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鄉村故事」安仁鎮(六)—小坡村

「讲好乡村故事」安仁镇(六)—小坡村

「讲好乡村故事」安仁镇(六)—小坡村

醉美黃河,流不盡千年河西地

浩壤沃土,福澤於關中米糧川

新時代的美麗大荔,聚焦歷史人文薈萃,挖掘傳統文化底蘊,生動傳神地展現鄉土風情,傳承鄉村文脈,留住鄉愁記憶,激發“六鄉”活力,揚起鄉村全面振興的風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安仁鎮小坡村的故事。

「讲好乡村故事」安仁镇(六)—小坡村

中國冬棗第一村——小坡村

小坡村位於安仁鎮東南4公里處,轄13個村民小組,968戶4200人,土地面積1.5萬畝,小坡村被譽為“中國冬棗第一村”。據明《朝邑縣誌》記載:小坡村始建於春秋時代,原名輔氏古城,晉將魏顆駐地,秦晉大戰之後,又建村於輔氏城舊址的坡頭上,得名小輔坡,後演化成小伏坡。到清朝末年,簡稱小坡,沿用至今。

「讲好乡村故事」安仁镇(六)—小坡村

古輔氏城

據明《朝邑縣誌》記載,“輔氏城在縣西北十三里”,“輔氏在小伏坡村”,即現在的安仁鎮小坡村。輔氏城春秋時為晉邑,公元前594年,秦桓公伐晉,晉將魏顆敗秦師於輔氏,獲杜回,留下了結草報恩的千古奇話。

古輔氏城坐落在原朝邑縣北的交通主幹線,是古時陝北諸地去朝邑、轉走長安的必經之地,且城東有碼頭可渡黃河到達山西,曾經輝煌了幾千年。聰明的古人既為扼守戰略要塞,又為省時省工,把輔氏城建在了朝坂的百丈崖頭上:古城北西南三面築有寬三米、高八米的城牆,東邊是刀剁斧砍的百丈老崖。城西門上鑲嵌著“古輔氏城”四個巨幅大字,城南門上書“望南嶽”,城北門上書“拱北斗”。城門上都建有箭樓,供人們值夜打更,在冷兵器時代,可謂固若金湯。解放初小坡西城門上仍然鑲嵌著“古輔氏城”四個大字。古輔氏城經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古建林立,故事繁多,經過口口相傳,更使人們心馳神往。

「讲好乡村故事」安仁镇(六)—小坡村

“結草”由來秦晉輔氏之戰

東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七月,秦國和晉國在古輔氏城發生了一場戰爭。晉國主將是魏擎的大兒子魏顆,魏顆也是晉國的名將,一生好武,身經百戰。秦國的主將杜回是有名的大力士,高大威猛,為秦桓公車右將軍,後因立大功被題扙為大將。兩陣交鋒時,杜回一不騎馬,二不乘戰車,手持120斤重的大斧,領著幾百人,直衝陣來,下砍馬足,上劈甲將,直殺得晉軍招架不住,敗回輔氏城紮營,不敢應戰,後來,魏顆的弟弟魏琦前來助戰,結果還是慘敗。

「讲好乡村故事」安仁镇(六)—小坡村

一天晚上,魏顆在營中悶坐,想來想去想不出妙計,直到三更,朦朧睡去,這時旁邊彷彿有人唸叨著,青草坡,青草坡,他醒後不解其意,便告訴給了弟弟,魏琦聽了高興的說:“從小坡左走十里,有個叫青草坡的大坡,我們何不一人埋伏在這裡,一人誘敵於此,到時夾擊,取得勝利。”魏顆聽了,覺得有理,便分頭行動。黃河灘幾十裡沒有人煙,遍地是一人多高的荒草,確是埋伏的好地方。魏顆將杜回引到青草地,魏琦便率兵突然襲擊,杜回不懼,奮力應戰,且越戰越勇,晉兵抵擋不住,節節敗退,突然不知怎的,杜回一步一跌,搖搖晃晃站立不穩,士兵的喊聲一片,魏顆回頭看去,只見一位白鬍子老漢將一路青草結挽起來,杜回的雙腳被絆住,動彈不得,魏顆兄弟見此情景,急忙趕到活捉杜回。

「讲好乡村故事」安仁镇(六)—小坡村

主將被擒,士兵們立即慌亂,不到一時,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很快結束了戰鬥。青草坡一仗,魏顆覺得很奇怪,當天晚上,他睡得很香,只見白天戰場上挽結青草的老人走來,並致禮說:“將軍可知杜回是怎樣被捉的,是老漢我用青草結將杜回的雙腳絆住,你才捉住的。”魏顆聽後,大吃一驚,說:“你我並不認識,大恩幫助,又為什麼呢?”老人答道:“我有一女兒名叫祖姬,你父生前非常愛她,每次出征打仗都要叮囑你們,他若戰死,一定將祖姬另許配給一個好人家。可到後來他臨去世時神志不清,又讓祖姬陪葬。你沒有聽他糊塗之言,而依生前安排救了我女兒一命。大恩難報呀!所以有此陰德,結草以報。”

後人將“結草”與“銜環”兩個典故合成一句“結草銜環”,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教育人們要知恩圖報。

「讲好乡村故事」安仁镇(六)—小坡村

黨建引領 六鄉支撐

小冬棗成為脫貧致富“金蛋蛋”

上世紀九十年代,站在老崖邊,近看水一片遠看全是鹼,種啥啥不長,群眾真可憐。在當時,農民人均收入僅僅480元,面對落後局面,村“兩委”幹部多次赴山東、河北等地引進了耐鹽鹼作物——冬棗,通過政府支持、黨員帶動,冬棗產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從2002年開始栽植到現在16年間,全村冬棗面積擴大了25倍,建成了小坡萬畝有機冬棗園,註冊“小坡”牌大荔冬棗商標,實現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營銷,遠銷北上廣等大型城市,被列為“國家林業局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示範基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冬棗示範基地”,冬棗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金蛋蛋”,湧現出了能人興鄉薛安全,最美大荔人黃洪波等一批心繫冬棗,帶動鄉鄰,熱愛大荔的鄉村振興發展領頭人,如今的小坡,家家都有3輛車(小轎車,農用車,三輪車),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全村產值過億元。

「讲好乡村故事」安仁镇(六)—小坡村

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啟動了小坡村“撥改投”試點,盤活資源、聯結農戶、促進發展,讓“政府、集體、農戶”在產業鏈延伸中分享收益。成立綠源農莊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採取反租倒包、租賃承包等多種形式流轉集體土地500畝,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經濟優勢,集體資產快速積累。同時,小坡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實力企業組建緊密聯合體,按照“政府+村集體+公司”合股聯營模式,投資1260萬元,建成5.6公里觀光火車環線、動物樂園等35處景觀節點,年預計接待遊客4萬人,旅遊收入可達200萬元,按照5:3:2分紅模式,政府、村集體每年可分別收益40萬元、60萬元,實現政府、村集體、村民三方共贏、長效受益。國慶黃金週,5萬遊客“井噴”小坡村,有人進園子採摘冬棗,有人登觀景臺賞萬畝設施農業,還有人乘坐火車逛園區,到處都是拍照留念的遊客,享盡田園之樂。大荔民俗、美麗大荔號旅遊小火車觀光等鄉村旅遊項目,獲央視新聞頻道推介宣傳。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鄉村文化是鄉村古老的獨特記憶,鄉村故事是鄉村的特色名片,將眾多歷史傳承和美麗風貌編織起來,古而不衰,精彩紛呈。在加快“美麗大荔 追趕超越”進程中,大荔縣將堅持“5+”戰略,實施“六鄉”工程,著力繪就家富生產美、景秀生態美、風淳生活美的美麗鄉村新畫卷,讓鄉村滿載鄉愁,讓村民富裕幸福!

「讲好乡村故事」安仁镇(六)—小坡村「讲好乡村故事」安仁镇(六)—小坡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