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轉型就淘汰!企業應儘早跟上轉型升級的節奏

回首2018年,快消品行業進入平穩增長期,幾乎所有的快消品品類都出現供過於求現象,產能過剩現象嚴重,產品由稀缺競爭過度到飽和競爭,市場由普遍增長到擠壓式增長,大量明星企業出現銷量下滑,例如跨國巨頭寶潔、好時、雀巢;飲料巨頭娃哈哈、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養元;方便麵巨頭康師傅、統一;啤酒巨頭:燕京、青島;烘焙巨頭盼盼、港榮、友臣等。

不轉型就淘汰!企業應儘早跟上轉型升級的節奏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很多快消品企業都破產,倒閉!前有雨潤食品、深圳安琪食品、九頭崖食品,後有全球家禽企業排名12位的大用食品為代表的企業,等等,陷入債務危機和瀕臨倒閉的大企業更是一倒一片。

這些還都是名震一方或行業楷模的企業,中小企業陷入這種困境的更是舉不勝舉。

快消品企業幾家歡喜幾家愁

中國快消品行業是上面大旗在飄,而下面暗流湧動。

2016-2017年中國快消品銷售額同比增長率依次為3.6%-4.3%,2018年與2017年持平,也為4.3%,三年的同比來看,算平穩過度。

據相關統計得出的幾家代表性的上市快消品公司17-18年銷售數據:

不轉型就淘汰!企業應儘早跟上轉型升級的節奏

另外還有一些外企和非上市企業的銷售數據:

可口可樂全球2018年營收318億美元,相比2017年的354.1億美元下降了10%。達利2017年營收198億,2018年預計營收208億。

華彬集團2017年196億,2018年營收226.8億,增長15.7%。

好麗友2018年中國營收56.07億,相對於2017年的 47.46億增長了18.1%;

另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截止19年3月份33家已發佈2018年全年業績公告的中國食品飲料公司中,有11家公司業績增長,4家公司業績下滑,9家預增,3家扭虧,1家續虧,3家續盈,2家預減,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前面的僅僅是銷售數據,盈虧數據又是另外一番風景,銷售增長、盈利下滑的不足為奇,連續虧損的也大有人在,如蓮花味精17年虧損1-1.2億,18年虧損超過3個億。

中小企業的命運大多風雨飄搖,本身根基不牢,加上18年環保管控、金融去槓桿,原材料、物流費等與花錢有關的一輪一輪的上漲,而下游收錢卻遲遲不敢調價,始終擺脫不了“撲克牌”的角色,下一局被洗到哪裡,都是未知數。

任何事情都有兩極分化,有倒下的就有站的更高的,而規則不會變:做不好一定有原因,做的好肯定有方法。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馬雲說:轉型升級的目的,不是讓大家平平坐,轉型升級的目的,讓好企業更好,讓壞企業能夠淘汰掉,這才是我們轉型升級真正要發展的目的。


不轉型就淘汰!企業應儘早跟上轉型升級的節奏

今天全世界好的實體企業還是有不少的,凡是不能適應世界未來,不能適應技術潮流,不能適應未來思考的企業,必須被淘汰。

中國大多的知名企業都有轉型的辛酸史,但大家都會覺得望塵莫及,這兩年行業內中小企業的轉型案例也可見一斑。

猴姑餅乾能讓一個藥企風雲叱吒於食品行業;

“廣告創新”、“社會營銷”能讓一個又小又白的不做酒的酒品牌做到人盡皆知;

一個小豬佩奇ip讓一批食品、飲料企業銷量滾起了雪球;

......

和吃喝有關的,像“瑞幸咖啡”、“小罐茶”,也都是這兩年創新的案例。


不轉型就淘汰!企業應儘早跟上轉型升級的節奏


對於食品飲料製造企業而言,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消費者結構和偏好也發生了變化。未來的需求增長,已由過去的“數量驅動”,逐漸轉化為“價值驅動”。價格廝殺已經不是品牌時代中國企業的需要,價值廝殺才是未來市場的靈魂。

現在你可能頻繁地看到這些詞:“互聯網+”、“大數據”,“一物一碼”、“場景營銷”、“新零售”……這些新事物與你的企業有何種聯繫?怎樣有效利用這些新名詞背後所代表的能量?如何讓它們成為我們戰略中的一部分?

一物一碼數據(廣州)實業有限公司通過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為基礎,設計了“新零售消費大數據平臺”,為傳統品牌商構建新零售、新業態、新營銷!快消企業想要快速發展,跟上新零售的風潮,就一定要加快轉型升級。企業品牌藉助互聯網營銷平臺進行轉型升級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也是企業群體的現實選擇。“新零售消費大數據平臺”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精準化營銷,通過平臺營銷活動來提高產品銷量等,為企業提供數字化管理及大數據集成服務,力求為傳統快消企業提供一個轉型升級的平臺。

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代,每個企業每個人都要勇於接受挑戰,把握機遇。未來,企業要做好自己,勇於變革,與時俱進,變中求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