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相互厮杀,高端被外资吊打,国货护肤品为何不被消费者接受?

4月26日晚,上海家化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公示,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54亿元,同比增长5.03%。

报告同时披露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家化旗下玉泽、家安、片仔癀牙膏等品牌均实现了超过50%的增长,婴儿护理品牌启初实现了超过20%的增长。

看似是一份皆大欢喜的财报,细读之后才发现,作为国内化妆品企业领跑者,佰草集,美加净,双妹,一花一木和高夫却并没有被提及业绩增长,甚至佰草集还出现了下滑。

据公司会议透露,上海家化的护肤/化妆品业务的营业收入有超过20%的下滑。

低端相互厮杀,高端被外资吊打,国货护肤品为何不被消费者接受?

同时最近公布业绩的上市公司御泥坊业绩也并不理想。

而在同期公布业绩的国际巨头们,都靠着中国市场赚的盆丰钵满,欧莱雅中国区2019第一季度业绩增长超过30%,宝洁,资生堂和雅诗兰黛也依靠中国区美妆的增长而业绩大涨。

所以国内市场怎么了?国货品牌怎么了?

其实仔细分析,这种趋势并不奇怪,之前欧莱雅的CEO提到国内的化妆品增长依赖于口红经济,主要指当人们很难攒钱去做一些大事比如买房,买车的时候,会更倾向于去购买口红等这些小件的消费品满足自己。

低端相互厮杀,高端被外资吊打,国货护肤品为何不被消费者接受?

其实个人认为,国内的情况并不仅仅是口红经济,在一线城市可能确实有口红经济的推动。但是在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电商的兴起,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消费升级等这些因素,都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多的接触到高端美妆,从而促进高端美妆的增长。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大的地区,这部分人群的消费并不可忽视。

而前几年还在苦于业绩下滑的外资巨头,欧莱雅,宝洁,雅诗兰黛等正好赶上了这波顺风车,在中国依靠高端美妆的提升而业绩大涨,纷纷带动了全球业绩的提升。

高端线的缺席:

在这波高端美妆疯狂增长的时期,国货却全部缺了席。高端美妆因为其高昂的价位,消费者在购买之前更看重品牌的口碑以及历史,没有前期的品牌培育,顺风车来了也未必能上车。

反观上海家化的双妹与佰草集,作为国货里面唯二的高端品牌,均未能感受这波消费升级的趋势。双妹具有良好的消费者口碑,却因为前几年的亏损而没有任何的投入,甚至关掉了所有的专柜,消费者群体太小,根本无法形成口碑。

低端相互厮杀,高端被外资吊打,国货护肤品为何不被消费者接受?

佰草集虽然从15年开始推出了高端系列,而且部分产品反响不错。但是长期以来佰草集的营销偏少,品牌价位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印象。而且目前高,中,低三条价位的产品同时存在,最终导致品牌难以负载高端线的价位,虽然高端线增长较快,单大部分是佰草集的老客户,最终难以带动整体销量的增长。

低端相互厮杀,高端被外资吊打,国货护肤品为何不被消费者接受?

低端线的疯狂厮杀:

中国市场目前是任何快消品都不会忽视的市场,而且电商也带动了海外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电商也带动了各种网红品牌,微商品牌的发展,任何人都可以低成本的发展自己的品牌,渠道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销售因素。

而国货更是全部集中在低端品牌,以前的自然堂,百雀羚,美加净,最近几年兴起的韩束,韩后,一叶子,完美日记,玛丽黛佳等等,加上各种小众外资品牌的进入,想要在这条路上杀出重围,并不容易。

低端相互厮杀,高端被外资吊打,国货护肤品为何不被消费者接受?

甚至之前强势的巴黎欧莱雅,Olay和欧珀莱也面临着一样的问题。Olay经过两到三年的推各种新品,新媒体营销等之后才开始重新增长,欧莱雅的大众化妆品(包括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也是经历了多年的销量下滑,现在开始降低价位,买一送一,推新品,加大营销等来打开困局。

而国货代表韩束,韩后,一叶子,百雀羚等网上销量也被外资品牌纷纷反超,只能通过各种买赠,新品来吸引消费者。

反观上海家化旗下的美加净,佰草集,一花一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却没有丝毫的发力营销与新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也是情理之中。

总之,市场这个蛋糕就这么大,高端的销量好了,品牌数量剧增,低端的自然面临更大的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