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城市裡一些退休的老年人想到鄉下找老伴搭夥養老過日子的現象?

邢連義65198933


城市退休喪偶的老頭找農村喪偶的婦女結伴生活這情況不算少,老頭一般都有四五千以上的退休工資,基本生活應該沒有問題,但是由於沒有老伴、子女又都有各自的事業沒辦法陪著老人生活,這就使老人在感情上倍感孤單寂寞,想找個人作伴是可以理解的。農村喪偶的婦女特別是五十歲之後的女兒都已成家,兒女們大多迫於生活的壓力也要努力的去打工掙錢,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經濟上都很少能照顧到老人,況且農村人很多婆媳關係都不是很融洽,即使兒女孝順、婆媳關係好,許多老人也不想給他們增加負擔,所以她們也想著能有自己不需要依靠兒女的獨立的生活。這樣,城市退休老頭找農村喪偶婦女相伴餘生就成了一種很好的選擇。但是,這種結合在一起的老人一起到農村生活的也不是太多,尤其是那些比較偏僻的農村。他們多數還是會選擇在城市生活,畢竟城市的生活條件、醫療條件還是比農村好的多。少數人會選擇農村,那是一種情懷,一種厭倦了城市的喧囂和汙染而想換一個嶄新而又寧靜的生活環境的抉擇。


長江253666752


是有這種情況,城裡老人退休了,退休金兒女花不著,自己又孤單,一個人在家裡無聊沒事幹,找個農村的失偶老伴過日子,兒女們也少些負擔和牽掛,所以也很支持。

我們這裡都是城裡老頭找鄉下年齡較小的婦女,就是保姆加老伴的那種,有個名義照顧起來也方便,但沒有一個回農村過的,畢竟農村條件不如城裡好,養生和看病也比鄉下好的多,兒女們看望也方便。

我們村有一個婦女,倆兒倆女兒,老伴早逝,後經人介紹,又在城裡找了個退休的老頭,開始女方兒女不願意,後來這婦女堅持,兒女也就從了她,她嫁到城裡後,老頭一家對她都很好,還給她小兒子找了個固定工作,偶爾回家,吃得白白胖胖的,儼然就是城裡人的氣質,很不錯,並且還時不時地接濟這邊的兒女。

這種情況其實對雙方都有利,老頭在城裡是不太好找老伴的,找鄉下的就容易多了,鄉下失偶老人一般都很可憐,沒養老金,沒收入,兒女們過得也不富裕,一輩子過不了好日子,老了還要給兒女照顧孩子,日子很艱難,嫁到城裡後,生活提高了檔次,有能力也能幫幫鄉下的兒女,是一種雙贏。


曲阜星


如今城市裡一些退休的老年人會到鄉下找老伴搭夥養老,該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

  • 搭幫養老現象產生的原因

我國人口重多,加上近幾十年出生率降低,人口老齡化嚴重。如今養老問題成了當下急待解決的問題之一。而我國的養老方式卻又很單一,傳統的養老方式是由子女負責養老,另一種養老方式就是去養老院,但是目前我們的養老院配置又不太完善。

而子女都有自己的事業,無法騰出更多的時間來照顧老人。尤其是對於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贍養老人的壓力更大。由於這些問題的出現,讓很多老人老無所養、老無所依,就促使老人們自己去尋找更多新式的養老方式,比如:抱團養老、互助養老、換房養老等等。

如今很多喪偶的城市退休老人回到鄉下找個老伴搭幫養老,也就是上面所說的互助養老。這種新的養老模式可以緩解孩子們養老壓力,還能解決農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諸多社會問題,可以說是互助互贏。

  • 回鄉下搭幫養老的形式

由於現在很多老人想開了,他們不願打擾子女們的生活,不想給子女帶來困擾。他們只想找個老伴,過清靜的日子。但是城市中人與人交流很少,感覺彼此冷漠,所以對他們來說更願意到鄉下養老。

一般情況,城市裡退休的老人都有退休工資,這些錢在農村生活還是足夠的。但是人老了也會出現各種突發疾病,如果在加上兩位老人醫療上的開支,這些錢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所以很多城市中的老人選擇將城市中的房賣掉或是出租,這也是解決養老經濟壓力的一種好方法。這樣所得來的錢再加上自己的退休工資就可以去農村找個生活習慣相差太大的淳厚朴實的農村老伴搭幫過日子了。從此兩個孤獨的老人都有了自己的伴,一個有錢,一個淳樸,兩個人都有心,他們一定會生活的很開心,日子過得舒舒坦坦。

  • 回鄉下搭幫養老的好處

因為新農村建設,農村各種配套設施越來越齊全,加上鄉村自然風光秀麗、空氣新鮮、安靜祥和,越來越多城市老人到鄉下養老。

相比城市住在鄉下更舒心,不用每天窩在百十平米的房子裡。城市的房子空間狹小,讓人有壓迫感,還會對老人的心理產生不利的影響,讓本來心裡感覺孤獨老人更壓抑,長此以往會導致老人精神問題。但是住在農村不同,居住空間要寬敞的多,每天住在寬房大院內心情也會變得舒暢。

不僅如此,鄉下的生活環境也比城市好多了。鄉下沒有那麼多的工廠,當然就沒有那麼多的汙染。鄉下沒有那麼多的現代化,所有的一切都貼近大自然。相比住在城市,鄉下的空氣新鮮,生活環境清新自然,從此你可以遠離喧囂,逃出那片灰濛濛的城市,與大自然面對面交流。

在農村你可以種塊地,圈個菜園。種自己的糧食、蔬菜、水果,用沒有汙染的水和土壤,種出健康安全的食物。不僅鍛鍊身體,還能享受到豐收的喜悅。閒來無事與老伴共同坐在小院內,看著滿園的蔬菜水果,聞著滿院的花香,一起欣賞夕陽西下,好不愜意。

住在鄉下,感受不到城市中的孤獨。在鄉下,人們都熱情好客。平日裡相互之間走動頻繁。鄰居之間串串門,坐在一起拉拉家常。住在鄉下,感受不到城市中的快節奏。在鄉下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很悠閒,老人們大部分時間是在閒聊中度過,偶爾也會去村子裡的健身器材上運動運動,或是飯後溜達溜達。所以,生活在農村老人們精神上更放鬆。

  • 回鄉下搭幫養老的弊端

但是從城市到鄉下,新的生活環境也會讓老人有些不習慣,從而導致老人的情緒的波動和身體上的不適。因為鄉村的配套設施差,不論是醫療水平,還是交通便利性,都不如城市。

而且很多搭幫養老的老人是“非婚同居”,不管是因為子女的壓力,還是其他什麼原因,他們共同生活期間的收支、繼承等問題很容易造成糾紛。所以說,如果想搭幫養老,最妥當的方式,還是結婚。否則,就需要雙方簽訂協議或是約定。

我想如果真的到了搭幫養老的程度,作為子女的我們真的要好好反省一下。雖然生活給了我們壓力,但是這不是你拒絕為父母養老的理由。不過對於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來說身邊能有個人一起生活,相互照看也挺好,如果不想一個人孤單的面對晚年生活,那就找個合適的伴,平淡的度過晚年吧。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關注:活而不凡,讓我們一起探討生活吧。

活而不凡




城市裡退休的單身老人,喜歡在鄉下找老伴搭夥過日子,有下邊幾個原因:

一,老人在城裡工作生活了大半生,城市的擁擠,嘈雜,已經看煩了,晚年想找個清淨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

二,城市車多,人多,空氣質量也不好。而且吃的蔬菜大部分是從種植基地買的,不能完全保證是綠色食品。農村空氣新鮮,沒有汙染,同時蔬菜還可以自產自銷,絕對純綠色的。

三,農村單身婦女醇厚朴實,待人真誠。這是城裡單身老人喜歡到鄉下找伴搭夥過日子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關鍵是一點。

一個單身農村婦女,自己沒有經濟收入,從城裡來一個有退休金的老人,願意跟自己一起過日子。女人一定會盡心盡意伺候這給老年男人的。

一方有經濟來源,一方有善良的心。兩人搭夥過日子,一定會過得開開心心,舒舒坦坦。

我同事的婆婆就是60歲以後找了一個城裡的老人做伴。兩老人在一起,相互照顧,從不拌嘴。出去遛彎從來不單行。比紮腳夫妻老年還恩愛。有時兩老人還會手牽手散步,因為大爺年齡大,身體也不太好。有時大媽就牽著大爺的手。

跟同事聊天時,我問同事,老人如果以後不能動了咋辦。同事說,以前說好的,有一個老人不能動時,就各自管理各自的老人,這樣彼此負擔都輕些。其實這也是一種解決養老問題的辦法。

總之,農村還是適合養老。現在交通方便,農村購物,看病都方便,還不吵鬧,所以城裡單身老人才喜歡在鄉下找伴。

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歡迎朋友們一起交流探討!


牽住夕陽的手


在城市退休的老人,想到鄉下找老伴搭夥過日子養老的,都是單身老人,而且幾乎是清一色男單,女單幾乎沒有。

出現這種情況,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身體硬朗,個人生活能自理。

2、兒女忙於工作和照顧小孩,無暇顧及老人。

3、老人想要有自己的生活和自由。

4、在城市養老,而兒女又無暇顧及,進養老院吧費用過高,承受不起。因為這類退休人員,退休養老金最多隻有中等水平,每月3、4千元,進了養老院,什麼都沒有了。

5、城市生活水平較高,而鄉下則相對較低。鄉下的很多女人收入不多,人又厚道。若能搭伴,租個房,再給點女方,除去老兩口日常生活費,可能還略有積餘。這樣的話,等於花很少的錢僱了個好保姆。如果精神好,體力好,還可以釋放多餘的能量,愉悅身心。

6、鄉下噪音小,空氣清新,汙染少,食物新鮮。田園光風也好,很適合老人修身養性。

原因還有很多,不能一一列舉。這種老人是聰明的老人,精明的老人。既脫離了兒孫(女)的羈絆,又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何其美哉!


陶田福


城裡喪偶退休老人為什麼願到農村找老伴養老是有原因的。人老了之後,在性格與生活習慣上會有許多改變。青年時代忙於自己的學業與工作選向必須參與有利於學習及相關工作的社交活動,自然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辦事果斷而敢作敢為的作風,一般具有不怕失敗自信成功的勁頭;在中年時代,除了忙於自己的工作事業之外,還要忙於自己的家庭生計,更重要的是忙於自己孩子的培養與照管,甚至還有對自己老父老母的照管(夫妻雙方的父母及祖、外祖父母)這個時代是最辛苦而勞神又勞力的時候。為了工作與家庭及社會親友的煩瑣雜事,忙得暈頭轉向和力不從心,基本上把年青時代的銳氣、勇氣、傲氣和興趣都磨平了,將青年的剛烈性磨成了柔和性。經歷了社會的甜酸苦辣就懂得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在看事、想事與辦事中總是要求自己穩重與成功而最怕的是失職、失德和失利。對於喪偶的人來說更是心重一層罷了。

年老退休了,工作不幹了,子女大了而成家了。這時的老人感到生活特別無趣與孤單。由於孤獨感的強烈反應,老人就產生了餘生該如何度過的想法及計劃。老人到農村找老伴度餘生的想法與做法都是正能量的雙贏辦法,利己又利人。

1、解決自己的孤獨又幫助了他人

。找一個比自己小一點的健康女性

,可以得到吃穿住的生活照管與終日有伴的方便。同時,也使女伴家庭獲得經濟支助。

2、農村空氣新鮮、蔬菜新鮮和沒有汙染的環境,沒有噪音而清靜,是養老健康的長壽之地。

3、老伴的結合,有利於雙方子女

。老伴的結合,不僅雙解除了孤獨

,男的還省了一筆養老金(進養院開支)用於支助女方。而且雙方的子女各自看到自己的父母相互關照與相互扶持,感到是一種快樂與放心,沒有憂愁與擔憂,讓子女安心自己的工作。

以上是個人一點不成熟的看法與想。是否正確望指正。


5657811128270


每個人都怕孤單的生活,尤其是人到晚年以後,缺少兒女的陪伴,更顯的淒涼孤單,所以老年人也會找一個老來的伴,度過人生晚年。

現在有人提問為什麼城市老人會找一個農村老伴在鄉下養老過日子了。

1、受氣候環境的影響,人的思想在發生著大的改變,因城裡空氣汙染嚴重,各種噪音彼此起伏,每天面對著鋼筋水泥和灰濛濛的天空,吃著大棚蔬菜,所以在城市待久就會厭煩,想換一種田園生活,自己養花種菜,吃綠色食品,自由呼吸新鮮空氣。

2、人老要歸根,一上年紀就惦記家鄉熱土,自然回農村找個伴養老是最好的選擇,畢竟最後都要塵歸塵,土歸土。

3、農村人樸實,友善,而且會安穩過日子,對待感情忠誠,能長相伴,相互扶持,最後一起變老。

城市老人正是看準了農村的諸多優點,所以在人生的後半生會盡量尋找一個農村老伴來相伴到老,相互攜持,一起走過餘生。





生態農說


現在政策支持回地方養老,地方也出臺了許多關於扶持退休人員回鄉養老的政策。


而回到鄉下養老,一般回到的都是毗鄰鄉鎮中心的鎮裡或者村裡,交通便利,具備基本的醫療設施,環境不說優美,但絕對不會差的。

而關於回到鄉村找老伴的,我個人覺得挺好的,一般有退休人員領到的退休金,在鄉鎮生活的話,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充裕的,兒女不在自己身邊,一個人在鄉下生活,其實還是需要有一個合適伴兒比較好!

而大多選擇回鄉養老的退休人員,男性比較多,選擇在鄉下養老的老人,首先兒女是同意老人去鄉下養老的,而關於老人的退休金,可能有少部分的兒女會惦記著從老人扣出點退休金,而大多數老人還是能完全支配自己的退休金的,而退休後的老人,兒女大多在四十歲左右了,上有老,下有小,還是挺累的,老人自己出去獨立,找個伴兒,做為兒女也可以輕鬆一點,省心一點,挺好!


而關於找的伴兒,大多數是選擇一起生活,和婚姻無關,所以不會領取結婚證,也就涉及不到什麼財產遺產的問題,如果兩個老人餘生相處的特別好,也可以把鄉下養老的住房饋贈給這個餘生相守的伴兒吧?

既然已經退休了,兒女們都各自安好!那晚年就不要一個人孤單到老,身邊有個伴兒,每晚睡下用擔心醒不來,因為身邊有個伴兒,每天早晨睜開眼,看到身邊有個伴兒,會覺得又能高興的過一天,挺好!一起說說話,一起散步,種菜養花,挺好!相互陪伴,相互照看,挺好!

如果不想成為兒女的負擔,不想一個人淒涼的走完人生最後的幾步路,度過一個孤孤單單的晚年,那找個能夠一起平平淡淡,相互攙扶的人一起度過晚年吧!

如果兒女不想讓父/母一個人孤單單的走完餘下的人生,就支持父/母找個相互攙扶,相互依靠的伴兒吧!

想盡孝就要趁早,別等到與父母離開後,再後悔,想見他/她們時,也只能在夢裡,把哭聲,留給自己聽!


窩的雜文


朋友你好,書生為你解答。

這種現象確實有,但不多。那麼這些老年人到底圖什麼?會做出如此決定,也是有原因的。

1.懷舊。這些退休的老人以前大多都在農村生活過,很懷念農村那種男耕女織、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歲數越大,這種葉落歸根的思想越強烈。他們也許厭倦了城市的喧鬧和汙染,只想找一處能給自己心靈帶來安靜的場所,然後搭個老伴度完餘生。

2.不願和兒女們一起摻和,也不想給兒女們添負擔,只想找個老伴,清清靜靜過生活。退休老人都有退休金,經濟上能夠獨立,日子也能過得去。可能因為一些原因,比如和兒女們生活習慣相差太大;好多親戚朋友都在農村,城裡沒個說話的人等等,比起城市生活,他們更願意到鄉下養老。如果能在鄉下找個照顧自己、陪自己說說話、搭夥過日子的老伴,老人也不會寂寞了。

3.在這些老年人的潛意識中,鄉下老人比城市老人更勤勞、善良、樸實、體貼、會照顧人。他們也許看多了城市老人的自私、圓滑、會算計,不想捲入勾心鬥角中,只想簡簡單單走完最後的旅程。這個時候,鄉下老人就成了他們選擇伴侶的最佳人選。雖說現在農村也未必是一片淨土了,但在他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一些思想根本無法改變。


人都會老,老年人也曾經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現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不願呆在城市,想找個農村老伴去鄉下過日子,我們應該支持他們、祝福他們。


情感書生談感情


這種現象肯定存在,大幹世界,無奇不有.但具體到每個家庭以至每個人要具體分析.因為現在社會是快節奏時代.農村老人生活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大多數農村老人壓力很大.他們子女不是出外打工,就是忙著做生意.小孩生活起居還是靠爺爺,奶奶們照應.在他(她)們思想中,照料生子是最大的樂趣.試看鄉鎮小學門口,一到放學就有一道風景:那麼多老人騎著電瓶車在等待生子們放學.當然城市老人也有如此,那些沒有後顧之憂的老人其實想在農村找人伴過日子也不現實.首先兩個人結合並不是單純兩個人之的事,還牽涉到兩個家庭甚至幾個家庭之間關係,問題並非想象那麼簡單.另外我認為農村現在經濟發展也很不錯,家庭生活水平也很好,即使農村老人找老伴也會在自已家鄉附近找,那樣倆人生活習慣等都很融切,也能照應雙方家庭.而城市老人即使有養老保障也不一定適應農村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