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法之名》葛大傑為什麼始終堅信許志逸就是凶手?

萌萌小笑笑


許志逸看起來不是個好人,而葛大傑只是看起來像個好警察。

剛開始大家被葛大傑帶偏,斷定許志逸就是兇手。如果說許志逸是自作聰明、鬼使神差。那麼葛大傑就是盲目自信、冥頑不化。葛大傑先是被情感左右了理智,後是被光環矇住了雙眼。葛大傑、子蒙姥姥、鄒桐媽媽,都是同一類人,摻雜個人因素,有意阻礙翻案。


真後悔當初順著葛大傑的邏輯,滿心期待真兇歸案。隨著劇情的進展,立案複查,才發現許志逸這個角色挺戲劇化的,層次分明、逆向思維,是個特別的存在。以葛大傑簡單粗暴的邏輯,根本無法理解許志逸的種種撒謊行為。當許志逸借用文人名言,表達心情的時候,葛大傑悟不出道理來,只覺得許志逸虛頭巴腦、轉移話題、更加可疑。


最恐怖的是葛大傑堅信許志逸是真兇,17年來從沒動搖過這種想法。

當年破案的時候,承載了過多的社會壓力。許志逸出現一系列反常行為,性格中懦弱的一面,告訴他自己無法辯解,於是撒了許多謊,讓警察形成證據鏈。期間仇慕犧牲,葛大傑以兄弟情,向鄒雄施加壓力,提起公訴。葛大傑從來沒質疑過許志逸口供的真實性,直接以兇器坐實了罪名。而鄒雄一直有疑問,血衣沒找到,證據太薄弱。仇慕也對案發時間裡的15分鐘,持待查的態度。以及陳謙和的徒弟,拿DNA報告給葛大傑看,和柳莎莎發生關係的男人,不是許志逸,葛大傑仍然覺得這不影響對許志逸的判決。甚至輕易相信這種,把液體塗進死者體內的主觀推測。陳謙和形容葛大傑“見人不笑不說話”,金句應該改為“那又能說明什麼呢”?


當初,他是從部隊轉業當警察的,辦案經驗不足,可以理解。可是過了17年,他已經是警察局長了,還是這樣衝動魯莽、公私不分,這就挺不可思議的,職業素養完全不符合警察身份。總是一成不變的,還不如梁阿姨舉一反三的能力。仇曙光找到小學老師作證,以及通過蠟燭燃燒實驗,均能證明許志逸的口供有問題,也就是說他根本沒有作案時間。很明顯以許志逸撒謊成性這個特點,很容易推斷出他的口供不實。而葛大傑一意孤行,只認兇器和自己的判斷。當陳謙和上交隱瞞的兩枚指紋時,他還是不為所動。一個大老粗,怎麼可能理解許志逸寫感謝信,是為了兒子得到更好的照顧呢。他寧願相信同事的看法,也不願當面聽許志逸的解釋,檢察院提審的時候,他明明遇上重點問題,卻視若無睹。


性格決定命運,葛大傑把光環看得過重。

葛大傑處理工作,常常是感情用事。對待家人,又總是獨斷專行。他始終堅信許志逸是真兇,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忘不了因案子喪命的兩個好兄弟。而且偵查案子,是他和仇慕合作的,現在翻案,無疑是對烈士的不尊重,他才會強烈反對複查。仇曙光或者鄒桐要查案,他就搬出父輩,壓制年輕人的正義感,葛大傑“道德綁架”的能力,倒是很強。他可以承認案子有瑕疵,但絕不承認許志逸是被冤枉的。直到許志逸獲無罪釋放,他都不肯面對現實,甚至在領導面前都是這種誓死不屈的強硬態度。


葛大傑的性格太可怕了,完全就是粗線條男人。終於理解葛晴不喜歡仇曙光,為什麼不敢說出來了。葛大傑堅信許志逸就是兇手,還有一大原因是,許子蒙的報復,和葛晴結婚卻讓她守活寡。葛大傑怎麼可能放下光環、面子,承認許志逸是親家呢?女兒小時候被嚇破膽,他完全沒意識到修復陰影的必要性,淪為這樣的下場,不拉她一把,反倒落井下石。子蒙受過傷害,他也不懂耐心勸說,一次一次刺激人家的尊嚴,最終被報復。就連仇曙光,要查案子,葛大傑都是一副反目成仇的樣子。


葛大傑真不如年輕的仇曙光。

仇曙光為人正直,想問題細緻周到,還好沒受葛大傑影響。仇曙光和陳碩是一類的,在逆境中保護自己,最後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道光,而不需要從別人那裡索取溫暖。仇曙光當初搬出去住,確實是從長計議,看得更清楚,分得更徹底,距離保持得剛剛好。而複查案子,能夠放下父親犧牲的事情,客觀理性面對,內心挺強大的。從辦案水平來看,仇曙光更是遠超葛大傑,仇曙光不明白的地方,還特意請教心理專家。始終不明白,葛大傑是怎麼當上警察局長的?


李幼斌演了一位性格缺陷明顯的角色,不知該誇塑造能力強,還是吐槽角色是敗筆?反正更喜歡陳碩一家,三個演員,對人物關係的拿捏,相當有情感基礎,有一種互相感染的力量。而這點在葛大傑家,是看不到的,他家就是一盤散沙。葛大傑害苦了許志逸17年,當事人家屬不計前嫌,葛大傑自己卻反過來恨人家?實在對葛大傑無法產生好感,活在戲裡就好,走到現實中,太禍害百姓了。


娛樂新寵


李幼斌老師的表演準確表現了當時歷史條件下轉業幹部在公安戰線上的工作狀態。國家的法制建設不建全,公安幹警的法制現念不健全,公安幹警及領導文化素質較今天有較大差距,領導的壓力、個人喜惡及情緒往往帶到工作中去,而且幾十年形成的思想很難改變。李幼斌老師的表演很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