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 ▎瀘州"五老七賢"文伯倫逝世

4月29日,記者從網友“瀘翁”處獲悉,曾獲得瀘州首屆“五老七賢”稱號、工作在教育一線四十餘年的文伯倫先生,於4月27日駕鶴西去,與世長辭。

追思 ▎瀘州

文伯倫生前照片

生於1932年1月的文伯倫,是合江佛蔭人,自1949年12月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先後在合江農校、合江中學、敘永一中任教,至1992年離休,雖歷經幾多波折,但矢志不渝,在教育一線工作達四十餘年。文伯倫先生知識豐富,教學嚴謹,在語文教學方面頗有建樹,持論每有創見;他熱愛學生,寬以待人,有德藝雙馨之譽,贏得桃李滿天下。

追思 ▎瀘州

1992年,敘永一中校慶時攝於家中書房的文伯倫

文伯倫的才學,被學生們稱作是永不褪色的傳奇。“60年前,文伯倫老師和夫人張鬱文老師來到合江中學,6年教了6個班級,教會共和國第一代中學生讀書、做人。”在瀘州市合江中學的校友們眼中,“文老是良師,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是益友,與我們談心、交心、知心。”

剛解放時,在地處川南的合江中學、合江農校、合江師範,沒有人不知道文伯倫,他十七八歲就登上講臺,是大名鼎鼎的‘神童’‘才子’。他比學生大不了幾歲,有家長親切地叫他‘娃兒老師’。”提起文伯倫的才學,他的學生們既崇拜,又自豪。當時在學生中流傳,文伯倫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文老師寫得一筆好字、一手好文章,更有一張鐵嘴、一肚子詩書,他的語文課融激情、審美、藝術和人文於一體,聽他的課簡直是一種享受。”

追思 ▎瀘州

在2017年3月25日舉行的瀘州市首屆“五老七賢”評選頒獎活動中,文伯倫先生特意從綿陽趕回瀘州,併為活動賦詩一首:

春江水綠暖瀘陽,忝荷恩榮蒞會場。

抱甕老農終碌碌,揚旗上國正泱泱。

病軀莫卸駑駘轡,馭手穩操騏驥韁。

自省還須仍自勵,莫因骨瘦廢擔當。

追思 ▎瀘州

首屆“五老七賢”評選活動頒獎現場,文伯倫(左五)被評為“五老七賢”稱號

追思 ▎瀘州

文伯倫先生為活動賦詩一首

在瀘州市原副市長、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楊正康看來,文伯倫先生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善教書育人,“他是一名學者型的先生,知識淵博,博古通今,在楹聯、詩詞、畫畫等方面各有造詣。”楊正康談起文伯倫頗為讚賞。文伯倫被四川省原政協副主席、省詩詞學會原會長李維嘉稱為四川省七賢之一。“綜合來說,文伯倫先生品德高尚、為人誠實、正直不阿、對人和善,積長者風範、學者風範兼於一身,是一名值得學習的人。”楊正康說。

追思 ▎瀘州

得悉文伯倫去世的消息,楊正康悲痛難抑,憶及師恩,徹夜難眠,於是他寫下一首七絕詩以致哀思:

《痛悼文伯倫老師》

電閃雷鳴穀雨天,

驚聞噩耗夜難眠。

師恩點滴從頭過,

化作胸間座座山。

追思 ▎瀘州

文伯倫在敘永一中當老師的時候,跟曾擔任過敘永縣縣委書記、省文化廳原廳長周正舉結識。據周正舉回憶,1981年,敘永舉行了一個古詩詞文學講座,當時邀請到文伯倫作為講課人之一進行了講座。之後,因為對文學的愛好,周正舉和文伯倫兩人成為了私人朋友,二人寫的文章都會拿給對方看,並請提建議意見。文伯倫寫的書,會請周正舉作序,周正舉寫的書也會請文伯倫寫序。周正舉說“我們兩個可以稱得上是亦師亦友的關係,他非常有學問,我很尊敬他。”後來,文伯倫住在綿陽後,周正舉還常常去看望他。

追思 ▎瀘州

1999,文伯倫先生和在國外的女兒一家在白求恩故居前的合影

瀘州文學愛好者蘇佐,與文伯倫老師也非常熟悉,他告訴新報記者:“我還保存著文老用毛筆書寫、從綿陽寄來的一封親筆信。那是1991年,當時我正在籌建瀘州市聯運公司敘永站並已試營業,地址在敘永西外郵電招待所,全面開展了鐵、公、水、空客貨聯運業務,被當地人喻為‘沒有火車的火車站、沒有汽車的汽車站、沒有輪船的碼頭、沒有飛機的機場’,因為所有這些業務都可辦。”他記得,因要搬家到綿陽兒子家常住,文老夫婦一起來辦公室找到他,要把他的藏書打包後在站內用汽車零擔方式託運去綿陽,聽到說是聯運站即可統統辦理後連稱“太方便了!”,隨後張口便吟誦起詩來:“東跑碼頭西跑站,一環不通事難辦。自從有了聯運站,敘永人民得方便。”

追思 ▎瀘州

文伯倫參加書畫作品展

文伯倫先生走了,但他嚴謹好學的態度、高尚的人格仍在激勵著後人。正如我們當初向文伯倫先生寫的致敬詞一樣: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秉承中華文化的精髓,您用筆端書寫天下人生。一詞一聯,記神州之無限江山;一詩一賦,寫時代之狂飆猛進。您的詩意人生,融時代之變遷,享盛世之太平。

文先生,千古

記者: 劉泰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