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青少年体育”浙江行②|绿城青训:在摸索中寻求独树一帜

走基层·“青少年体育”浙江行②|绿城青训:在摸索中寻求独树一帜

青少年体育作为我国后备体育人才的基础,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我省在发展青少年体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各地市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同时不断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鲜明的代表。4月22日-4月26日,由体育总局青少司组织,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体育报、中国青年报、中新网等8家中央媒体赴浙江开展“走基层——青少年体育宣传采访活动”的新闻主题采风。5天时间,从杭州到绍兴,从衢州到宁波,深入10个点采访、考察与互动交流,本报全程参与联动。今天起,将陆续推出一组以“走基层•‘青少年体育’浙江行”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曾几何时,在中超赛场上扬起过一阵绿色的青春风暴——浙江绿城无论是预备队成绩,还是青训成果都卓有成效。自2004年开始,浙江绿城足球学校陆续培养出了张玉宁邹德海谢鹏飞等100多名耳熟能详的球员,他们至今依旧活跃在各大职业联赛的赛场上,这更是让“绿城青训”的牌子深入人心。

走基层·“青少年体育”浙江行②|绿城青训:在摸索中寻求独树一帜

为何一所足球学校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高水平人才?

“校园足球是中国足球的未来,我们充分发挥绿城青训的资源优势,积极促进专业足球、社会足球和校园足球的有机融合。”

浙江绿城足球学校副校长吴剑辉表示,足球学校应立足于办学,全面发挥教育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做到这一点?平衡学与练,拓宽学员发展后劲出路。

走基层·“青少年体育”浙江行②|绿城青训:在摸索中寻求独树一帜

浙江绿城足球学校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满足俱乐部训练要求,2004年绿城中泰足球训练基地在杭州西郊拔地而起。基地内拥有9块标准足球场,游泳馆、篮球场、室内训练馆等各类配套设施齐全。 “我们的学生每天能保证足够的学习,在学习之余,我们聘请了日籍教练按照年龄分队进行训练。”吴剑辉表示,为了保证每个学员的后续发展,足校的学生人数一直保持在450人左右,通过选拔,其中三分之二属于绿城足校校队,配有20名专职教练员,另外三分之一成为绿城精英梯队队员,两队队员之间施行优胜劣汰机制,定期考核选拔调整, “这样可以激起学员们的斗志,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日常的训练中。

吴剑辉告诉记者: “除了日常训练,我们有强劲的师资队伍来保证孩子们的文化基础不被落下,并且会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保证他们有资格参加体育类单招单考和特招。”此外,对于非梯队的学生,学校开设了裁判课、教练员课等,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获得国家一、二、三足球裁判证和E、D级足球教练证——这也大大推动我省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的快速发展。

走基层·“青少年体育”浙江行②|绿城青训:在摸索中寻求独树一帜

这些学生大学毕业后,有的继续深造读研,有的公派出国留学,更多是进入各中小学校,从事基层校园足球教练员工作。”因为这批学生既有文化,又懂足球,是综合型的足球工作人员,因而常常会受到各地中小学校、足协、业余俱乐部的追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好绿城青训的资源,足校还有充足的后备人才基地。

“目前我们共有26家青训后备人才选拔基地,其中省内有18家,温州进才足球俱乐部、湖州南浔浔超足球俱乐部都为我们提供好的苗子。截止目前,绿城青训后备人才选拔基地和训练基地下设有布点学校800多所,学员超过50000名,基层教练员1000多人。”吴剑辉指出,也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完善的梯队建设,绿城青训才能够十多年来长盛不衰。

走基层·“青少年体育”浙江行②|绿城青训:在摸索中寻求独树一帜

吴剑辉表示——

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向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绿城青训只是在这条路上不断摸索前行,我们也会继续发挥所长,为足球发展添一份力。

图自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

监制:钟樑

体坛报记者:王品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