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報告再引“罵戰”,金州裁判隊和休城碰瓷隊,為什麼總是他倆

裁判報告再引“罵戰”,金州裁判隊和休城碰瓷隊,為什麼總是他倆

本應是庫裡與哈登的終極對決。

報告!聾子聽到了啞巴說瞎子看到了那人犯規了!

所有人都預想到了金州勇士對陣休斯敦火箭的比賽會十分精彩,但應該不會想到裁判會“擊敗”庫裡、哈登、杜蘭特,成為比賽的主角。4月30日,NBA官方公佈的G1比賽裁判報告顯示,當值裁判一共出現了3次漏判,全部都不利於火箭隊。

但這份“判決書”不僅沒有平息爭論,反而成了火上澆油之舉。關於勇士和火箭,到底誰才是聯盟偏愛之人(不委婉的說法,是聯盟“乾兒子”)的爭論甚囂塵上,成為了曠日持久的網上”罵戰”。今天,我們就從幾個方面評述一下這個熱點話題。

首當其衝的,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一下聯盟推出所謂“裁判報告”的必要性。這是現任NBA總裁肖華的創新舉措之一。作為一個在賽後發佈的報告,明顯帶有“事後諸葛亮”的性質,對比賽結果並沒有任何作用。

比賽,已在終場哨音響起的時候,畫上了句點。至於隔日發佈的裁判報告,實為狗尾續貂之舉。馬刺主帥波波維奇就曾說,自己從不看裁判報告,勇士主帥科爾指責裁判報告不公平無意義,也不能將裁判當做替罪羊。但聯盟卻堅持發佈這份沒有任何意義的報告,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挑起話題。

是的,每一份裁判報告背後,都是一場激烈的口水戰,兩隊擁躉憤然刷帖怒噴,從各個角度分析比賽,然後將這話題成功炒作成為熱點——正如火箭與勇士的比賽一樣。

裁判報告再引“罵戰”,金州裁判隊和休城碰瓷隊,為什麼總是他倆

克勞福德曾是鄧肯的苦主。

接著,我們需要討論一下誤判。

已卸任的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曾說過,誤判也是足球的一部分。在足球歷史上,有很多的誤判也成為了經典——馬拉多納“上帝之手”,南非世界盃英格蘭冤案等等。還記得憂鬱的蘭帕德如何滿懷憤懣的帶領“三獅軍團”在下半場發動絕望的反擊嗎?

那樣悲壯且無奈。

但作為球員,必須接受。

在籃球場上經常會用到的詞彙是:適應裁判判罰尺度。這應該是很多混跡江湖老棒子給年輕人傳授的經驗和技巧之一。因為籃球是一項身體接觸十分頻繁的運動,規則無法將球員之間的每一個接觸都嚴格規定為犯規或者沒有犯規。並且裁判也不可能對球員的每一個動作都重新回放回看,那麼,判罰中裁判的主觀因素,將發揮重要作用。

這種主觀因素,就是誤判產生的根源。

除去賭球之外,影響這樣主觀因素的有很多:比如裁判對一支球隊的喜歡或者討厭,最為著名的“馬刺黑”光頭克勞福德,鄧肯的神秘一笑都能被其視為挑釁裁判權威——技術犯規!

比如裁判對籃球風格的偏愛,如果他喜歡上世紀的籃球風格,欣賞肌肉和肌肉的碰撞,那麼裁判就會鼓勵身體接觸,吹罰尺度就會松一點。

再比如,裁判對一個球員的喜歡或者討厭——

是的,我終於要說到哈登和庫裡了。之所以說了上述這些道理,就是希望雙方球迷能冷靜些,別噴我。

裁判報告再引“罵戰”,金州裁判隊和休城碰瓷隊,為什麼總是他倆

回到比賽本身,更加重要。

最後問題就是,為什麼是金州勇士和休斯敦火箭?季後賽第二輪多場比賽中,為什麼只有勇士和火箭的遭遇會讓裁判成為主角?猛龍和76人,掘金和開拓者都很平靜。除去勇火大戰本身的熱度之外,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裁判主觀因素。

庫裡和哈登,這兩人都曾是裁判最“頭疼”的男子

——勇士的非法掩護,讓裁判至今都心有餘悸,尤其是當年的“壯漢”博格特又回來了,那套叱吒風雲的三分線外非法掩護戰術又重新出現在了科爾的戰術板上。

——哈登的“碰瓷”已是登峰造極,只要突破一抬手,那必然就能造個犯規。裁判甚至不得不為了哈登再明確一下判罰的規則。

是的,你也發現了,勇士和火箭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都曾是裁判的“苦主”,那麼試想當值主裁一下面對這樣兩個傳奇人物能不緊張麼?

在裁判報告中顯示,庫裡在比賽結束前1分10秒,庫裡與哈登有身體接觸,導致哈登直接踩線出界,這應該判罰防守犯規。試想在那個時候,當值主裁是否敢做出這樣的判罰?面對已經“碰瓷”了整個職業生涯的哈登。

在講述完這3個因素之後,讓我們再回想一下勇士主教練科爾的話,關於吹罰的爭議成為了比賽的主線,本來這應該是關於兩支偉大球隊的競爭。

這應該是對這這場爭論一個最好的結束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