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不屬於中國,國人卻說漢語用人民幣,還用國內手機卡

如今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廣,於是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學習中國話,寫中國字。不僅世界各地都開辦有孔子學院,而且大量的外國人因為仰慕中國而來到中國。那不知道小夥伴們是否知道,在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地方,它並不屬於中國,但是卻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而且所使用的貨幣也是中國的人民幣,甚至還用國內手機卡。你知道這個國家是誰嗎?

這個地方不屬於中國,國人卻說漢語用人民幣,還用國內手機卡

這個國家就是果敢,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果敢在籍人口約25萬,其中90%人口為華人,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如果你來過這裡旅遊,就會發現,果敢的政府和軍隊建制非常酷似中國,就連小學生教材也是中國課本。當地的居民儘管有的看似東南亞人的著裝,但是一口流利的國語讓你目瞪口呆。從當地街道兩旁滿是中國字的牌匾上看,第一印象會認為是雲貴川的某地。但這不是雲貴川,也不是中國,這裡是緬甸的果敢。

這個地方不屬於中國,國人卻說漢語用人民幣,還用國內手機卡

那麼這裡的人為什麼都說漢語,用漢字以及人民幣呢?其實早在早在唐代,這裡就屬於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領土。只是後來在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而長期在果敢地區生活的人們也改名為果敢族。

這個地方不屬於中國,國人卻說漢語用人民幣,還用國內手機卡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在同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的鬥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爭取民族利益的鬥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緬甸耐溫排華的年代直至21世紀,緬甸國內一律取消華語,更不允許教授中文。為了保存自己的漢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使用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中文稱為果敢文,最終保證中華文化得以傳承。儘管果敢和中國在國家的獨立性上是分開的,但是中國人的文化卻早就已經浸潤於他們的血液之中,他們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使用的語言文字,都和中國是一模一樣的。

這個地方不屬於中國,國人卻說漢語用人民幣,還用國內手機卡

當年緬甸全面禁毒、禁種罌粟時,果敢面臨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在中國政府特別是耿馬、鎮康縣政府的幫助下,果敢地區開始以大面積種植甘蔗等農作物來替代罌粟種植,並取得了一些成效。就連他們使用的通訊網絡,都是由中國雲南那邊給傳送過去的,所以果敢很多方面都依賴著中國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