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拿有沒有氧氣來判定這個星球上有沒有生命,人家外星人靠氫氣氦氣來呼吸不行嗎?

懿晨866


科學家並沒有用氧氣來判定一個星球上有沒有生命,地球上也有不需要氧氣的生命,比如厭氧菌等。所以氧氣並不是產生生命的必要條件,的不是充分條件,只不過地球上大部分生命都需要氧氣而已!

科學家在尋找地外生命時並不太會太在意那裡有沒有氧氣,而是會尋找水,準確地說是液態水。因為科學家們在地球上發現一個規律,液態水與生命是等同的,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不管環境有多麼惡劣,沒有水的地方就沒有生命!

所以,科學家會以水(液態水)為標準去尋找地外生命!

有些人肯定會說,或許外星人根本不需要水,也可能不是碳基生命,為何一定要以地球生命為標準去坐在地外生命呢?科學家是不是傻啊?這個邏輯都不知道?

科學家當然不傻,準確地說是持有這種問題的人太“傻”,尋找地外生命當然要有一個標準,而地球上如此生機勃勃的生命不正是最好最直接的標準嗎?不正是真實存在的標準嗎?

而有些人所說的其他生命形式,無論如何前面都必須有“可能”“也許”這樣的詞語,也就是說他們不確定其他生命形式是否真的存在!

純理論上講,確實可能存在不需要水的外星生命,但這種觀點有任何意義嗎?說白了這種觀點就是正確的“廢話”,科學家需要的是不可能或者肯定這樣的觀點,然後才能在浩瀚宇宙尋找外星生命,難道科學家要把每一種可能性都核實一遍?

如果想要尋找其他生命形式,最起碼需要在地球上發現這種生命形式確實能存在,哪怕是在實驗室裡!

就像你家裡被盜了,警察尋找嫌疑人的目標肯定是人類,但理論上也有可能是外星人所為,警察為何如此“傻”,連這點都不知道,不去核實是不是有可能是外星人所為呢?


宇宙探索


對於有沒有外星人這個問題,相信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宇宙到底有多大?這個問題我們誰也不能準確的回答,只能無奈的以“無限”這個詞來形容。按照邏輯推理,在無限的宇宙中,外星人的生命形態必定也是多種多樣的,他們並不一定和我們地球人是一樣的。在多年以前,著名的生物化學家、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就對此進行了研究,在他《生命並非我們所知》一書中,他假想了宇宙中可能出現的六種生命形態,如下圖所示。

我們可以看到地球上的碳基生命也在此列,從理論上來講,這些生命形態在特定的環境中都是可以存在的。而地球文明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對宇宙的認知少之又少,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去相信除了理論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以外,還有更多的我們無法理解的生命形式,例如氣態、液態的生命,甚至是脫離了物質的純能量體的生命。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這些道理我們一般的人能夠想到,那科學家們難道就想不到嗎?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道路上,科學家們為什麼會那麼執著的尋找有氧、有液態水等適合碳基生命生存的星球?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碳基生命的優越性

以我們現有的知識來說,高分子有機物是構成生命機體的根本,沒有了它們,生命也就無法存在。而碳原子有4個自由電子,其失去電子的能力和獲取電子的能力都很強,和其他元素相比,碳原子可以更容易的形成高分子有機物。含碳的化合物的分子活性也很強,它可以使生命對外界環境做出快速的反應,相比之下硅基生命等其他生命形態就要慢上很多。除此之外,碳的氧化物都是以氣體的形式存在的,這非常利於生命物質的循環。

碳元素的這些優越的化學性質是其他的元素無法超越的,而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碳元素在宇宙中是廣泛存在的,因此如果真有外星人的話,他們是碳基生命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人總是傾向於簡單的方法

請思考一個場景,如果你在荒山野嶺迷了路,你應該怎麼找到出去的路?根據人類的經驗,正確的做法就是找到河流或者小溪,並沿著水流動的方向一直前進,最終就會找到出去的路。那麼除此之外就沒有路出去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肯定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出去,但通常情況下我們不會去冒險,還是會選擇最簡單的方法。

當然你可以說我偏不、就不,我就要去找其他的路出去,說不定其他的路更方便也更近呢!這也無可厚非,但另外的選擇是不確定的,有可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更多的可能是讓你處於更加複雜的境地。因此如果我們的目的只是儘快走出去,那麼我相信大家都會選擇沿著水走這條路吧。

同樣的道理,科學家們並不否認有其他的生命形式的存在,但這是不確定的,如果將大量的精力花費在這上面,很有可能會走許多彎路,甚至是走進死衚衕。而碳基生命的存在是確定的,只要找到和地球相似的星球,就很有可能在上面找到外星生命甚至是外星文明,這明顯是一條簡單的道路,也是一條正確的路。

尋找外星人的目的

人類尋找外星人的目的之一就是填補自身的孤獨感,宇宙那麼大,如果只有人類會是多麼的孤獨!當你獨自在一個充滿危機的、未知的無人區域裡探索時,你希望會遇到什麼?是和你一樣的人類還是一個未知的怪物?不同的生命形態之間,必定會有很多無法預測的矛盾和衝突,而同是碳基生命就要好很多。

舉個例子,現在地球上有很多核武器,它們可以毀滅人類很多次,它們的威力其實不在於爆炸的衝擊波,而是核戰爭之後對生態系統的全面破壞,如核輻射、核汙染等等。但為什麼沒有人用呢?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使用了核武器,大家都沒有好果子吃。但如果地球上某個有核國家的人根本就不怕核輻射、核汙染,那又會怎麼樣?

另外一個目的是基於人類自身的發展,科學家們在尋找外星碳基生命的同時,也是在為人類的未來鋪平道理。眾所周知的,我們的地球乃至太陽都不是一個永恆的存在,總有一天人類會面臨著無法抗拒的災難,在這之前如果人類沒有找到新的家園,等待人類的就只有滅亡。找到一個適合碳基生命生存的星球,即使上面沒有外星人,那也為人類的未來留下了一條退路。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在尋找外星人的道路上,人類只有從最簡單的做起。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真的找到了和我們一樣的兄弟文明,到時候強強聯手(也有可能是弱弱聯手),再一起探索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形式也不遲。


回答完畢,歡迎小夥伴們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魅力科學君


有這個問題裡想法的人很普遍,量子菌也相信宇宙中其他星球的外星人的一切都和人類不相同,不關是能量來源還是思維和交流方式。

但是,目前人類如果想要探測外星人,當然只能按照人類的標準來篩選,例如,發射探測器到了一個星球,會先看這個星球上有沒有水和有機物分子,例如最近人類在火星上就發現了極地之下有液態水湖,還在土壤中發現了有機分子,這樣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就增大了許多。

也許有些外星文明不是碳基,而是鈧鈦釩鉻錳基,或者鐵鈷鎳銅鋅什麼的基,更有可能是我們地球上元素週期表上都沒有的元素,所以如果你是科學家,你該怎麼去尋找,如何設計最優化的篩選條件。科學家不可能把所有因素都考慮進去,這樣的尋找效率太低,而且沒有可行性。

至於有些外星文明,可能都不受軀體限制了,那這樣高級的文明,和我們人類幾乎也不會有什麼交集了,除了他們自己現身,我們無論如何也是無法發現它們的。


量子實驗室



目前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和外星文明時確實是以地球為標準的,準確的說只有通過地球標準找到的外星生命和外星文明才是我們可以理解的,再者說尋找外星生命和文明總要有一個標準的,以我們一直以來生存的地球為標準尋找外星生命和文明也並不過分。

其實天文學家們在發現新的類地行星的同時也是在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至於上面有沒有外星人倒是其次。由於地球上全部都是碳基生命因此都需要水和氧氣才能生存,假如說外星人也需要水和氧氣才能生存的話就說明人類和他們在生物學上離的不遠,將來是有可能變成朋友進而展開合作的,畢竟茫茫宇宙同為碳基生命本就是一種緣分。

而相比碳基生命,目前還處於設想階段的硅基生命就很難被找到,因為硅基生命按照設定是生存在高溫高壓沒氧氣沒水的環境中的,甚至可能以硫酸為食,其外表在我們看來就是一坨廢舊金屬。

吃鐵喝硫酸的硅基生命和呼吸氧氣喝水的碳基生命相比,後者顯然更有可能和人類做朋友並被人類所理解,而前者由於和人類根本不是同一個生物學,因此不論是交流還是合作都會異常困難。

宇宙中可能真的存在不需要氧氣和水的生命甚至文明,但我們在沒見過它們之前是無法以它們為標準去尋找外星生命的,因此人類科學家只能以人類的標準去尋找外星生命。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理論上來說,並不是所有的生命都需要氧氣,例如地球上就有一些厭氧生命存在,而且地球在早期演化的過程中,最早出現的生命都是厭氧的。

這種生命即使在無氧的環境當中,也依然可以存活下去,但後來地球的環境發生了劇變,導致大氣層中的氧氣含量暴漲,結果就導致早期的生命不得不適應新的環境。

可以想象的是,對於早期的厭氧生命來說,氧氣實際上就是一種毒氣,在氧氣含量暴漲的期間,有大量的厭氧生命中毒而死。

那麼為了儘可能的活下去,這些厭氧生命只能逐漸適應,然後形成新的生命循環體系,所以今天的地球生命,基本都是建立在這個循環體系之下的,而那些不能適應的早期生命,基本都被大自然清除了。

那麼假設在數十億年之前,暴漲的不是氧氣的含量,而是氫氣或者氦氣等,地球上的生物沒準就要建立在氫氣或者氦氣的體系之下。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氧氣並非一定是生命的必需品,可能在一個充滿氫氣,氨氣,氦氣等其它氣體的星球中,也存在著一些截然不同的生命體系。

最後人類這個物種,實際上並不是氧基生命,而是碳基生命,因為碳原子能和四個原子結合,而氧原子只能和兩個原子結合,所以以碳原子為基礎,就能發展出極為複雜的分子組合形式。

於是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建立在碳原子的基礎之上的,但可能在宇宙當中,也有建立在其他原子基礎上的生命,例如說硅。

所以就我個人以為,生命的形式並非就人類這一種,可能在宇宙某些地方,存在著一些人類難以理解的生命形式.....


種植恆星


外星人的人身不一定和人類一樣是肉做的,可能是某種耐高溫耐輻射耐腐蝕和抗凍耐高壓的特殊“肉體”,因此它們吃的食物也和我們不一樣,當然呼吸的就不一定是類似地球的空氣成份了,喝的當然不是和地球一樣的水了,而有可能是某種液態金屬,至於外星其他生物,也同樣根據不同星系上不同星球的不同自然環境會有不同的軀體結構和食物需求,他們由於比人類文明高出幾個級數,早已擁有高度發達的星際交通工具,可以隨意自由往反很多星球,並且經過世代漫長的進化,已經不用象人類哪樣進入深空須穿宇航服,而是直接暴露於宇宙空間而不受宇宙輻射的影響……


考拉醒來了


自以為是,科學理論成千千萬,你也就只聽到過地球生命需要氧這一條,你甚至不知道生命需要氧這個必備條件的理論是隻針對目前已知且現實存在的地球生命的,然後就開始噴科學家了?東拼西湊聽了點東西就開始質疑?還質疑不到正確的點上,硅基生命的猜想早就提出來了,難道別人就不會想到外星生命不一定需要氧?就你能?就你聰明?就你腦子靈活?你連地球生命需要氧的原因和氧如何跟身體內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不知道,卻來噴科學家不能想到外星生命不一定需要氧?實話告訴你,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個學渣,但面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我從不信口開河,從來不會拿自己只瞭解了九牛一毛的東西去和別人爭論,自知之明是個好東西,挑別人毛病也要挑對點,否則狗叫沒什麼區別


夕陽誘人醉丶


目前尋找地外生命首先要看這顆天體是否有穩定的液態水,其次要去看是否有大氣層,最後就是看一下這顆天體上的環境例如溫度等。

例如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月球,這是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也是目前人類足跡最遠到達的地方。月球上接近真空沒有穩定的液態水存在,同時月球的晝夜溫差接近300攝氏度。從沒有科學家提出月球上有生命吧?


科學是可以大膽的設想,但前提必須要有嚴謹的求證過程。並非是我們腦瓜一拍就設想了外星人不呼吸空氣、外星人不需要水或者是外星人不懼怕高溫都生活在太陽裡。

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碳基生命,主要以碳元素為骨架進行生物體內外的物質循環。植物在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糖類物質。而異養型生物也就是動物攝入糖分等營養物質,呼入氧氣參與呼吸作用,最後生成二氧化碳排出體外,這樣看來碳就像是載體一樣。

在元素週期表上硅和碳同屬一族,性質比較相似,但是硅更穩定一些。科學家就曾設想過是否有以硅元素為骨架載體的生命體。但是目前來看並無法驗證。除此之外還有氨基生命,硫基生命等,甚至還有鐵基生命的概念如變形金鋼,但是這些已經算不上是科學範疇內的了,幾乎就是一種科幻設想。

目前來看科學上探測地外生命依舊會按照碳基生命的條件去尋找,按照問題中描述所說的:“不要總拿人類的標準去衡量宇宙”。這是目前無法跳出來的限制,目前整套的科學方法是比較嚴謹成熟的,得出的結論也是值得信賴的。至於所說的更高標準只能等待科學技術理論的發展才可以。



航天探測就是在燒錢,燒錢就要燒的靠譜一點有意義一點,目前絕對不可能花大價錢去探索一下太陽上是否有生命存在,除非有一天有更多的發展或者理論發展。這是一步步發展的事情,絕對不是某些人三言兩語天馬行空就決定的。



科學黑洞


傳統醫學認為,人是肉身、氣血、元神三位一體的存在,當今科學只能驗證肉身,既不能驗證氣血也不能驗證元神,所以現代科學對生命的認識是嚴重侷限的。侷限有多大呢?比喻來說吧:

肉身就好比一輛汽車,而氣血就包括油箱加油、輪胎充氣、點火運行、監控發動機及各部件運轉動態、操控方向盤及油門/剎車、4s店提供的維修保養……這些運營項目幾乎都是“現代科學”手段所難以驗證的。最後,元神就是司機。一輛沒有司機駕駛的汽車是可怕的物事,運維良好且有合資格司機駕駛的良好車況的汽車,這個三位一體,就是正常的、健康的、活生生的人!

於是,現代科學家對生命的認識,也不過是開辦吉利汽車時聲稱“汽車無非是沙發裝四個輪子”的“李書福”那樣。依照這樣膚淺的認識談硅基人類什麼的,其實是非常可笑的!

還是先搞清楚其“儀表”、“維修保養體系”、“駕駛員”再說吧。


小旺知道


沒科學家拿氧氣來說事,氧氣既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即使在地球上也存在完全與氧氣隔絕的生命體,所以題主的問題是不存在的。

生命體的唯一標準是主動的與環境進行能量交換。符合這一標準的都屬於生命體。

地球生命的基本零件是碳,不是氧,所以我們也被稱為碳基生命體。

與碳可以具備同等待遇的還有硅和氮,即宇宙中可以出現的生命形式還可能有硅基生命體與氮基生命體,但因其適宜的環境溫度與地球差異太大,因此在地球上無法發現,因此也無法證明。

生命體還受時間進度影響,即完成一個基本交互所需時間,比如,人類發出一個最簡單含義的聲音或完成一個基本肢體動作都不超過1秒,而海星做出同樣的一個交互動作需要幾分鐘,一些昆蟲則只需要幾毫秒,這就是差異,硅基生命體據推測可能做出一個動作要數天甚至幾十天,如果要念一首詩可能需要數年,這樣的生命體即使也進化到智能生命,你也難以與其溝通。

所以,科學家在尋找比較容易發現的生命存在時,選擇以水,尤其是液態水為標準,並非氧氣,而尋找智能生命時選擇電磁信號為標準,這樣至少我們可以接收交流,但外星智能生命未必採用這種方式交流,這只是我們人類目前具備的交流手段而已,如果外星生命也用這種手段交流,那說明與地球人類大致處於同一水平,我們也就不用擔心被碾壓蹂躪了,換作科技水平遠超我們的,建立交流未必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