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合一!把嶧城區農村綜合治理工作推到一個新的水平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美麗鄉村建設、公共資源共享行動

鎮域路域環境整治現場推進會議召開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4月29日,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和鎮域路域環境整治現場推進會議召開。市委常委、區委書記於玉,區領導張熙濱、魏作明、劉永、尹作義、劉忠波、李曉紅、孫中軍、張衝、李義出席會議。區委副書記尹作義主持會議。

區領導一行實地觀摩了壇山街道綠化提升立面改造現場、吳林街道鎮域路域環境整治現場、吳林街道七里店居、榴園鎮鎮域路域環境整治現場,榴園鎮賈泉村、娘娘村、曹馬村,陰平鎮斜屋村,陰平鎮鎮域路域環境整治現場,陰平鎮東金莊村,古邵鎮鎮域路域環境整治現場,古邵鎮程莊村等現場並聽取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和鎮域路域環境整治”情況的彙報。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於玉對我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和鎮域路域環境整治”四項工作情況給予充分肯定。於玉指出,要提高站位,正確認識這四項工作的重要性。這四項工作緊密聯繫,同屬於鄉村振興的大範疇。農村人居環境是一項基礎性工作,無論是汙水治理,還是旱廁改造,都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好比人穿衣服,乾淨利索是最起碼的要求。其次,鎮域路域環境是個提升,是農村連接城市的點和線,起到紐帶與節點作用,就像你帶個領帶、衣服上有個漂亮的點綴,能提升層次、提升精氣神。而公共資源共享行動是個關鍵,一方面能激活閒置土地,喚醒沉睡資源;另一方面,還能重塑公序良俗,增加鎮村收入。最後,美麗鄉村是我們的目標。

於玉強調,要科學審視,持續用力推進這四項工作再上新臺階。鎮域路域環境整治要再接再厲,公共資源共享行動要持續發力,美麗鄉村建設要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補齊短板。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抓兩頭帶中間,堅持問題導向,用務實方法狠抓這四項工作落實落地。於玉要求,各相關鎮街和部門要按照上級要求,以這四項工作為總抓手,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再上新水平。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推進會上,區委副書記尹作義安排部署了鎮域路域環境整治工作;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曉紅安排部署了農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工作;底閣鎮、榴園鎮、區農業農村局、區住建局、區環保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等相關鎮街和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交流發言。

實地考察現場

吳林街道七里店居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七里店居位於嶧城東郊3.5公里處,410戶,1399人,總面積4600畝,耕地面積2000畝。去年以來,七里店居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著力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鄉村旅遊、民俗文化發展,著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村居。

一是立足“群山連綿”,尋“生態之美”。七里店居背靠青石山、篷山及古嶧八景之一“仙洞懸雲”,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目前,該居共投資300餘萬元,新修入山主幹道3條,面積達20000餘平方米,打造“暢、安、舒、美”的自然風景觀光線;按照“高山流水,翠樹屏障”的設計理念,鋪設下水道1000餘米,綠化道路3000餘米,栽植冬紅果海棠、冬青球、黃楊球、紅葉石蘭球等花卉2000餘棵,尋找“生態之美”。

二是深挖“八大景觀”,塑“靈魂之美”。七里店宋代建村,歷史自然景觀數不勝數。目前,七里店居計劃投資600萬元,打造懷中抱椿、黃石門、春風十里、會真洞、爛魚店、美人灣、陌上花開、千年驛道等“八大景點”,以人文自然風光“塑美麗鄉村靈魂之美”。

三是整合“鄉賢資源”,享“人文之美”。七里店居切實發揮本居鄉賢優勢,整理七里店籍原國民黨中將陳煥彩,中國共產黨員、原運河支隊中隊指導員陳桂皇事蹟,挖掘紅色文化;聘請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副教授房保國為發展顧問,為家鄉發展引智引才。培養出在外人才20名,博士6名,大學生200名,聚人才之能,享人文之美。

榴園鎮賈泉村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賈泉村,位於“冠世榴園”景區腹地,東鄰萬福園景區,西接大理峪景區,因三近書院、石屋山泉坐落該村得名。今年,該村圍繞“清流賈泉”主題,充分挖掘歷史人文資源,結合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和美麗鄉村建設,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改善人居環境。

一是突出特色,打造美麗鄉村。今年將圍繞“2片3線15點”設計理念,立足賈三近文化和石屋山泉資源優勢,延續三近書院建築風格,投資60餘萬元對居民房屋進行全面改造,建設主題街區;投資80餘萬元鋪設瀝青道路1萬多平方;投資50餘萬元利用石板、磨盤等本地特色材料,對三近書院、石屋山泉進行提升改造;投資50萬元進行綠化、美化;投資40萬元打造古泉叮咚、賈府石獅、石屋山泉等節點;投資20餘萬元打造三近文化廣場;投資20萬元建設鄉村記憶館。

二是盤活資源,開展資源共享。狠抓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契機,對村集體資源、閒置宅基地及農村閒散土地等進行摸底調查和全面梳理。目前,現已梳理私搭亂建22處,閒散用地20餘畝,丈量山林1100餘畝,審核發包合同34宗等。同時,該村堅持立說立行,已清理三堆兩垛、亂栽亂種500餘處,拆除亂搭亂建20處,營造了公共資源全民共享的氛圍。

三是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藉助省派鄉村振興服務隊的重大機遇,立足優勢,培植“一園一泉一車間”產業項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依託景區優勢,發展集採摘、餐飲、休閒為一體的觀光園;發揮石屋山泉優勢,發展優質礦泉水項目;盤活閒置土地資源,建設了來料加工車間。利用資源共享成果,擬發展邊角經濟,種植經濟苗木,可實現年集體增收3萬餘元,多渠道激發村集體發展潛能。

榴園鎮娘娘村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近年來,榴園鎮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鄉村振興突破口,統籌規劃、點面結合、內外兼修、上下聯動、紮實推進,確保3年實現人居環境全面提升。2018年,認真研究相關政策,爭取資金2600萬元,分類實施,做好結合文章。其中娘娘村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努力打造人居環境改善先行村、美麗鄉村建設樣板村、集體經濟增收示範村。、

一是突出重點,改善人居環境。突出“五化”“七改”,以汙水、廁所、垃圾整治和村莊面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投資40餘萬元高標準建設地埋式汙水處理站,日處理汙水100噸,實現戶戶聯通、雨汙分流、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杜絕汙水橫流現象。推進廁所革命,拆除旱廁13處,村內實現無害化廁所全覆蓋。開展清潔行動,通過幹部帶頭、群眾參與,累計清理三堆兩垛180餘處,徹底消滅存量垃圾,城鄉環衛一體化常態保持。投資30餘萬元栽種綠化苗木3500餘株,實現人居環境乾淨整潔有序。

二是完善基礎,打造美麗鄉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投資150餘萬元鋪設道路8500平方,實現綠道、榴花路、龍塘、鳳塘連線成片。投資50萬餘元對權妃墓周邊進行環境整治,鋪設石板路240平方,打造二龍戲珠泉、龍槐望妃、思妃亭等景觀節點。結合權妃墓歷史,繪製永樂—權妃故事系列牆畫10餘幅,豐富村內歷史文化元素,打造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

三是盤活資源,推動產業發展。積極爭取市級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資金100萬元,利用村內閒置房屋建設民宿6套,目前全部對外出租,年增加集體收入5萬元。大力發展石榴產業,在村莊周圍、道路兩側擴種石榴60餘畝,帶動村集體和群眾增收。下步,將立足人文、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建設精品民宿、水岸木屋、特色餐廳等,為鄉村振興、壯大集體經濟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榴園鎮曹馬村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曹馬村,位於嶧城區西部10公里,東鄰冠世榴園南大門。通過公共資源共享行動和美麗鄉村建設,改善了人居環境、增加了村集體收入,群眾的公平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一是推行“七步工作法”,摸清核准資源底數。“七步工作法”的核心是群眾參與、實地核測、依法自治三個環節。通過召開動員會,走訪入戶,設立舉報電話暢通群眾參與渠道,監督村幹部是否瞞報,幫助新任村幹部避免漏報,實現應報盡報。購置測畝儀,避免“目測”“估計”造成的誤差。對有失公平、長期欠繳租金、不規範發包行為,通過村級法律顧問參與分析研判,以法律、行政手段為後盾,村民民主表決,依託村民自治推進治理。現已核實荒山荒地2178畝,機動地431畝,坑塘28畝,閒散用地23畝,研判不規範合同1200餘畝等。

二是治理村內公共空間,改善人居環境。開展村內公共空間治理,對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栽亂種進行逐巷道清理,共清理出公共空間19.5畝,打通斷頭路1條。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硬化道路3500平方米,加寬路面1100平方米,清理美化河道900平方米,建設文體休閒廣場1處,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三是規範村外公共資源,促進集體經濟增收。村內公共空間治理讓群眾樹立了對公共資源共享的信心,村班子抓住機遇實施不規範發包的清理,對全村荒山、石榴經濟林,進行清欠行動,把欠繳長達13年的租金清欠到位,共清收欠款30萬元。同時,在清理出的村內亂搭亂建所佔的19.5畝空閒地上種植經濟苗木,發展邊角經濟,增加村集體收入,努力形成良性循環。公共資源共享行動的豐碩成果在曹馬村得到充分體現,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截止目前,全鎮共核實村級公共資源59586畝,曹馬、苗圈、八屯、賈泉等27個村已開展治理整改。

陰平鎮斜屋村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斜屋村位於文峰山麓,北接萬畝棗園,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斜屋村積極挖掘文化資源,先後打造“棗園八景”,實現了村莊建設提檔升級。主要產業有鄉村旅遊、大棗種植和長紅棗加工業。近年來,該村先後榮獲國家級“環境整治示範村”、省無公害大棗生產基地、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展現村莊特色。在村莊建設上,聘請上海遠見規劃設計公司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重點挖掘大棗文化、馬刨泉歷史傳說和文峰大隊紅色文化,打造獨具特色、原汁原味的魯南村莊。

二是加強資源整合,逐步提升環境。加大資金投入,依託汙水管網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進行逐步建設,最終實現了汙水管網、旱廁改造、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全覆蓋。

三是實行文旅融合,實現村莊“造血”。在建設中,明確發展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思路,以景區模式打造村莊,實現村莊自我“造血”功能。截至目前,斜屋村年接待遊客20餘萬人次,村集體收入和村民收入大大提高。

下一步,陰平鎮將繼續堅持以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為抓手,突出連片打造,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與全域旅遊的融合發展。2019年陰平鎮將繼續打造15個美麗鄉村,重點挖掘棗園片區內其餘村莊的優質資源,如二郎廟水庫、紅土埠遺址、土陶製作技藝等,打造精品景點。年底實現棗園風情文化旅遊片區美麗鄉村全覆蓋和全鎮美麗鄉村覆蓋率65.5%的目標。

陰平鎮東金莊村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近年來,東金莊通過發展綠色循環農業,堅持“三結合”,把農村的汙染點、面、源的汙染產物投到有機肥廠,經過發酵處理,實現循環利用,探索構建了結合農村旱廁改造、有機垃圾分解和剩餘秸稈還田為一體的有機生態鏈工程,打造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東金莊模式”。

一是與秸稈綜合利用相結合,提高生產效益。投資300萬元,成立棗莊正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把部分還田剩下的農作物秸稈收集起來,運到有機肥車間,進行無害化處理後,生產生物有機肥。2018年共收集周邊農作物秸稈500餘噸,養殖糞便近500噸,生產有機肥1000餘噸,實現銷售收入100多萬元。

二是與垃圾分類處理相結合,提高生活效益。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繼續實行生活垃圾環衛一體化,對於可利用的生活垃圾及畜禽糞便全部收集,加入有機酶,進行發酵處理,製造有機肥,用於農業生展的同時,也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三是與農村旱廁改造相結合,提高生態效益。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全村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215戶,改廁率達到98%。利用改廁糞渣生產生物質顆粒,實現資源化有效利用,徹底治理了旱廁影響人居環境問題,改善全村生態環境。

通過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村民得到了實惠。廣大農戶廣泛使用有機肥,提高了蔬菜產量,生產的綠色有機蔬菜價格比市場普通產品價格高,很受市場歡迎。

古邵鎮程莊村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程莊村以黨建引領,藉助公共資源共享行動,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走出一條文化振興的新路子。

一是突出生態宜居,讓環境美起來。勝利渠北岸多年來被無序佔用,汙水橫流、垃圾滿地。藉助“清河行動”和公共資源共享行動,村兩委拆除沿岸違建養殖廠15家3000餘平方、旱廁16處,砌塊場1處、軋面房1處,同時清淤淨化,整理出灘地28畝,生態環境逐漸好轉。

二是突出基礎設施,讓鄉村靚起來。美麗鄉村建設清理三堆兩垛,整理出坑塘9畝、公共空間50餘畝,累計投資300餘萬元,新修村內道路9000餘平方、綠化5000餘平方、立面改造6000餘平方,繪製文化牆2800餘平方,旱廁改造310餘戶,栽植榆樹等各類樹種200餘棵,完善休閒廣場建設,改善居住環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三是突出鄉愁記憶,讓文化活起來。挖掘勝利渠精神和知青文化,整理出“知青讓槓”“古樹傳程”“碑橋頌賢”“稻改論嫁”“創渠精神”等歷史文化,正在建設勝利渠精神記憶館、知青食堂、知青宿舍,打造“程莊八景”。

四是突出旅遊產業,讓村民富起來。計劃在村南新清理出的16畝集體用地上,發展高標準溫室大棚,種植草莓、火龍果等時令水果,建設採摘園。下一步,將利用閒置空間建設6處民宿,依託臺兒莊古城、祥和莊園打包經營;結合“古運夢河”鄉村旅遊片區建設,打造觀光旅遊、民宿體驗、黨員教育基地三位一體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預計可解決村內50餘人就業,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0餘萬元。

四会合一!把峄城区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