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團出遊時遇到導遊帶你去指定地方消費指定金額時,你會怎麼做?

車評解答


每到十一、五一、春節黃金週,都會鬧出一些因為跟團旅行強制購物出現的一些不愉快,作為一個曾經多次跟團旅行並且一天逛過四五個購物店的旅行愛好者,我對這種強制購物的行為真的深惡痛絕,但是自從從事了旅遊相關工作的時候,我對強制購物又產生了新的看法。眾所周知,跟團遊的價格相對於自由行來說其實是要低很多的。例如歐洲、美國這些地方,價格最低的時候能做到七八千塊錢,但如果是通過自由行的方式,恐怕連往返機票都不夠吧?但是大家有想過,為什麼旅行社可以做到這麼低的價格呢?

首先是規模效應,旅行社可以跟航空公司和酒店、景區拿到很便宜的協議價,因為他們可以向合作方擺正人數,這就好比零售和批發,散客只能拿到零售價,但旅行社卻可以拿到批發價,批發量越大批發價就越低。第二就是購物店,購物店對於旅行社降低團費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許一次6000元的團費是虧的,但是通過購物店內銷售的高額利潤的產品進行分成,旅行社說不定就能扭虧為盈,旅行社也不是慈善機構,憑什麼虧損帶著人們出去旅遊,自然是有利可圖才會將團費降下來。團費的普遍下降才為更多人外出旅行帶來了可能。所以我認為從某種方面來說,如果沒有購物店對旅行社的補貼,恐怕很多人現在還會因為高成本對出行望而卻步,購物店的存在讓人們的出行需求和旅遊社的盈利慾望巧妙的達到了平衡。所以我認為根本就沒有必要痛恨導遊總是帶著遊客去購物,你可以選擇不夠買,也可以選擇自由行。因為是這些購物項目的存在,才讓你可以低價出行,有了走出去看看這個美好世界的可能。

最後套用一個網紅作家說過的一句話,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


城市周邊


以前剛出學校,社會經驗不足,有時沒有夥伴一起出去旅遊,經常獨自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記得有次去岳陽樓玩,由於景區的規模不是很大,所以用時不多就逛得差不多了。正當起身往回走的時候,旁邊一攤位的阿姨,問我有沒有去君山玩過,並簡單的介紹了下君山怎樣怎樣,感覺還有點意思,而且時間還早,何不去看看。

當時沒有直接從岳陽樓乘船過去,感覺有點貴,就坐直達的大巴從洞庭湖大橋過去。那正值夏季,洞庭湖的蘆葦一望無際,綠油油的,經風吹佛像極了一片綠海,壯觀遼闊。在車上看著蘆葦,不知不覺就到了君山景點。

按正常流程買票進入了景區,當時來玩的人還不少,在走的過程中突然聽到有個導遊介紹的還不錯,於是就跟在那個旅遊團後面走。導遊講解的很生動,很有趣,讓人能快速的對君山有個大致的瞭解。走著走著就進入了一個廟,當時我也不知道會有什麼其他意思,反正就跟在眾人的後面。

進入廟內後,導遊稍稍介紹了裡面的一些情況後,就給大家每人發了一支點燃的香燭,之後就讓大家用手中燃著的香燭去點燃雕像下面的未燃的香燭,說是為家人祈福,也是對該廟的一種供奉,完全沒提錢的事。接下來才知道,根本用不著提錢,因為每個香燭都明碼標價的,你選擇點燃哪個香燭,就得給該廟“供奉”多少錢。

看了一下標價,從幾百到幾千不等,瞬間有種被套了的感覺,最後沒辦法選擇了一個價格最低的香燭點了。其實,隊伍中和我一樣的人有不少,有些人也是不怎麼情願的點了,也有些人吹熄了手中的香燭,就沒法點了。當時我也考慮過弄熄手中的香燭,但感覺很不吉利,再說了,就當作為家人祈求平安吧!

出來廟後,果斷的離開了組織單飛了,那個導遊太讓我失望了。後面也覺得,自己免費蹭別人團,別人給自己點教訓也無可厚非,天下沒免費的午餐啊。經此事後,出去旅遊在各方面都會留點心了,基本上也沒再發生過類似的情況。


旅行小世界


一般跟團,10幾年前就會帶你去一些指定的地方,各種花裡胡哨的洗腦介紹,推銷各種東西。至於說強制消費,倒還沒有遇到過。碰到這種指定消費的地方,你可以看,別買就行了,至於別人買不買,你也別出意見。至於說強制消費,好像都是那種超低價的旅遊團。這種團,真的是不要參加,真強制你消費,能打110,就打110。不能打,就先別硬對抗,出了地方再打電話報警。

另外一個意見,旅遊時給導遊一個紅包。當然隨你,我只是一個建議。一些消費地方就算你不下車,導遊一般也沒什麼意見了。旅途中也會給你各種方便


捷哥愛旅遊


一句話,我的錢,我做主,需要就買,不需要堅決不買,也理解導遊工作不容易。對導遊服務滿意可以私下給他小費,若導遊耍橫,粗魯,可直接撥打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