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關這8張紅色名片不容錯過~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韶關,位於粵、贛、湘三省交界處,與江西贛州、湖南郴州並稱為“紅三角”。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在粵北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陳毅、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率紅軍轉戰於此,留下了光輝的歷史篇章、豐富的紅色遺蹟和精神財富,並凝聚成為韶關的精神命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韶關兒女為理想和信仰拼搏奮鬥。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廣東省委粵北省委歷史陳列館。

據統計,韶關境內現有紅色革命遺址287處,其中經過認定命名的紅軍遺址(舊址)文物保護單位37個,紅軍歷史文物1120件,紅軍歷史文獻50多萬字。

經過省市權威專家的精心考察,韶關目前推出了8張紅色文化名片,這對於進一步激發韶關紅色文化活力、提升紅色文化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憶往昔——老游擊戰士參觀南雄革命歷史展,講革命歷史。

具體是哪8張紅色文化名片呢?

韶關紅色名片

(1)犁市當鋪:朱德遊擊新戰術形成地

犁鋪頭,位於原曲江犁市鎮(現屬韶關市湞江區),因有一塊形似犁頭的沙洲而稱“犁頭渡”,明末清初在此設有墟場,便稱“犁頭埠墟”,民國時期改稱“犁鋪頭”,後又改稱“犁市”。犁市街西側的武江河邊有個犁市當鋪,是李氏族人所建的晚清商業建築群。

1927年12月,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餘部進駐犁市當鋪,舉行了轟轟烈烈的大練兵,並在此地形成了游擊戰術28字方針,標誌著朱德游擊戰思想的形成,為此後工農革命軍開展游擊戰爭奠定了基礎。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2)楊家寨:湘南宜章暴動策源地

走入距離湖南宜章約30餘公里的樂昌梅花鎮楊家寨,高聳入雲的一座座石灰岩大山拱衛四周,地勢險要。大革命失敗後,此地成為湘南、粵北中共地下黨和農軍負責人隱蔽活動的地方。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1928年1月5日,朱德率領起義軍進入樂昌境內。1月6日,起義軍來到楊家寨。1月8日晚,在楊家寨文奎樓召開軍事會議,會議作出了“智取宜章”的決定,初步擬定了湘南起義的戰略方針。1月12日,南昌起義軍一舉奪取宜章城,史稱“年關暴動”。宜章暴動成功,揭開了湘南起義的序幕。

(3)坪石大捷:以少勝多之經典戰役

坪石大捷是一次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1928年2月1日,李家泉、李光中奉命率領坪石農軍配合朱德主力部隊攻打國民黨二十四師許克祥部。在樂昌黨組織和坪石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在老坪石消滅了國民黨軍獨立第三師許克祥部的6個團,活捉了1000多名俘虜,繳獲步槍2500餘支,山炮、迫擊炮30多門,手槍100餘支,重機槍10多挺,彈藥被服不計其數,取得了著名的“坪石大捷”。這是南昌起義部隊轉戰廣東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完勝,對於穩定軍心,增強革命鬥志,以及後來井岡山保衛戰的勝利,都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坪石大捷後的當日,起義軍在皈塘召開了“慶功會”,成立了樂昌皈塘鄉蘇維埃政府。起義軍在李氏宗祠休整了七天,朱德在坪石皈塘召開了坪石特別會議和聯席會議,制訂了湘南暴動的總方針,併成立了工農革命軍樂昌獨立營。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4)雙峰寨:“廣東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鬥”主戰場

石塘鎮石塘村雙峰寨是一座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的巨大堡壘。1928年3月,國民黨以兩個團兵力包圍仁化暴動的主戰場雙峰寨。寨內700多名軍民在農民自衛軍營長李載基的指揮下,開展了震撼廣東的雙峰寨保衛戰,先後粉碎了敵人多次的炮攻、火攻、挖地道等陰謀。守寨軍民不屈不撓,堅持了9個多月,犧牲400多人,其中有20多戶全家捐軀。

雙峰寨保衛戰表現了革命者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氣概,在北江暴動史上寫下了英勇悲壯的一頁,被當時的中共廣東省委譽為“廣東農民暴動中最偉大的戰鬥”。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5)血戰梅花:一場書寫紅七軍在南粵大地上英勇悲壯的戰鬥

乳源梅花戰鬥發生在梅花鎮(今屬於樂昌市)梅花墟。戰場附近尚存有紅七軍指揮部舊址——蓮花祠,梅花戰鬥傷員中轉站——四駁亭,傷員臨時醫治站——文昌閣等遺址。2009年,樂昌市政府在梅花墟梅花村山崗上興建紅七軍紀念園,為韶關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31年2月1日,從廣西左江北上轉戰江西會合朱毛紅軍的紅七軍進入梅花鎮休整,準備建立粵北根據地,部隊住下後,立即著手建立根據地的工作。不料,2月3日就遭到湘粵國民黨軍隊4個團優勢兵力的包圍,戰鬥從近午打到黃昏,十分激烈。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親臨前線指揮。儘管敵眾我寡,但紅七軍戰士英勇殺敵。梅花一戰,紅七軍斃傷敵人1000多人,紅七軍有700多人壯烈犧牲或光榮負傷,將士們的鮮血染紅了梅花的山崗。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6)城口突圍:紅軍長征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戰鬥歷程

城口鎮位於仁化縣東北部,距縣城38公里,東鄰長江鎮,南接丹霞街道,西連紅山鎮,北與湖南省汝城縣接壤。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主力不得不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大轉移,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徵。為了突破敵人的封鎖線,掃除西進的障礙,紅軍奇襲了城口鎮和開展了銅鼓嶺阻擊戰。

11月2日,紅二師六團從長江滸松進入城口東坑分道,其中第一營主攻城口鎮。戰鬥持續了兩天一夜,敵我雙方傷亡慘重。戰鬥至第二天傍晚,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完成了阻擊任務,為紅軍西進創造了條件。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長征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解放後,為紀念這次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仁化縣人民政府修建了紀念碑,供後人瞻仰。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7)《梅嶺三章》:陳毅崇高革命精神的不朽詩篇

梅嶺位於南雄市珠璣鎮梅嶺村北的山嶺,是贛粵邊3年游擊戰爭的主要根據地。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1936年冬,陳毅和戰友們轉戰在深山密林中,已有兩個年頭。陳毅藏身於齋坑的巖壁叢莽中,想到處於敵人重圍中,自己又傷病在身,可能這次九死一生,難於脫險。於是懷著對革命的無限忠誠,伏在叢莽間寫下了氣壯山河、感人肺腑的絕命詩《梅嶺三章》: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生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如今,在梅嶺山凹之上,築建有《梅嶺三章》詩碑。碑身為漢白玉結構,字體鐫刻處,採用鎦金熨貼。詩碑與梅關碑林連為一體,構成梅關古驛道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8)廣東省委、粵北省委機關舊址:黨領導廣東抗日力量的中心

抗戰時期,中共廣東省委由廣州遷到韶關,後分設粵北省委,其機關先後在曲江(韶關)、江西信豐、南雄、始興秘密辦公,長達四年之久。期間,在發展和鞏固廣東的中共黨組織,發動和組織全省廣大民眾投身抗日戰爭,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和發展,掌握抗日文化陣地,建立抗日武裝和根據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廣東抗日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

@韶關市民

你準備好去哪裡玩了嗎?

趁著假期不妨來場“紅色遊”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懷揣一顆赤誠紅色中國心

迎接祖國70週年誕辰!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文字:韶關日報記者 曾瀟英 整理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感受韶文化的魅力,韶关这8张红色名片不容错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