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最難懂的書是什麼?

可愛的小無敵


看一遍回答,很大一部分都被講了,什麼叫難懂的書?可以說是語言難懂,對於中國人來說沒有辦法翻譯成漢語,也可以說是類似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那樣,我們可以看懂,但是讀不懂,沒有辦法理解他的想法,也可以說是書有深刻的意思,很難透過表面去看書中的深意,一般這種有深度的書也是很難寫的,更多的是那那種小說,即便是作者也是無意中創造了深意,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村上春樹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從表面意思上簡單的來看,這是一本非常普通的書,對故事情節的塑造上也很豐富完整,也並沒有說是看不懂,或者說我們覺得自己看懂了。這部小說敘述一位36歲鐵道工程師多崎作,在女友木元沙羅的鼓勵下,決定一個個去拜訪年少時集體遺棄他的摯友,展開關鍵旅程。





這本書從多崎作被誤解開始,到最後一個開方式的結尾,整本書讀下來都感覺是朦朦朧朧的,一切故事起於白,但是也終於白,為什麼白要汙衊多崎作,誰也不知道,因為她已經死了,也許白說謊了,也許是多崎作說話了,這誰知道呢,但是唯一能從書中讀到的就是多崎作那種被自己最親愛的朋友疏遠的感覺一定不好,而且在讀書的過程中總感覺在多崎作在二十歲的時候就死了。

會不會是多崎作患上了精神病真的對白做出了那種事情?









也許書中會有答案,總感覺這部書不像是表面上所表達的意思一樣,也許是自作多情吧。但願!


蘇華書屋


請允許我這個學渣在這裡發言。

我讀過最難懂的書是“初中地理”。

我永遠都記得初中地理老師每次考試都會把我倒數第一名的成績念出來,然後再加上小時候瘦不拉幾的醜醜的形象,於是在地理課上就成了全班同學笑料。



每次地理老師就是不念第一名的成績也會念我最後一名的成績,永遠都沒有超過四十分,有一次三十八分都還是抄的,我其他成績都很好,最差也是前三,所以地理老師一直沒有放棄我,可是我一次次讓她失望,自己都覺得對不起老師的一片有意栽培之心。

初中地理真的是我深深的痛,因為初中沒學好,所以導致我現在只知道上下左右,什麼東南西北一概分不清,全國地圖也是這兩年才記清楚的,世界地圖還沒開始記呢。


真的覺得初中地理超級難懂,也不知道人家八九十分是怎麼做出來的,難道路痴體質活該學不懂地理嗎?


小小的朱小愛


盧梭的《論教育》我覺得最難讀。裡面雖然有些觀點現在看起來並不恰當,但"自然教育"的思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之所以難讀,是因為這本書太注重說理,故事性幾乎沒有;要讀下去,必須靜心慢慢來。

第一讀盧梭的這本書是在二十年前,我的大學時代,依稀記著讀了兩天才讀了三十頁的情景。

建議想讀這本書的朋友,在初讀讀不下去時可以放一放,在有了一定社會經驗以後再讀,這樣對該書包含的思想更容易理解一些。

大學畢業後,這本書我一直沒再讀,抽時間一定再仔細讀一下,應該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湖水清又清20180628


說起來挺無奈,我遇到的最難懂的書不是因為內容,而是因為質量。簡單講一下經過,希望大家以我為戒,不要再犯我經歷過的錯誤。

大學時候總會買書,有一次亞馬遜還是噹噹我記不清了,平臺舉辦活動,滿300減200,正好有個同學想湊單,我們就合夥買了幾本書。我選了一本《古文觀止》,準備早上起來去教室讀一讀。滿懷期待地把書拿回來,結果卻讓我有點失望。

包裝沒什麼問題,紙張也都還可以,字跡也不錯。但是當我讀完第一篇選文的時候我就感覺不對勁。看過這本書的朋友應該知道,第一篇選錄的是出自《春秋左傳》的《鄭伯克段於鄢》。這篇以前讀《左傳》的時候讀過了,有些印象。可這次再讀,我竟然從裡面挑出了五處錯誤,字句、注音都有舛錯。這本書我沒有再去看,一本書裡有一兩處出錯有可能是印刷排版審稿時的疏忽,但短短兩頁之間五處錯誤就讓人懷疑書籍是否為正版了。

所以還是告誡喜歡看書的朋友,不要像我一樣,貪一點小便宜,最後吃了個虧。如果我以前沒有讀過這篇文章,那可能就要被這本書誤導了。自此以後,我也再沒相信過這種活動。支持正版,不僅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更是對自己的閱讀學習負責。

還記得小時候在一個小書店買過一本托爾斯泰的《復活》,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盜版書籍。裡面男主人公換了好多名字:聶赫留朵夫、聶赫留朵大、聶赫留朵天、聶赫留朵人……雖然現在想一想影響不是很大,但心情總歸是不爽的。尤其是孩童階段看這種盜版書籍,總是有些不好的影響。這就好比去超市買桶泡麵,想買康師傅,結果買回來仔細一看,丫的!原來是康帥傅……


待曉兒


書本如果難以讀懂,或者讀著就瞌睡,說明你不願意長時間看

這裡我說一下我對於最難懂的書理解,就是根本理解不了作者意圖,根本不知道作者要表達什麼,可以理解為難懂。我上學期間看到一本書,真的是難以理解,人物關係複雜,作者寫的東西根本就沒見過,根本想想不到是什麼樣子的,包含他們平常吃的東西,名字一個個的好聽,但是就是不知道是啥,作者描繪了一幅熱鬧非常的圖景,富貴人家的奢靡生活。高中時期的我根本就難以理解,只看到了情愛,確實有些尷尬了 沒錯我說的就是《石頭記》,到現在我還是對這本書一知半解,那麼些年過去了聽到的人們講了許多關於這本書的事情,但還是隻能淺淺的理解一點兒作者意圖。到現在為止接觸到的書籍裡面就屬這本最難理解了。別的好像沒有這樣子吧!關鍵是別的我也沒見過,呵呵!

還是那句話想看的總是能看懂,你想看的死活就是看不懂,排斥性!


相魄


我在想生活就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一個書寫著自己的故事的書,有一句話這樣子說過我看過很多人,聽過很多故事,卻看不透我自己!

曾經的我看著他人,心裡特別厭惡!多年以後成為了我心裡最討厭的那個人。生活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慢慢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陌生到自己都懷疑自己是不是以前的自己,踏上社會後,學會帶上虛偽的面具,迎合著各種領導和場合,然後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家中!

最難讀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學會微笑著面對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消極的面對。生活還是美好的,畢竟你還要生活


眺望遠方的小蝦球


你讀過最難懂的是什麼書?

在小編回答這個問題時,請大家聽小編講個故事。

小編是個作詞愛好者,專門下載了作詞軟件,創作了一百首詞,在我剛進作詞軟件時和很多小夥伴一樣,是小白一個,什麼都不懂。

小編看見很多寫得好的人,我就開始拜那些寫得好的人為師;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拜了一個佛門師父。當然拜師的時候到了師父所在的寺廟裡去,去的時候就看見師父那裡有很多書;當時師父就送了十多本書給我,小編當然愛不釋手。

我讀過最難懂的是什麼書?現在小編就告訴你們《金剛經》《心經》《般若經》。

還有兩本是《四書五經》《梅花易數預測學》,這些都是好書,可是對小編來說像“天書”,呵呵!





梅花潤雪


我是不正經的農民許世闖,是河南許昌人,我正在努力。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1也許我就是鋼鐵直男,我覺得難讀是是些言情小說,我就是讀不懂,也讀不進去,上學的時候我記得我同桌一個女孩,成箱成箱的讀那言情小說。

2文言文就是很難讀懂,要有翻譯,和系統的學習,要不然就看不懂,也許自己太笨。

3佛學的一些書,也是看不懂,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太笨了。

不過我可以帶給大家農業知識,我是一個不正經的農業人,會跳舞,會蹦迪,會唱歌,可以關注我了,我會加油的


三農一家親


應該和屈原的作品的書吧。屈原,名平,戰國時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楚辭體文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作者。代表作有:《離騷》、《九歌》、《天問》等。

就拿《離騷》講,全詩370多句,近2500字,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篇幅最長的抒情詩。有很多字沒學過是不認識的,還有古今讀音不同。還有《天問》,全詩共有172個問題,被譽為“千古萬古至奇之作”

能把《離騷》全詩背誦的人真的很佩服。





愛尚逗留


我先來拋個磚引個玉

《近世代數》《 物理化學》《 模糊數學》《 混沌系統》

高等數學乃至中學數學之類都是純粹、冰冷、無情的理性思維,它拒斥在理解、推演過程中摻雜而入的情感渣滓,對於一個文藝氣質濃郁、情緒聯想豐盛的人來說是格格不入的東西,覺得難讀難懂是很自然的事,其實也不是絕對無法理解,而是無法澄心靜意仔細思考。

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和《純粹理性批判》

《純粹理性批判》在06年夏天的時候讀過一遍,《判斷力批判》在07年9月-11月時讀過一遍。我的感覺是,康德的著作雖然以晦澀著稱,但是隻要有耐心,就一定讀得懂,因為康德的寫作方式是非常嚴謹細緻的。

黑格爾的《小邏輯》03年的時候讀過,現在已經毫無印象了。最近在讀他的《精神現象學》,個人感覺十分艱辛,不愧為歐陸哲學三大難度著作之一(另外的為胡塞爾的《邏輯研究》,維柯的《新科學》)。讀這樣的書,給自己的期望不能太高,一兩遍就指望搞明白不太現實。

中國古代經典《周易》

《周易》的解讀,分象數派和義理派,從義理派來講,只要找些相關解說,好像並不難懂,至於象數派,的確有些複雜。V個人認為《周易》是一個闡釋自由度比較大的空框結構,閱讀能收穫幾何,取決於自己究竟有多少貨(人生經驗、知識積累、聯想類比思維等)可以往裡面裝,孔子50而讀《易》,不是沒有微妙的道理。

羅素的《數理哲學導論》

斯賓諾莎的《倫理學》裡充斥著幾何證明樣式的論證,但好像並沒有幾何證明一般的嚴格性,北大的王海明也仿照幾何證明寫倫理學書,不過並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只是把功利主義的倫理學做的更精緻。

《世說新語》

含糊讀一過不難,但要求甚解則到處都是坑,因為涉及中古口語和文化背景的問題。

據我觀察,讀哲學書之難有很多方面:思想本身的深邃精微,知識背景,學術史脈絡等。我們一般總假設讀一本書不需要任何準備,拿起就可以開讀,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

我剛上大一就去圖書館讀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結果可想而知:事十功一。當你不明白作者的問題意識,他論說的背景和爭辯的對象時,要真正把握到他的論旨是很難的。另一方面,如果讀列維-斯特勞斯而預先對索緒爾語言學和人類學一無所知,你也會遭遇類似的困難。

尼采的《查拉圖拉斯卷》我主要利用在廁所裡的時間讀,三年一共看了4頁。

當年看這四本書,真的看的要吐血!看完自己也成精神病了!

《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著,

買了兩個月了,才陸陸續續讀了一小半。每次都是逼著自己閱讀,不堪其苦。

柏拉圖的《巴曼尼德》

康德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論》

很省勁的一本書。曾清理了我最重大的思想問題。至今感激康師傅啊!

尼采的《權力意志》

《尤利西斯》純粹是天書 根本不知道怎麼才能讀下去

解構主義大師福柯的《規訓與懲罰》

累的確是有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那的確是一本很好的書。

解構主義的特點就在於對問題的解析絲絲入扣,本著科學的精神。

就像人體解剖一樣,讓你看到每一根血管,每一塊軟骨。對於現代文明的剖析可說是見解獨到。

《存在與哲學》

作為一本標誌現代哲學起點的書還是必讀的

它最大的意義在於給人一種新的視角看哲學

有趣而艱深,這是我感覺最難讀的一本書

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因為讀第一遍的時候我就憑直覺知道這裡面大有文章。後來把跟維特根思想有關的書讀了很多,再回過頭去看,發現了很多significant的東西。我想這就是一本好書的價值。但是必須注意到,維特根出這本書自己也覺得抱歉,他序言裡就說了,札記形式乃迫不得已,實在寫不出更流暢的東西。

維特根的價值不是因為他難讀,而是說,他關注的問題,和探討問題的方式確實重要和充滿創造性,以至於,我們可以原諒他的表述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