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會”對外向型經濟的帶動效應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中國外向型經濟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能否適應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是影響一個區域未來經濟發展方向和趨勢的決定因素之一。因此,如何不斷開發自身有利的經濟因素,利用各種文化活動契機,開發有利於自身經濟發展的資源,成為各地區熱議的話題。

在此過程中,舉辦大型運動賽事為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以山西省舉辦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以下簡稱“二青會”)為契機,分析其對山西外向型經濟所能產生的帶動效應,包括經濟效應、生態環境效應和城市文化品牌效應,並依據已有的人文基礎和經濟發展模式,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全新經濟模式,在傳統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探討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促進山西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振興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建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帶動效應

經濟效應。一屆大型運動賽事的成功舉辦會對區域經濟產生持久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拉動區域總需求,促進經濟發展;二是帶動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促進經濟增長;三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納更多勞動者,進而帶動經濟發展。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對北京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包括刺激直接投資、帶動就業、拉動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國民收入增長。在2002-2006年籌辦奧運會期間,直接投資達到2838.9億元,是1997-2001年的1.8倍。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直接投資拉動北京市GDP總增長1249-2319億元,環比平均每年增長3.5-6.6個百分點;就業總增長99萬-186萬個,平均增長0.61-1.14個百分點。由此可以預測,“二青會”的舉辦將從直接投資、就業、國民收入增長等方面帶動山西經濟發展。

生態環境效應。為促進大型運動賽事的成功舉辦,山西省全力改善生態環境、建設文明城市,對生態環境進行綠化和美化,提高植被覆蓋率,加大對背街小巷的綜合整治力度:截至2018年底,太原市已經對400多條不規範街道開展治理,完成百餘條示範街巷的綜合治理和1000餘條小巷的摸底。為了促進“二青會”的成功舉辦,山西以“綠色理念”為指導,高度重視生態環境治理,進一步加強汾河、晉陽湖及周邊環境治理,對“青運城”周邊的生態環境給予關注。同時,“二青會”以褐馬雞為吉祥物,由於褐馬雞的生存需要良好健康的自然生態環境,所以無形中將“綠色”的理念植入賽會主題,由此產生了生態環境效應。

城市文化品牌效應。舉辦大型運動賽事,可以濃縮展示一個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不啻為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代言人”。從運動賽事的申辦、宣傳、正式舉辦到結束等各個階段,都可以全方位、立體化地凸顯城市文化品牌。城市資源,包括自然資源、歷史資源和人文資源;賽事資源,包括場館資源、項目文化和賽事文化。運動賽事可以將城市資源和賽事資源相融合,二者共同作用,加上各種媒介的宣傳,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太原市通過各種途徑宣傳“二青會”,如:在公交車車身貼廣告、在電視頻道播籌備進展情況、線下召集志願者進行宣傳普及,特別是加上媒體、廣告的宣傳,對於擴大運動賽事的影響力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對策建議

大型運動賽事的舉辦,不僅是促進山西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而且也為山西體育產業注入了巨大的發展潛力,還可大大提升和拉動舉辦城市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城市形象、產業轉型、消費升級、旅遊開發等的綜合發展。

充分發揮“二青會”產生的經濟效應。當前,發展體育產業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打造特色產業品牌,吸引外資,注重經濟效益和商業價值,用經濟的眼光看待體育產業。要利用“二青會”和文化遺產等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延長體育產業鏈,促進外向型產業的升級換代和外向型產品升級;打造特色產業品牌,使得特色產業品牌“走出去”,與港澳臺地區及外國企業建立聯繫;加快建設晉陽湖東南湖畔成成中學新校區,促進晉陽裡文旅項目和商業旅遊綜合體的建設。只有充分發揮“二青會”產生的經濟效應,吸引外商投資,引入大量優質資源,才能為山西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注入巨大活力和動力。

巧妙借用“二青會”的城市文化品牌效益。“二青會”可大大提升舉辦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要挖掘針對倡導“敬業、進取、誠信”的晉商文化,可以譯成外文,進行對外宣傳和營銷,弘揚“晉商精神”,使山西文化品牌“走出去”;開發山西特色優勢旅遊資源,利用文化地域特色發展對外特色旅遊產業,開展國際旅遊吸引外國遊客,如:晉祠古廟會、五臺山六月廟會等;在宣傳推介上下功夫,藉助“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活動”和“二青會”,加大媒體宣傳,擴大對平遙古城、喬家大院、關帝廟、晉祠、雲岡石窟等知名景點景區的對外宣傳力度,使山西文化品牌走出去。

慎重引進外資合辦運動賽事。遵循市場機制運行規律,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更大程度、更大範圍參與國際競爭;吸引外資,利用“PPP模式”舉辦賽事活動,在賽後將空餘的場地進行租借,提高賽會場館的利用率,獲得持久的經濟效益。(作者單位分別為: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山西初心律師事務所)

李蕊 張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