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五窮、六絕、七翻身,A股市場今年會有例外嗎?

<head>/<head><body>

又到五窮、六絕、七翻身,A股市場今年會有例外嗎?

行情定義:

周、日同步調整中繼

行情回顧與解讀:

4月收官,上證綜指月K線在連漲三月後,收出了難看的墓碑線。長長的上影線,似乎充滿了不詳的氣息。馬上步入五月,無窮、六絕、七翻身,再度縈繞股民耳間。今年是否會有奇蹟發生呢?我認為,奇蹟談不上,但也不會太差。那麼,何為不會太差呢?紅五月的概率是五五開。

又到五窮、六絕、七翻身,A股市場今年會有例外嗎?

溫故而知新,我們先來回顧市場4月的走勢。4月A股市場是衝高回落,月末的連跌吞噬了前面的漲幅,並終以下跌收官(月度)。本輪指數上行的高點出現在4月8日的3288,但當天的成交量卻未能超越3月7日。因此,指數的量價背離出現,亦為後續調整埋下伏筆。隨著時間的推移,起初指數還能依託較好的經濟數據維持高位震盪。但是隨著降準預期因TMLF的實施而破滅,A股市場成交量始終無法再創新高,而修復量價背離時,指數終於鼓起勇氣掉頭向下。這一向下不要緊,上證綜指直接就是六連陰(五連跌),一口氣吃掉了4月的全部漲幅。市場月末的連跌,既有場外因素,又有場內因素。場外因素,主要來自於宏觀經濟數據的超預期,導致的貨幣政策放寬邊際效益縮減預期。場內因素,主要來自於連漲三月積累的獲利盤和解套盤的溢出,以及超買的周線指標和量價背離的向下牽引。那麼,時至五月,這些不利的場內外因素是否會有所改善呢?

又到五窮、六絕、七翻身,A股市場今年會有例外嗎?

首先,我們來看場外因素。央行在實施了TMLF後,連續向市場喊話“原來未放鬆,現在更談不上收緊”。這告訴我們什麼?無非是央行不希望市場誤讀貨幣政策趨向。其實,從現實的經濟環境中,我們也不難看出,目前央行沒有收緊貨幣所需的市場環境。一季度GDP 6.4%,與去年後三個季度的連續下滑相比,充其量是剛剛企穩。後續能否穩住,還有待觀察。如此得來不易的成果,怎會輕易扼殺?即便CPI3月份數據時隔三個月後重回2時代,國際原油價格因地緣危機加速上行,都不利於央行貨幣政策後續的靈活性。但是,在我國利率市場化推進加速,以及針對中小銀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框架的制定,及後續政策加快落實的背景下,通過多渠道、多手段,保證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還是可期的。

又到五窮、六絕、七翻身,A股市場今年會有例外嗎?

其次,我們再來看場內因素。經過4月末的六連跌,場內的獲利盤和解套盤從蜂擁而出,到就地觀望,已變得相對平和。而超買的周線指標,也已調出有效的反彈空間。短週期指標,則更是已在低位,伺機待漲。唯獨還有欠缺的,就是周線級別調整的時間跨度。這也就限制了,五月市場過於激進的可能性。

又到五窮、六絕、七翻身,A股市場今年會有例外嗎?

所以,無論是從場外,還是場內因素來看,五月對市場的影響都是穩中向好的。因此,往年的五窮,未必適用於今年的A股市場。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六線分析法:

15分鐘調整至中低位金叉,反彈至中高位死叉後,調整至中位拐頭粘合;30分鐘調整至中低位金叉;60分鐘反彈至中低位走平;日線調整至超賣區;周線調整至中高位;月線反彈至中高位。

PS:早盤15和30分鐘指標形成了共振式反彈,同時又與多頭排列的60分鐘指標形成了三短週期同步式反彈。但由於量能的萎縮,致使短週期反彈呈現有氣無力狀。15和30分鐘指標全天在中位及其下方進行反覆纏繞,60分鐘指標則在中低位持續走平。 截至尾盤,15分鐘指標中位粘合,30和60分鐘指標則維持同步反彈之勢,日線指標調整到底,周線指標則調出了頂部區域(已調出有效反彈空間),月線指標則保持了良好的反彈勢頭。日線到底,短週期呈反彈之勢,且上行有空間。故下週結束日線級別調整是大概率事件,但能否順勢結束周線級別調整,則要視量能放大情況而定。因為,月線反彈勢頭良好,周線調整之勢一旦被扭轉,則必劍指新高。但若量能不濟,則新高只是空中樓閣,水中月罷了。

上證綜指漲跌 (單選)
0人
0%
0人
0%
<button>投票/<button>

——————————————————

碼字三小時,閱讀兩分鐘

您的點贊轉發打賞是我寫作最大動力!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