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多位同志獲得市、區級榮譽稱號

五一勞動節前夕,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畢曉東主任榮獲南陽市勞動模範榮譽稱號;鈕紅麗主任、張彩舉主任、郭宏志主任榮獲臥龍區“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畢曉東主任還入選臥龍區“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勞模事蹟巡講團成員,近期將在全區範圍內進行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

本次勞動模範人物的推薦評選及表彰活動,旨在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致敬勞模!讓我們一起傾聽他們奮鬥的故事

“五一”前夕,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多位同志獲得市、區級榮譽稱號

畢曉東畢業於貴陽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皮膚病與性病學專業,是南陽市首位皮膚科專業研究生。2007年以高級醫學專家身份赴非洲參加援助工作。2008年回國後,調入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並著手創建了該院皮膚科。目前是我省皮膚科界唯一擁有中醫、西醫雙重執業醫師資質、國外行醫資質和高級美容師資質的臨床醫生。

畢曉東從事醫務臨床工作29年,一貫秉承“治病救人,大愛無疆”的理念,奉行“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的宗旨,始終把治病救人視為世間至愛。他在國外行醫期間,曾冒著生命危險採集樣本、發放藥品、救治患者,深受當地人民歡迎,並受到當地政要的接見和讚揚。

畢曉東始終信奉的是“醫生治病救人不能附加任何條件”的職業道德和人格操守。從醫29年來,從未與患者發生任何糾紛。他把自己那顆滾燙的愛心,無私地奉獻給了所有讓他治病的患者。

“盯病房”成為畢曉東及其皮膚科住院醫生的習慣。一個“盯”字凝聚了畢曉東主任太多的心血。科室專門設置了門診信息員、分診服務員、門診及病房回訪員等崗位,專職為廣大患者服務,該科於2016年全部實現預約掛號服務,建立數十個患者微信群,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深受群眾歡迎。皮膚科在2017年和2018年門診預約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芧,畢曉東兩次被河南省衛計委預約掛號平臺評為“最受百姓青睞的河南百佳醫生”。

“當醫生就要當名醫,不當庸醫誤人生命。”這是畢曉東的座右銘。為此他先後至國內一流醫院進修學習,並參加“河南省首屆全科醫師培訓”。他帶領科室作為河南省地市級醫院中發展最快的皮膚科之一,也是目前豫西南地區門診量最大、設置最完備的皮膚科。先後被授予“河南省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中華醫學會銀屑病專病門診”、“中國痤瘡臨床治療示範基地”、“中國皮炎溼疹過敏研究基地”、“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皮膚影像推廣單位”、“教育部皮膚病重點實驗室——罕見病診療研究聯盟單位”、“教育部皮膚病重點實驗室——白癜風精準醫學研究聯盟單位”。

畢曉東積極參與醫學教科研活動,除以南陽理工學院和南陽醫專兼職教授身份擔任該校教學工作外,還主持完成了市科技成果二等獎兩項並主持參與完成省中醫藥管理局二等獎四項;獲國家實用型專利一項;同時撰寫論文25篇(其中1篇SCI),編寫論著三部,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40餘次,並帶領科室首次承辦了“河南省激光學術年會”,開創了市一院舉辦省級學術會議的先河,成為南陽市醫學界皮膚科出類拔萃的名醫。

“五一”前夕,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多位同志獲得市、區級榮譽稱號

鈕紅麗從事婦產科臨床專業二十餘年,對婦科常見病及多發病,尤其是生殖內分泌及不孕不育診治有較深的造詣,全心全意為南陽不孕患者服務。深深紮根於衛生事業,秉承救死扶傷的天職,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視病人如親人,很好的完成了本職工作。連年被評為醫院“優秀工作者”及“優秀管理工作者”稱號,

作為生殖中心科室副主任及臨床負責人,2010年帶領科室獲得衛生部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資質的驗收。並順利的完成了國家衛生部門組織的每兩年一次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校驗”,受到校驗專家的一致好評。

2016年5月率先在南陽地區開展了4D超聲造影及宮腔形態在四維超聲下的動態圖像觀察技術。2017年1月協助科主任成立南陽市醫學會首屆生殖醫學分會,並擔任副主任委員兼生殖醫學分會秘書長。並組織學術分會舉辦生殖學術會議,邀請國內知名生殖醫學及微創專家做專題學術報告,使來自南陽市13個縣市區的300餘位醫學同仁匯聚一堂,互相切磋、共同進步。

自2014年以來,共組織指導舉辦生殖及微創培訓班五屆,擴大了科室影響力同時有效的促進南陽生殖醫學走向更規範、更團結的快速發展遞路。為提升南陽的不孕不有及生殖微創診療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並提高了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業務理論能力,使不孕患者在基層醫院也能夠得到正規的治療。

2018年被推選為南陽市政協委員,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各項活。多次參加醫療技術推廣下基層活動,名醫名家走基層,送健康大型授課義診活動。開展了聯合查房、疑難病例會診技術指導、業務專題講座等。多次參國內大型生殖醫學交流會,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每年本人年門診量達1萬多人次。工作期間共發表核心期刊論文8篇,國家級期刊論文十餘篇,獲南陽市科技成果獎7項,河南省科技成果獎2項。

“五一”前夕,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多位同志獲得市、區級榮譽稱號

張彩舉主任現任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學碩士,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全國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與麻醉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河南省麻醉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南陽麻醉專業委員會。

思想上,張彩舉同志時刻以一箇中共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與上級黨委和院領導班子始終保持高度一致。業務上攻堅克難,愛崗敬業,認真對待每一位病人。生活中,尊敬領導,團結同志,協作意識強。曾獲“南陽市青年科技獎”、“南陽市學術技術帶頭人”、“臥龍區青年突擊手”、“臥龍先鋒、健康衛士”、“優秀中青年醫師標兵”、“河南省優秀住培帶教老師”等稱號。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先進管理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臥龍區優秀黨員示範崗”。

在實際工作中,張彩舉同志銳意進取,勤於鑽研,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提升為病人服務的能力。2003年被醫院派往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阜外醫院麻醉科進修一年七個月,進修期間恰逢北京非典肆虐的時候,張彩舉同志並沒有被北京恐慌的環境氛圍所動搖,依然堅守在進修學習的臨床一線,與阜外醫院的醫務人員一道抗擊非典,由於其突出的表現,被阜外醫院授予“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進修回院至今引進開展十餘項新業務新技術,填補了醫院麻醉科的技術空白,推動了麻醉科業務技術水平的提高。

單就他引進的中心靜脈穿刺置管術來說,十餘年來為全院各臨床科室的患者解決了很多因靜脈通道建立困難的難題,為危重症病人的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多年來無論白天黑夜,無論上班下班,只要電話響起,他都能隨時到場,尤其危重病人的搶救更是如此。因為,他明白對危重症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可以說僅為穿刺置管,全天24小時每個時段張彩舉同志都來過醫院,為的是什麼?“為的是那份信任和重託,為的是當初選擇醫學事業那句句莊重的醫學生宣言”。

張彩舉同志作為一個年輕的業務人員,除了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以外,更善於在創新中求突破,在突破中發掘業務領域的新技術。由他主持的科研項目獲市級科技成果二等獎五項、河南省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獲南陽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一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他還積極響應醫院承擔的對口支援工作,2014、2017年分別被醫院派往淅川縣人民醫院和新野縣人民醫院指導麻醉科工作,幫扶這兩家醫院麻醉科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多項,解決了該醫院的一些麻醉難題,贏得了當地醫院的讚賞和肯定。

作為麻醉科副主任,張彩舉同志積極協助科主任做好科室的管理工作。尤其在醫院三級甲等醫院的創建過程中,他配合科主任帶領科室同志到外院自費參觀學習,吸取精華,制訂了詳細的計劃、分解了任務,讓科室全員人人身上有擔子,紮實推進工作,在科室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五一”前夕,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多位同志獲得市、區級榮譽稱號

郭宏志主任做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思想上與黨保持高度一致。關注時政,認真學習十九大精神。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理論、方針、政策。注重努力提高自我的思想覺悟,提升自我的內涵素養。拓展視野,與時俱進,適應社會和崗位發展需求;愛崗敬業、工作踏實努力。務實創新、任勞任怨,全心全意做好本職工作。

到蒲山衛生院擔任業務副院長工作三年來, 郭宏志能深刻認識醫聯體建設的重要性。在管委會和院領導的指導支持下,從抓醫療質量安全入手。通過請省級及院本部專家來院講課,院內定期業務培訓,選派技術骨幹到省市級醫院進修、學習等措施為蒲山鎮衛生院培養出了一批專業人才隊伍。指導臨床科室開展新業務、新技術達20餘項,行開胸賁門癌根治術、結直腸癌根治術、乳腺癌根治術、甲狀腺癌根治術、甲狀腺大部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聯合膽道鏡取石術、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腹腔鏡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經輸尿管鏡彈道碎石術等三、四級手術達500餘例,使業務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醫院發展逐年提高,成為全市鄉鎮醫院的排頭兵。

郭宏志工作中深入臨床一線,帶領臨床醫師查房、手術。不斷組織全院進行疑難病例和三、四級及特殊手術術前討論,提高了全院整體診治水平。制定並逐步完善了醫院各項醫療管理制度。帶領醫務科通過定期醫療質控督導檢查,引導醫護人員嚴格執行醫療核心制度,規範醫療行為和醫療文書書寫,有效地減少了醫療糾紛,杜絕了醫療事故的發生,確保了醫療安全。

郭宏志積極響應國家分級診療和精確扶貧政策。在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和蒲山衛生院間建立了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為雙向轉診工作地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保障,減少了患者醫療費用,節省了醫保資金支出。帶領科室人員走村串戶簽約服務千餘人次。不斷組織專家下村義診和基層村醫培訓,提高了基層村醫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能力和服務水平。改善了群眾就醫環境,方便了患者就醫。使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三級醫院質優價廉的服務。定期對分包的60餘戶貧困人員入戶體檢、隨訪及健康教育。定期發放衛生用品及慢性病治療藥品。使他們切實感受到了黨的健康扶貧政策的溫暖,為扶貧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