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園會“空中花園”:用“上帝視角”看世園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馬瑾倩)走在503公頃的世園會核心園區內,是否會想象從“上帝視角”看世園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北京世園會開園第二天,記者來到了園內唯一可以登上頂層的場館——植物館進行探訪。

植物館外壁有3156根長短不一的金屬管,猶如植物龐雜的根系延展向下,置身其間彷彿走進了一個微縮的地下場景。場館的承重支柱外包裹幾十根鋼鐵“根系”直伸入“地下”,連接到流水潺潺的地面景觀,模擬著植物根系吸收土層深處水分的狀態。

數字影像,展示紅樹林演化過程

觸摸投影的小魚,它就會遊走;

腳踩投像的微生物,它就會變色

——植物館內的高科技數字影像展獲得了遊客的讚歎。該展用數字技術還原紅樹林適應海潮漲落進行的演化。

黑幕上出現一道銀線,代表著海洋平面。藍紫色光影出現,大小海魚在投影之下徜徉於牆體和地面,觀者彷彿置身深海之中,與形色各異的游魚為伴徜徉其間。工作人員介紹,當觸摸或腳踩“海魚”時,成群的“魚兒”將會迅速散開。緊接著的一幕是微生物場景,投影下的微生物將海水中的放大了千百倍,旁邊不時還會出現水母等海洋生物,遊客觸摸時,微生物就會變色。

世园会“空中花园”:用“上帝视角”看世园

遊客腳踩“游魚”,魚紛紛散開。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光影展總共8分鐘左右,但由於人流較多,遊客大都沒有在展區內停留太久,直接走進植物館內。前來遊園的沈阿姨告訴記者,從場館外進來,視線一下由亮轉暗有些不太適應,“像我們年紀大的、推嬰兒車的,一下摸不清,容易磕碰到。”

世园会“空中花园”:用“上帝视角”看世园

遊客進入數字影像展示區紛紛拍照留念。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霧氣蒸騰,31℃還原紅樹林亞熱帶風貌

打開光影展區與植物主體場館之間的布簾,場館內蒸騰的水汽一下子打到臉上,“真的跟進了熱帶似的”,遊客感嘆道。

場館內設置了“逆境求生”展區,主要進行紅樹林植物展示。展館工作人員介紹,紅樹林最典型的代表,莫過於紅樹科、紅樹屬的紅海欖。它有著三腳架般的支柱根,在海岸邊穩穩紮住身體,抵禦著狂風暴雨侵襲。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生存,它進化出了神奇的“胎生”本領:種子在樹上直接萌發生長,形狀如鉛筆一樣的幼苗,成熟後從母體上落下,剛好插在泥裡,迅速生根長葉,搶佔先機。

“好熱啊這裡”說著,很多館內遊客將外套脫了下來。一個場館中的溫度計顯示,場館溫度達到了31.6℃,溼度也達到了47.1%。

世园会“空中花园”:用“上帝视角”看世园

一進入展館,高大的樹木和蒸騰的水汽映入眼簾。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空中花園,“上帝視角”環顧世園景色

植物館也是世園會園區內唯一可以登上屋頂的場館。

頂層設置了書店、咖啡區、休息區以及觀景臺。許多遊客在上到三樓後選擇在這裡點一杯咖啡小憩。

觀景臺同時也是個“屋頂花園”。工作人員介紹,植物館屋頂花園靈感源於延慶境內海坨山峰頂的天然亞高山野花草甸,以苔草類為基底,種植了不同高度、不同花期、各具特色的野花草甸。既有春季的白頭翁、夏季的金蓮花,也有秋季的甘野菊,給花園染上藍紫、橙黃、粉白的淡雅色調。花叢中設置了多個石頭形狀的音響,播放著優美的鋼琴曲,十分應景。

世园会“空中花园”:用“上帝视角”看世园

遊客登上屋頂花園環顧世園會四周景色。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作為世園會的“上帝視角”,到此遠觀俯瞰世園全貌成了必不可少的選擇。場館貼心地在頂層觀景臺每一個對應方位設置了場館景區介紹,供遊客瞭解。但需要提醒遊客的是,觀景臺的風著實不小,一番遊覽後,很多遊客從東南向風口撤了回來。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協作記者 侯少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