼用呀?”洋洋無聲地流著淚,恐懼包圍著他。媽媽很煩洋洋總是說怕,覺得三歲的孩子應該會懂許多事了,有什麼好怕的,媽媽也不知道如何教導,只想著也許再長大點就不怕了。

三四歲的孩子對很多事物還不夠了解,會有害怕的現象很正常,但若像故事裡的洋洋總是沉浸在恐懼中,就不是正常的現象了。家長不能指望孩子長大自然戰勝恐懼,要用心關注孩子,瞭解孩子為什麼會充滿“恐懼感”。

一、造成孩子隨時充滿“恐懼感”的原因?

1.對某些事物不理解,幻化成恐怖景象

三四歲的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但理解能力不夠,還是很容易幻想。比如看到白癜風病人,他會無法理解人的臉龐怎麼成那樣了,感覺很害怕,而且這個印象會經過他不斷的想象變得更可怕。還有比如看到動畫片裡的妖魔鬼怪,聽到的鬼怪故事,這些充滿神秘感的事物,佔據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只要看到類似的東西就想到那些害怕的事物。還有聽到關於死亡、綁架等可怕的事情,總害怕自己會遭遇這些,心中產生恐懼。

“媽媽,我好怕!”家長不能再大意,不讓孩子隨時充滿“恐懼感”

2.聽到別人說“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是最重要不可替代的親人,是最愛孩子的人。可是當孩子做錯事,總有人喜歡和孩子開玩笑“你不乖,爸爸媽媽不要你了”,或是生了二寶,就有人說“你爸媽愛二寶了,不愛你了。”孩子聽到這些話,就會格外關注父母的一言一行,稍微有點與以前不一樣,就會產生特別恐懼的心理,害怕父母真不要自己了。這種想法父母若不及時幫孩子化解,孩子會時刻生活在害怕父母不要自己的恐懼裡。

3.孩子遭遇惡劣的環境和行為

孩子能否正常成長,身邊的環境很重要,身邊的人也很重要。比如家庭暴力不斷,父母互毆,父母打罵孩子,這樣的環境,孩子脆弱的心靈如何能承受,自然會時刻充滿恐懼。還有如果孩子遭遇惡劣的人,對孩子施以語言威脅、身體猥褻等攻擊性行為,會讓孩子陷入恐懼的深淵,可能伴隨孩子的一生,無法自拔。

孩子的成長過程會遭遇很多事、很多人,父母稍不注意,就可能讓孩子隨時充滿“恐懼感”。這種可怕的感覺若不能及時消解,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會有很大危害。

二、隨時充滿“恐懼感”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

1.對孩子心理的影響,性格內向懦弱

“恐懼感”像個魔爪一樣緊緊地捆住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沒有安全感,不敢張揚自己的個性,大腦裡時刻充滿警惕,有如驚弓之鳥,小心翼翼。這樣下去性格當然會內向,懦弱。

“媽媽,我好怕!”家長不能再大意,不讓孩子隨時充滿“恐懼感”

2.對孩子生活的影響,不敢與陌生人交流

孩子內心充滿恐懼,總害怕別人會加害自己,會對別人產生懷疑,不願也不敢與陌生人交流。人是要進入群體生活的,可孩子卻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人交流,這是一種生活障礙了。

3.對孩子身體的影響,孩子發育不正常

恐懼感深入孩子的骨髓,會導致孩子經常做噩夢、說夢話,或是不敢閉眼、失眠,還會總是莫名的發燒生病;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孩子可能很瘦弱,個子偏小,各項機能發育緩慢。

隨時充滿的“恐懼感”像黑暗裡的冰窖,讓孩子感受不到明亮和溫暖,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成長。父母要及時瞭解孩子的心理,為什麼會有“恐懼感”,作為孩子最親的人,更不能給孩子製造“恐懼感”。

三、父母的哪些行為是引起孩子充滿“恐懼感”的重要原因?

1.父母經常打罵孩子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可是有的父母因為自己的種種原因,將自身的焦慮、失望、憤怒,甚至痛苦都發洩在孩子身上。孩子做錯事被打罵,沒有做錯事也會無緣無故地受到打罵,更談不上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折磨,成為孩子無法承受之重,孩子內心肯定會充滿恐懼感,可能對生活、生命感到絕望。

“媽媽,我好怕!”家長不能再大意,不讓孩子隨時充滿“恐懼感”

2.父母經常嚇唬孩子

有的孩子很調皮,也很難管教,於是父母就總是用各種可怕的事嚇唬孩子,讓孩子聽話,屈從於父母。比如父母會說些“吃飯,再不吃,就把你送給外面的乞丐養,天天在垃圾桶裡撿吃的。”“快睡覺,要不大灰狼來把你叼走。”“你還不聽話,我就把你扔了。”父母如果反覆用這些嚇唬的語言來刺激孩子,他的膽量會越來越小,時刻都處在緊張和恐懼的狀態下,害怕父母說的那些話會成為現實。

3.父母之間經常吵罵

父母都很疼愛孩子,可是有的夫妻之間卻總是吵罵,甚至打架。孩子聽到父母互相用惡毒的語言對罵,看到父母你推我搡,他肯定會害怕得大哭,他無法理解都這麼愛自己的父母為什麼要吵架,而吵架時的父母很難會再顧及到哭鬧的孩子,有時還會拿孩子來威逼對方。父母無休止的吵罵導致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嚴重的創傷,內心會充滿恐懼,總是提心吊膽,害怕父母又會吵架。

父母若發現孩子充滿“恐懼感”,不要認為孩子只是年齡小,不懂事,容易害怕而已。而是要引起重視,要積極地引導孩子儘快走出“恐懼”的漩渦。

四、父母應該如何讓充滿“恐懼感”的孩子迴歸正常?

1.父母和孩子共同面對恐懼

當父母知道孩子在“恐懼”,不能取笑,更不能嘲諷,說孩子是個膽小鬼,而要認真地對待,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很重視他的感受。父母溫和地引導孩子說出“恐懼”的事,探究造成孩子“恐懼”的原因,和孩子一起面對“恐懼”,不要讓孩子一個人獨自承受無邊的“恐懼”。

“媽媽,我好怕!”家長不能再大意,不讓孩子隨時充滿“恐懼感”

2.父母陪孩子一起戰勝恐懼

父母瞭解孩子“恐懼”的相關情況後,就要想辦法陪孩子一起戰勝“恐懼”。可以和孩子多聊天,談談自己小時候也會有哪些“恐懼”的糗事,讓孩子心情放鬆,就會和父母說出更多內心的感受。父母針對孩子“恐懼”的原因,採取相應的辦法慢慢引導孩子。比如多參加好友聚會,多參加戶外運動,多玩有趣的遊戲,多看些幽默輕鬆的電視,還有就是父母要保持溫和理解的態度。

3.父母培養孩子自信和堅強

父母平時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自信和堅強,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心強大、意志堅強的人。當孩子有畏縮膽怯的情形時,父母要及時地給予孩子鼓勵,最好做出示範,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沒什麼可怕的。比如孩子看到造型恐怖的魔獸玩具時就害怕哭泣,媽媽也可以做出害怕的樣子,然後鼓勵自己輕輕地摸下玩具,咦,原來沒關係的,玩具並沒有傷害媽媽,再鼓勵孩子也試試。這需要慢慢地引導,不能強制孩子,否則只會更加劇他的恐懼。

4.陪孩子多看書,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多選擇一些內容健康,畫面柔和的書本給孩子看,比如科普類、自然類等等,讓孩子逐步瞭解很多事物的真實面目,不斷拓展孩子的知識面,這樣不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會減少能引起孩子“恐懼感”的事物。

孩子隨時充滿“恐懼感”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應該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並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建立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讓孩子遠離“恐懼”,無憂無慮地快樂成長。

互動話題:親愛的家長朋友,您對孩子充滿“恐懼感”有什麼看法?您會怎麼引導孩子走出“恐懼感”?歡迎留言分享參與討論。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話梅留言,話梅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的媽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話梅媽媽,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親子成長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