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的七八十歲的老人家還下地幹活,種糧種菜,挑擔去賣,你怎麼看?

興國陳叔


這其實也是一種無奈。

七八十歲的老人,如果是自願做,那也無可厚非,但我相信都是為生活所迫,不想給子女添麻煩,忙碌了一輩子還在忙,想想都心酸。

我們經常看到菜場邊,年紀大的老人,挑著家裡種的菜來賣,那枯瘦的手,渴求的眼神,還是讓人心裡不好受。雖然賣菜收入微薄,但畢竟多少有點收入,那一刻,我相信他們的心裡是快樂的。

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雖然國家現在提高了農民的待遇,滿60的老人,每年還有一筆養老費。但以現在的物價水平,那筆錢只能是貼補家用,是遠遠不夠生活的。如果老人身體不好要看病吃藥,就只能靠子女了,如果子女條件不好,那就真是不幸了。

所以農村的老人年紀大了都要幹活,能動就動,做一點是一點,不會吃閒飯。其實是因為他們都沒有安全感。

我母親今年73歲,還在種菜種棉花。他們這代人當初交公糧,修渠修壩,受苦收累我們都記得的。

所以為人子女要努力工作,讓自己的父母能安享晚年。即便他們要幹活,也是量力而行,至少內心是快樂的!




此木為柴ah


很高興回答作者的提問。首先我自己也是一名農村人,自己深有體會,在我農村老家會經常看到六七十歲的老人下地幹活,或者是挑擔上街賣菜。特別是有時候是鄉鎮趕集的時候,你會看到有很多的上了年紀的老奶奶上街賣菜。這種現象非常普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反觀一下城市的老人享清福的比率就高了,經常會看到在公園,老人家打太極,下下象棋,有些還會跳一些廣場舞,業餘生活非常的豐富,有完善的醫療社保,而且還有退休金,生活基本上不用愁。很多老人參加老年團去各地旅遊。更有時間,跟有經濟條件去享受。

農村的老人社保上養老金很少,我們村裡的老人一個月就一兩百塊錢,雖然錢不是很多,老人花銷也不大,也不捨得花省吃儉用,也就勉強夠買一個月的糧油生活用品。老人家裡面也有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不想麻煩自己的孩子,自己下地,種點花生稻穀,種點蔬菜。靠自己的能力解決一下自己的溫飽。現在 壓力大生活成本高,家裡面的年輕人都出去外面打工了,留下的只是老人跟自己的孫子或者獨自生活生活,老人通過自己的一些能力去幫孩子分擔一下,貼補家用。

還有些老人家是閒不下來的,任何自己的孩子同吃住,他們也要幫家裡面做點家務活,喂喂雞之類的。他們寧願自己下地做點事情買點菜,跟別人聊聊天。合理的鍛鍊也使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也希望自己在孩子面前得到尊重,肯定自己的價值。

有時候我遇到上街賣菜的老人,我就會光顧一下買一些,畢竟生活不容易。我希望這個社會老有所樂,老有所依。我希望多一些關注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況,去了解真實的農村生活環境。我的回答就到這裡,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歡迎相互討論,謝謝!





吱稻三農


七十八歲的老母親還能挑近百斤的化糞池水走過細小的田埂,在我們小山村都有70%的老人家到了七八十歲依然還是這樣健康的。我母親是1940年出生的,依然隔三差五的挑一擔菜走1.5公里馬路去街上賣菜。別誤會,決不是兒女沒有給她生活費,而是她樂意幹,今年正月初五那一天早晨的氣溫只有十度左右,早上七點多,我倆夫妻還在床上睡覺,突然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說她的一隻腳突然疼的不能走了,挑了一擔菜去賣走到半路上,我擔心怕是得了中風,立即裝送她去住了縣醫院,其實只是腳抽筋,天氣太冷了,住了七天病房,花了兩千多塊,後來送回家又照顧了三天,耽誤我過年早點出門尋個好工作的機會,現在兒女兒媳婦都反對她種地賣菜,她還偷偷幹。(待續)



興國陳叔


我父親87歲,母親84歲高齡了。父母雙親身體硬朗心情愉悅是我們作為兒女們最大的心願。城裡的老年人吃飽了飯就在小區.公園裡鍛鍊身體,我們山區裡的老人吃飽了飯也儘自已所能適當地進行一些勞益也是一種身心釋放的好歸處。家裡電器煤氣灶都有,可二佬不聽勸堅持燒柴火灶…。我母親承包菜地,我父親承包拾柴火,二佬不跟兒女們同住,都是自已煮.自已吃.自己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


用戶陽光雨霑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大國,祖祖輩輩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曰出而作,日落而休,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週而復始,雖然,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國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很多的農民離開農村,去城市拼搏,打工,取得了一定的財富,有許多農民變成了企業家,大老闆,改變了農民的身份。但是在落後的山區,農村,依然生活著大多數的農民,特別是那些年齡大的農民,進城打工沒人要,自己的身體也不適合出去打工了,但是人活著就要吃飯,生活要錢開支,只要還活著,就得為生計拼搏,一直到迴歸大自然。


老金15096980119


農村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依然閒不住,他們還要下地幹活,種糧食和蔬菜,把吃不完的糧食和蔬菜挑到街上去賣。其實有些老人下地幹活也是沒有辦法的,他們也知道歇著舒服,但是他們沒有條件安享晚年。

七八十歲的老人還下地幹活有以下原因:

一,農村老人不同於城裡老人,農村老人幹了一輩子農活,沒有退休金,只要能動彈就要幹活,他們種些糧食和蔬菜 拿出去賣,是他們唯一的經濟來源,平時有個病呀什麼的,沒有錢怎麼行啊!

二,農村人的觀念裡就是養兒防老,但是現在養兒能不能防老還不一定。現在的農村年輕人根本不在家,都在外面打工掙錢,家裡老人有什麼事了,兒女根本不知道,老人們也不願意告訴孩子們,因為他們知道兒女在外打工不易,掙的錢都是血汗錢,還要用來養活老婆孩子,他們自己能動的時候就盡最大的努力去幹活,他們從來不開口給孩子們要錢,因為他們心疼孩子,儘量減輕孩子們的負擔。還有的農村老人不給孩子要錢是因為孩子們不孝順,總是以各種理由不供養父母,老人們對孩子也不報什麼希望了,儘量自己養活自己,真到動彈不了的時候再說。

三,農村老人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養成了勤勞的習慣,只要是身體還行,他們就不願意歇著,閒著渾身上下難受,幹些農活心裡才踏實,才能找到存在感,才會覺得不枉“農民”的稱號,同時還減輕了子女的負擔。


自然膳農品尋訪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大集上賣菜的老人。有時候看他們年紀大了賣點個菜不容易,常常心生憐憫會買點。其實他們的菜並不好賣,不像小攤那樣色澤鮮豔,種類繁多,因此可能一集也賣不出幾塊錢,原封不動拿回家的也大有人在。

問過幾個常賣菜的老人,他們說來賣菜不是為了掙錢,而是想看看人!找幾個相熟的老夥伴拉拉家常。孩子們都出去打工了,自己在家寂寞不如上街來趕個熱鬧。家裡的地閒著怪可惜的種上菜也不會荒廢!家裡就老兩口又吃不了多少,鄉里鄉親的又都有菜園子不需要他們的菜,所以就拿到街上來,看看能不能賣上幾個錢,也算是為孩子們減輕一點負擔。另外呢,賣菜算賬還能動動腦子,自己不會無聊何樂而不為呢?


家有後花園


農村裡面的老人活到老幹到老,只要不死就得幹。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覺得這個問題確實是農村裡面一個巨大的問題。對於農村裡面的情況而言,特別是上了年紀的,甚至有的七八十歲了,還在拼命努力的幹活。

經濟的原因

農村裡面的經濟原因確實不怎麼樣,所以導致於年紀比較大的人也要去幹活,特別是上了年紀的70多歲80多歲的人還在幹活

由於年紀的問題他們只能夠幹一些比較輕的活,比較重的那種體力活肯定是看不了的。

所以為了能夠減輕家裡面的經濟負擔,他們不得不拖著年邁的身軀跑到集市上去賣點東西

自己的孩子不爭氣

面對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還是自己的孩子不爭氣的問題吧

比如說農村裡面,特別是有好幾個孩子的情況下,七八十歲了居然還要外出去幹活

這種情況,我們個人覺得是屬於這個自己的孩子不夠爭氣,自己的孩子不夠孝順

特別是有兒子有女兒的互相推諉,所以面對於這種情況下,導致老人好像沒有人來贍養。

有的老人閒不住

有的老人呢,可能是由於閒不住的問題,所以一直都在幹活

當然這個是極少數的一個老人的問題,大家也可以看得到為什麼農村裡面的老人身體這麼健康,其實就是在於它每天都會幹活,或多或少都會幹一些活

所以面對這個問題的人,我個人覺得還是看每個地方的情況而定吧,畢竟農村裡面的情況很複雜,不是我們三言兩語就能夠解釋的清楚的一個問題。


江南農歌


農村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依然閒不住,他們還要下地幹活,種糧食和蔬菜,把吃不完的糧食和蔬菜挑到街上去賣。難道老人們不知道歇著舒服嗎?其實老人下地幹活也是沒有辦法的,他們也知道歇著舒服,但是他們沒有條件安享晚年。



七八十歲的老人還下地幹活有以下原因:

一,農村老人不同於城裡老人,城裡老人有退休金,老了可以跳廣場舞、下象棋、打太極、老人們一起聊天等,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那才是老人該有的生活。農村老人幹了一輩子農活,沒有退休金,只要能動彈就要幹活,他們種些糧食和蔬菜 拿出去賣,是他們唯一的經濟來源,平時有個病呀什麼的,沒有錢怎麼行啊!


二,農村人的觀念裡就是養兒防老,但是現在養兒能不能防老還不一定。現在的農村年輕人根本不在家,都在外面打工掙錢,家裡老人有什麼事了,兒女根本不知道,老人們也不願意告訴孩子們,因為他們知道兒女在外打工不易,掙的錢都是血汗錢,還要用來養活老婆孩子,他們自己能動的時候就盡最大的努力去幹活,他們從來不開口給孩子們要錢,因為他們心疼孩子,儘量減輕孩子們的負擔。還有的農村老人不給孩子要錢是因為孩子們不孝順,總是以各種理由不供養父母,老人們對孩子也不報什麼希望了,儘量自己養活自己,真到動彈不了的時候再說。


三,農村老人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養成了勤勞的習慣,只要是身體還行,他們就不願意歇著,閒著渾身上下難受,幹些農活心裡才踏實,才能找到存在感,才會覺得不枉“農民”的稱號,同時還減輕了子女的負擔。

總結:七八十歲的農村老人還下地幹活,是各種原因造成的,其中的心酸和無奈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豫南小平


我爺爺奶奶八十多了,仍然喜歡下地幹活種菜砍柴,也並非家裡人對他們照顧不周,他們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奶奶說不去地裡幹活吃飯都沒胃口,也算一種鍛鍊吧,只要不過度,不然農村老人怎麼打發時間呢,去年回去,給大家看看去年爺爺奶奶一起溫馨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