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的毛遂紀念園

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的毛遂紀念園

毛遂紀念園 (毛遂墓園)位於官橋鎮車站村北首 ,薛國故城北門外,1957年在全市文物普查時被發現,墓前有明代和民國二年石碑各一通。1991年春,官橋鎮在京滬鐵路西重修毛遂墓,碑文由著名書法家王學仲先生題寫; 1993年設計建造“脫穎而出”錐型碑一座,由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用正、草、隸、篆四種書體寫成。2015年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明萬曆《滕縣誌》記載:毛遂者,薛人也,遊於趙,為平原君客。卒後葬於薛。公元前257年,秦圍困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計劃在門客中挑選二十名文武兼備的人同行,可是挑來挑去,卻“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這時毛遂挺身而出,自薦於平原君。平原君笑道:“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裡,都好象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麼才能啊。”毛遂說:“如果我早一點能裝在袋子裡,便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平原君見他說得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

至楚後,平原君與楚王談判聯合抗秦一事,從早到午毫無結果,毛遂又挺身而出,按劍上殿,以超人的膽略和口才,曉以大義,陳以利害,慷慨激昂,說服楚王,隨之歃血定盟,決定合縱抗秦,出兵解趙國之圍。至楚國後,平原君讚頌說:"毛遂一到楚國,使趙國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三寸之舌,勝百萬之師。”此後,平原君將毛遂待為上客。

自薦源於自信,自薦源於自覺。毛遂這種勇於擔當,敢為人先的精神,千百年來為世人稱道,被後人尊崇。(摘錄於介紹牌)

(注)毛遂墓原址在滕州市官橋火車站票房處,位於薛國故城北城牆約350米處,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11月建設津浦鐵路時遷往道西50米。(百科所述)

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的毛遂紀念園

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的毛遂紀念園

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的毛遂紀念園

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的毛遂紀念園

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的毛遂紀念園

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的毛遂紀念園

另據百科所述,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戰國時期趙國(今河北雞澤)人,毛遂猝後葬於距雞澤縣城西北15公里的永年區境內,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為"平幹八景"之一,稱之為"毛遂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