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詩詞 揚五四——武警金昌支隊軍營詩詞大會側記

“龍泉三尺隨報國,詩詞有夢寄寥廓。”為加深官兵對軍旅詩詞中家國情懷的認知,重溫100年前五四運動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4月25日,金昌支隊組織開展“軍營詩詞大會”,讓激昂熱烈的青春讚歌唱響河西大地。

誦詩詞  揚五四——武警金昌支隊軍營詩詞大會側記

“軍營詩詞大會”現場 王春暉/攝

當詩詞遇上軍旅,是文與武的交織,是力與美的結合,迸發的是血性膽氣,點燃的是心中狼煙。軍旅詩詞中蘊含的家國情懷、陽剛正氣,其影響力早已超出軍營範圍,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活動以“青春是用來奮鬥的”為主題,內容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為主,設置情景朗誦、詩句釋義、背景問答等環節,最終評出優勝個人。

誦詩詞  揚五四——武警金昌支隊軍營詩詞大會側記

“軍營詩詞大會”現場 王春暉/攝

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脈中,軍人之於家國的赤誠情懷,是其中最為動人的筆觸、最為暢達的文法。從“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大漢雄風到“五十弦翻塞外聲”的俠骨柔情,從“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革命擔當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情懷,詩詞大會中每個環節的詩詞都貫穿自請長纓的豪情壯志和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當永昌中隊上士盛瑞海答完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中“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詩句後,政工處主任劉義藉詞的背景回首了革命的艱辛:1935年10月紅軍在六盤山打贏重要戰役後順利挺進陝北,詩詞中“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道出了為革命事業踏平坎坷的志士心聲。

活動還依託道具、視頻等手段再現了歷史事件,使馬踏匈奴的霍去病、赤膽抗倭的戚繼光、創辦《新隴》雜誌的進步學子、始終保持樂觀的元帥陳毅等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鮮活的故事直擊心靈,強大的共鳴穿越時光,把官兵帶進一個個歷史瞬間。“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活動以主任劉義表彰優勝個人的勉勵詩句結尾,將詩詞大會再次推向高潮。

誦詩詞  揚五四——武警金昌支隊軍營詩詞大會側記

王春暉/攝

東風夜放花千樹,長纓萬里起新篇,遙望前路,戰鼓催徵。一首首風雷磅礴的詩詞就是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漫漫征途,一句句丹心熾熱的文字就是強軍事業展望出的復興願景,一腔腔正值韶華的青春熱血就是那激盪未平的時代篇章。軍隊,恰是屬於中國軍人自己的詩詞大會。(文/圖 王春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