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相互廝殺,高端被外資吊打,國貨護膚品為何不被消費者接受?

4月26日晚,上海家化發佈了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公示,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54億元,同比增長5.03%。

報告同時披露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家化旗下玉澤、家安、片仔癀牙膏等品牌均實現了超過50%的增長,嬰兒護理品牌啟初實現了超過20%的增長。

看似是一份皆大歡喜的財報,細讀之後才發現,作為國內化妝品企業領跑者,佰草集,美加淨,雙妹,一花一木和高夫卻並沒有被提及業績增長,甚至佰草集還出現了下滑。

據公司會議透露,上海家化的護膚/化妝品業務的營業收入有超過20%的下滑。

低端相互廝殺,高端被外資吊打,國貨護膚品為何不被消費者接受?

同時最近公佈業績的上市公司御泥坊業績也並不理想。

而在同期公佈業績的國際巨頭們,都靠著中國市場賺的盆豐缽滿,歐萊雅中國區2019第一季度業績增長超過30%,寶潔,資生堂和雅詩蘭黛也依靠中國區美妝的增長而業績大漲。

所以國內市場怎麼了?國貨品牌怎麼了?

其實仔細分析,這種趨勢並不奇怪,之前歐萊雅的CEO提到國內的化妝品增長依賴於口紅經濟,主要指當人們很難攢錢去做一些大事比如買房,買車的時候,會更傾向於去購買口紅等這些小件的消費品滿足自己。

低端相互廝殺,高端被外資吊打,國貨護膚品為何不被消費者接受?

其實個人認為,國內的情況並不僅僅是口紅經濟,在一線城市可能確實有口紅經濟的推動。但是在二三線城市以及農村,電商的興起,城鎮化的發展以及消費升級等這些因素,都使得消費者能夠更多的接觸到高端美妝,從而促進高端美妝的增長。二三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是中國人口最大的地區,這部分人群的消費並不可忽視。

而前幾年還在苦於業績下滑的外資巨頭,歐萊雅,寶潔,雅詩蘭黛等正好趕上了這波順風車,在中國依靠高端美妝的提升而業績大漲,紛紛帶動了全球業績的提升。

高端線的缺席:

在這波高端美妝瘋狂增長的時期,國貨卻全部缺了席。高端美妝因為其高昂的價位,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更看重品牌的口碑以及歷史,沒有前期的品牌培育,順風車來了也未必能上車。

反觀上海家化的雙妹與佰草集,作為國貨裡面唯二的高端品牌,均未能感受這波消費升級的趨勢。雙妹具有良好的消費者口碑,卻因為前幾年的虧損而沒有任何的投入,甚至關掉了所有的專櫃,消費者群體太小,根本無法形成口碑。

低端相互廝殺,高端被外資吊打,國貨護膚品為何不被消費者接受?

佰草集雖然從15年開始推出了高端系列,而且部分產品反響不錯。但是長期以來佰草集的營銷偏少,品牌價位在消費者心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印象。而且目前高,中,低三條價位的產品同時存在,最終導致品牌難以負載高端線的價位,雖然高端線增長較快,單大部分是佰草集的老客戶,最終難以帶動整體銷量的增長。

低端相互廝殺,高端被外資吊打,國貨護膚品為何不被消費者接受?

低端線的瘋狂廝殺:

中國市場目前是任何快消品都不會忽視的市場,而且電商也帶動了海外購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電商也帶動了各種網紅品牌,微商品牌的發展,任何人都可以低成本的發展自己的品牌,渠道已經不是最重要的銷售因素。

而國貨更是全部集中在低端品牌,以前的自然堂,百雀羚,美加淨,最近幾年興起的韓束,韓後,一葉子,完美日記,瑪麗黛佳等等,加上各種小眾外資品牌的進入,想要在這條路上殺出重圍,並不容易。

低端相互廝殺,高端被外資吊打,國貨護膚品為何不被消費者接受?

甚至之前強勢的巴黎歐萊雅,Olay和歐珀萊也面臨著一樣的問題。Olay經過兩到三年的推各種新品,新媒體營銷等之後才開始重新增長,歐萊雅的大眾化妝品(包括巴黎歐萊雅和美寶蓮)也是經歷了多年的銷量下滑,現在開始降低價位,買一送一,推新品,加大營銷等來打開困局。

而國貨代表韓束,韓後,一葉子,百雀羚等網上銷量也被外資品牌紛紛反超,只能通過各種買贈,新品來吸引消費者。

反觀上海家化旗下的美加淨,佰草集,一花一木,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卻沒有絲毫的發力營銷與新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進一步降低也是情理之中。

總之,市場這個蛋糕就這麼大,高端的銷量好了,品牌數量劇增,低端的自然面臨更大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