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上課的時候盡職了,還需要學生下課再補課嗎?

wdsas


問老師上課時盡職講好了課,課後是否還需要補課的問題。

類似的問題不斷有人提起,有的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有的說老師上課不講,補課時才講。抹黑老師的問題永遠說不完,在這個問題上,老師成了最冤的那個眾矢之的。

孩子入學,一般都在6、7歲左右,到高中畢業,應該是18、19、20歲的樣子。

如果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那麼我們還要承認,孩子先天有聰穎,有愚鈍,先天條件不同。如果不承認這種差別,就不是唯物主義。其次,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他們的父母,每個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對孩子的影響不同,對今後發展自然不同。試想一下,一個陽光、正能量、有愛心的家庭和一個陰暗、負能量、缺少愛心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差別該有多大?這些導致了孩子先天和後天的差異。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學生的課外補課,已經成了一種公害。很多聲音呼籲取締這種補課,一時之間,補課已然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其實,對補課這件事,我們應該辯證的看,上面說了,孩子的天資不同,家庭條件不同,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東西接受程度不同就不奇怪。再加上各自的學習方法不同,對老師講的東西就會有孩子消化不好,久而久之,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就出現了差等生,出現了差等生,就出現了補課的需求,這是補課存在的真實意義。

也就是說,不論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多麼好,一定會有的孩子接受的好,有的接受的不好。課堂上沒有學好的孩子,適當的補一下課,對孩子很好的跟上教學進度,會是有積極意義的。

這裡說句題外話,我女兒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數學學的不好,她就對我說,要補一下數學課。聽她這樣說,我就說給她找老師補課,她說不用我找,自己去找老師,我給錢就可以了。結果她找鄰班的老師給她補數學課。女兒告訴我,她們師生兩個,學習累了,老師還帶她去網吧上網玩。兩個人關係處的很好,這個老師也只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夭夭灼灼


我三個孩子上學經歷,從沒補課,大的丫頭,幼兒園都沒上,直接一年級,到三年級時班上最優學生,一直參加各種競賽,小學畢業全鎮第一,中學三年全校12人錄取重點高中其中之一,高中三年604分入南航。老二兒子也沒上幼兒園,但上了一年學前班,小學成績中上。中學成績優,從沒補課,只是老師喜歡,把三名學生放自己家住,不收費。高中貪玩,由三大才子之稱之一的學生滑倒學校500名上,老師給我電話,後叫老師狠狠收拾了一頓,我自己也就什麼不幹,陪讀一年高三。最後錄取南理工。哈哈,我最小的現在才三年級,中午沒地方吃飯,就上學校外面一個午託班,午託班有輔導,我一頓飯19元,要求注意孩子安全和吃飽就行,不需要補習與輔導,三年來還是次次第一。所以說輔導作業可以,但補習學習沒有作用。


手機用戶6867743701


補課,這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教育的新產物,在此之前,我這退休十五年有三十八年教齡的老頭沒聽說過。

開始時,只對畢業班進行補課,而且是利用節假日集體進行,且又是上新課趕進度,目的能提前講完課程,用更多時間為畢業生對整個初中或整個高中課程進行總複習,迎接中考或高考。後來又發展到為尖子生進行補課,以提高學校競爭力。不管怎麼補,收費都很低。當時我校初三級暑假補課40天,教師就只領到二三十塊補課費,到九十年代未會有百塊左右,兩千年初那幾年,也是二三百塊,好些老師都不願參加補課,要領導硬要求才答應參加。因為我們山區鎮中學生人數不多,收費低又難收,所以報酬差。

現在補課好些形式,目的,祈求,對象都不同了。

在課堂上,老師盡情地耐心地毫無保留地講,有些問題也會有些學生聽不明,弄不懂或者滿頭露水不知所以言。因為人是有差異的。聰明與愚蠢,靈活與 笨拙,精靈與呆滯總在人群,學生中出現,前者一點即明,後者講幹口水也收效不多。對於後者,補補會比不補稍好些,怎麼都會比不補有益。

勤能補拙,這是時中上等學生有明顯作用,但對愚蠢呆笨者,作用就不大,俗話說的“爛坭抹不上牆壁”,水牛拉不上樹其意就是太呆笨的人難變聰明。

因此,補課要量才。做父母的都望自己子女成龍成鳳。但要知道,人生道路複雜又寬廣,不一定讀書聰明的將來就一定會勝過笨拙的。


手機用戶5990100835好


老師上課盡職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是他的本職工作,這是老師做了他應做的工作。比如,老師對所講的內容作了較為詳細的安排,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科學規範,怎樣傳授知識,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等等,老師都做了周密的策劃,整個教學過程有條不紊,井井有條;學生也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課。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地掌握老師所講內容;反之,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就不是那麼容易能掌握老師所講的內容。這樣,老師就要對一部分學生在課下給以特殊的照顧——補課。這就可以看出,老師雖然盡職了,但部分學生還需補補課(這裡所說的補課,課下無償補課,也就是常說的“吃偏飯”,這是老師應盡的責任,與有償補課具有不同的性質),所以,學生課下補不補課與老師的盡職還是不成比例的,不是說只要老師盡職了,所有人學生都學好、掌握了,部分學生還必須要“開小灶,吃一點偏飯”,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

總之,老師的盡職與學生需要不需要課下補課是不成比例的,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因果關係,不是因為老師盡職了,所有的學生就都不需要補課了。所以,老師要遵循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不同的學生給以不同的教育方法。



ZBP1


學生下課是否需要補課不是取決於老師上課是否盡職,而是取決於你家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識。

班級授課制無法保障每一個學生都學得好。

現在學校一般採取班級授課制形式,並且班額大,學生基礎不一,教師的教學設計一般採取照顧大多數學生為原則,所以必然有許多基礎薄弱的學生無法跟得上班,許多優秀的學生無法獲得滿足。

因此家長是否決定給自己孩子下課之後繼續補課,這得視孩子實際情況再定。補課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手段,尤其是一對一補課的形式,更有利於因材施教,更具有針對性,所以還是可行的。

對於基礎較為薄弱、跟不上班級整體教學進程的學生,家長可以在孩子基礎性知識方面做一些夯實工作,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做一些預習工作,這樣有助於提升孩子學習自信心,讓孩子學習成績迎頭趕上來。

對於優秀學生,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提優活動。培養他們特長,讓他們將來獲得更為有利的競爭機會。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出於何種目的,都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家長少越俎代庖,多一些放手;家長多一些民主、協商的態度,少一些強硬、“我以為”的主觀意斷,這對於提升孩子學習主動性更有好處。

學習是家長的事情,也是老師的事情,更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一個學生是否需要補課,歸根結底還是聽聽學生自己的,讓他們自己作主吧!


亂語三千


這個問題已經不知道問了多少次了,答案根本不在老師這裡,而是在於學生自己的目標。

如果中小學一個老師盡心盡力去講課,結果學生還是不會,那麼這個老師是很難在一線教師的崗位上長時間工作下去的。所以只要學生自己有起碼的基礎和常人的智商,正常聽課,課後做會書本練習冊的習題,那麼畢業是沒問題的。假如這也做不到,那麼就是找他補課也是白費力氣,不會有什麼收益。

但如果目標是升學,那麼僅弄懂知識肯定就不夠用,學生只要不是天才,拿過什麼題都會做(恕我直言,這種級別的學生我是從未見過),那就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達到掌握難題的程度。而且有一個熟悉考試套路的人幫著輔導,梳理知識體系,歸納總結題型,說事半功倍都是輕的,簡直是必不可少。這就是學生補課的最根本原因。

然後問題來了。建國初大多數人以為升學也不過是找份工作,那時候上不上大學無所謂,而且在民國的大師也往往數學零分的基礎上開展的教育,想出現難題怪題對於出題者和應試師生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是恢復高考之後,陸續有一大批人才通過上大學取得高學歷走上了更加體面收入較高的工作崗位,於是就出現了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場面,這時候隨著高考改變命運,補課也就成了唯一的選擇,只要你不補課,就會被淘汰。而且應考師生們針對高考進行了足夠的練習後,為了繼續拉開學生的分數差,必須提高高考的難度,於是新的循環開始,所以高考越來越難,補課越來越累。國家宣佈減負,不許補課,各種補習班也就多起來了。

根本問題是,高考是淘汰賽,你是否成功不取決於你自己,而是取決於你在考生中的排名。別說現在的大學還保證不了所有學生都升入高等院校,就算有一天實現了,布魯福萊和五道口職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能一樣麼?

但是除非全社會絕對的平均主義,否則就是沒有能夠比高考更加平等的方法。在這種條件下,除非你不需要或者放棄高等教育,否則你還能選擇不補課?

所以說,補課不是老師上課教的好不好,也不是學生自己行不行,而是高考指揮棒下的被動選擇。就算真的老師都不補課了,學生和家長還是會到社會上找各種補習學校的,假如你不想被別人甩下的話。


pegasus1


補與不補這是自然,又是社會需求的必要。但這樣認為正確與否與社會自然人個人需求有關,個人需要就是正確的,個人不需要就是錯誤的。因此,補與不補由個人必要地需求決定。

老師上課盡職盡責與學生盡職盡責,這是社會公德與行業道德履行度決定的。教育教學,本身是教師地教與學生地學的雙向能動作用的發揮。發揮的好與不好由教師的社會公德與行業道德的敬業程度決定,與學生當今社會特別是農村道德滑坡,積極進去上進不止的思想理念淡漠,認真抉擇作證缺德事的人越來越少,選擇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做事的人更是越來越少,擁有傳統崇高到的三觀的人越來越稀少,俱有堅強地正能量的意志精神的人也不多。由此引發社會自然人對社會事務結合社會實際,辯證正確分析,理解不足,產生了缺乏積極進去上進不止地理念和缺乏與實際相符地判斷與定論。要得改變社會的這種現狀,思想道德領域的改革,不斷提高廣大民眾地辯證唯物主義認識水平與能力,引導教育任務艱鉅而繁重。這是不重視政治掛帥,思想領先地結果。也是極端地發展經濟的結果。出現樓主的論點是自然的。

出現這個論點,是極端地發展經濟與教師經濟地位底下的產物。但是這是極少數。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好的。

學生與家長道德素養地滑坡相當大,才是社會自然人道德素養越來越低的原因。只有教師與學生社會公德、行業素養深厚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在教師地教與學生地學上,產生俱有積極進取、上進不止地思想理念,抉擇做正確的事地行為方式,選擇正確做事地方法習慣,做出努力做事地良好道德三觀,俱有持之一橫堅韌不拔德意志精神。自然就有正確符合時代發展精神結果。否則,是產生不符合道德發展的必然結果了。要改變就要從道德層面上解決。否則是徒勞的。

在自然人中,健康人身體沒病就不需要吃藥,病人就必須經過診治吃藥才能康復。試問,能不能一概而論,讓病人也與健康人一樣不要吃藥。這能行嗎?病能好嗎?或者讓健康人與病人一樣吃藥,沒病身體會中藥物毒的。

有位哲學家說過,在人們積極進取,上進不止的過程中,人們需要,就是必然地正確的。

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門對於補課的正確性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一概禁止。要以需求而定。

這是我個人的認知!國人們你說呢?!


自在樂行真


怎樣去評判一個老師盡職不盡職?全班五十個學生,能教得一班齊嗎?如果都認為我的孩子在班上沒有進入前三名(包括並列的就算十個學生),那剩下的四十個學生家長是不是應該認為是老師沒有盡職?能這麼去評判嗎?這樣是不是有失公正?不過話說回來,教師隊伍建設、必須用嚴格的規章制度進行監督、管理,這是提高全民素質基礎的基礎。如果連最基礎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那如何談提高全民素質?教育興國、人人有責!




知其一二就行


謝謝!

簡單點說吧

老師上課很盡職,把該講的都講過了,有的學生聽懂了,學會了,有的一臉茫然一臉懵,講完是一回事,聽不聽得懂又是一回事

下課後有很多孩子並不會複習當堂的課程,光看作業完成情況就能看出來,有的孩子課間時間就能把作業完成,不會的孩子甚至拖到很晚還寫不出來

私底下,補課對已經掌握了的學生來說是加深印象和熟練度。對於一臉懵的學生來說是一個趕超的機會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敬中君


老師上課很盡職,把該講的都講過了,有的學生聽懂了,有的還是不懂,那麼懂的同學學起來輕鬆,不懂得怎麼辦?那隻能招人輔導補課,要不怎麼辦?不懂得放在那,越來越多不懂,完了,考試啥都不會。

私底下,補課對已經掌握了的學生來說是加深印象和熟練度。對於一臉懵的學生來說是一個趕超的機會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補課不能一概而論,要有自己的主觀看法,別被其他人牽著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