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對於孩子,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的教育,老師和家長誰的責任更重要呢?”

教育,是一次家校合力才能校正航向的漫長旅途。家長是舵手,老師是燈塔指引者,家庭則是這趟旅途上的航船。

舵手前進的方向,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向。

如果其中一條船不幸觸礁沉沒了,老師還可以為無數條其它的船點燃燈火,完全不必擔心自己會冒著風大浪大、粉身碎骨的風險。

所以,對於老師而言,一個班上有幾十個孩子,一個孩子的教育不成功,於老師而言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失敗,可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卻是百分之百的失敗!

分享:對於孩子,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筆者從教之初,總以為這樣淺顯的道理不可能有人不明白。

可工作數年之後,筆者才發現,對於“孩子的教育,老師和家長誰的責任更重要?”這樣簡單的一個問題,卻有相當多數的家長頑固地選擇了錯誤的答案。

如今,教育是一項很難做的事業。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後,就名正言順地開始當甩手掌櫃。孩子的成績、品行出了任何問題,就順理成章地把責任全部推給老師。

有見於此,回憶起從教以來的諸多往事,禁不住感慨良多。

分享:對於孩子,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家長的品行,決定孩子的底線

筆者剛參加工作時,在一所農村學校任教。那是一個落後、偏僻、交通不便的小山村。

當地居民整體文化程度不高,對孩子的教育缺乏重視,也缺乏正確的認識。

一次,筆者一位同事的手機失竊了。經調監控,確認是我校一個初中男生偷拿了同事的財物。

被盤問時,孩子百般抵賴,不肯認錯。眼見其不見棺材不落淚的態度,學校領導請孩子的家長到校配合教育。

卻不料,孩子的奶奶在監控錄像鐵的事實面前非但不認錯,反而大吵大鬧。

甚至汙言穢語地狡辯道:“我兒子在外面是當董事長的,怎麼可能稀罕你們這麼一個破手機,肯定是你們栽贓陷害,我要告你們。”

面對孩子家長蠻不講理的態度,老師們都十分憤怒。可是筆者的工作單位是一所公辦學校,他們又是當地的戶籍居民,即便死不認賬,誰又能怎麼樣呢?

無奈,我的同事只好忍下這口氣,長期生活在日防夜防之中。

幾年後,那個孩子的弟弟也在我校入學了,不到小學5年級就被抓住至少3次校園行竊。

在老師面前,孩子的父母也表現得很痛心,可面對孩子已經被慣壞的事實卻也很無奈。


分享:對於孩子,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家長的習慣,決定孩子的態度

後來,筆者調進了縣城學校工作。雖然工作環境比在農村時好了很多,卻也仍有諸多難解之事。

筆者任教的班級裡,有一個學習習慣十分糟糕的孩子:丟三落四、貪玩懶惰、撒謊騙人,每一條都是讓老師和家長十分頭疼的壞毛病。

距離上期期末考試僅一週的一個週日下午5點時,孩子的媽媽突然在家長群裡@我說他的家庭作業卷沒有帶回家,問我怎麼辦。

筆者本不想作任何回應,但考慮到群裡的影響,只好回應道:“借其他同學的卷子複印了做。”不料孩子的媽媽回應道:“找不到同學的家在哪兒。”

自此以後,筆者與這位家長之間,再無迴音。

憶起此事,筆者不禁想問這位媽媽幾個問題:

第一,家庭作業是週五下午就佈置了的,這都星期天下午5點了,整整兩天的時間,孩子在家的學習狀態您難道從未留意過嗎?

第二,筆者作為科任老師,深知班上至少有5位同學和您住一個小區,這些班級的基本情況難道您從來不曾去了解過嗎?

第三,就算您不知道班上其他同學的家住哪兒,難道不會在群裡問一問,找大家幫幫忙嗎?如果您肯主動開口求助,難道群裡的家長朋友一個都不肯伸出援手嗎?

明知自己的孩子自覺性差,作為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卻從不監督孩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甚至連看都懶得看一眼,孩子沒帶作業回家,玩了兩天作業分文未動居然都懵懂不知!

面對孩子不帶作業、不做作業的問題,她的選擇不是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找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藉口百般推諉,試圖將所有解決問題的責任全部推給老師。

家長對待孩子的學習都是這樣的態度,難怪她孩子的作業總是令老師傷透了心。

分享:對於孩子,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家長的付出,成就孩子的優秀

今年春晚的小品《佔位子》講述了一個滑稽而辛酸的事實:無數的家長把對孩子的好完全只當作物質上的付出,而推脫了對孩子品行、習慣教育的責任,忽視了對孩子成長的引導和陪伴。

為了搶奪一個第一排正中間的位置,家長們可以大打出手;為了買一套學區房,家長們可以傾家蕩產;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家長們可以不惜血本為孩子填報佔用雙休日滿額空間的各色培訓班。

可即便在物質上付出了接近傾家蕩產、身無長物的代價,培養出的孩子依舊好吃懶做、不求上進、渾渾噩噩、不懂感恩。

根據小品對班級座位的劃分:教室的前排屬於學霸區,中間幾排屬於休閒娛樂區,末尾幾排屬於養老區,最後一排靠牆的角落裡屬於隔離區。

筆者曾任教的班級裡,有一個高高大大、其貌不揚的孩子。

由於他的身材高大,考慮到對前排同學視線的影響,所以他的座位常年位於班級裡的“養老區”。

然而他的學習成績是最穩定的班級第一,年級前三,有時年級第一。

反觀那些由於學習習慣差,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得不被老師安排在一二排學霸區的孩子,不僅考試成績亮紅燈是常態,課堂紀律、行為常規的表現更是一塌糊塗。

身在“養老區”,他的成績、習慣、品行為何卻能如此優秀?

因為他的媽媽多年以來一直以身教為他餞行“自律”的強大基因。

他的媽媽是當地跑團成員,每天堅持跑步不少於15公里,多年來風雨無阻。

媽媽曾告誡他:身體和心靈,永遠要前行在路上。

所以每當媽媽迎著朝陽奔跑時,他總在伏案閱讀、學習、做作業。

而當一天的學習任務完成時,他總會被媽媽拽著一起踏上奔跑的旅途。

週末的體育鍛煉:跳繩、籃球、羽毛球、拉力器,更是被作為常規家庭作業般落實到底。

正是因為有父母身體力行的嚴格自律,才促成了他能夠以同樣的要求自我約束,做到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無論是否有家長監督都能自覺完成學業的本分。

而這樣家風傳承般的嚴格自律,終於讓他成為了身體好、品行好、成績好的三好學生。

由此可見,孩子是否優秀,與智力因素之間並無決定性的因果關係。歸根到底,還是在於良好家教涵養下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

這些非智力因素,給與了孩子成長路上數十年光景的無聲影響,往往比天生註定的智商更能在關鍵時刻決定成敗!

老師可以給孩子很多,但給不了孩子良好的習慣、正直的家風。你的孩子可以不聰明,但一定不能行為放縱、品行敗壞!

正如郝建在小品中所說的: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望學校和老師。

每一位老師在孩子的成長路上都只會陪伴孩子一時,可每一對父母,都是要陪伴孩子一生的人。

孩子的成敗,於老師而言並無什麼瓜葛;可於父母而言,卻是關係到整個家族的興衰榮辱!

面對本文開頭那道再簡單不過的選擇題,希望不會再有為人父母者頑固地圈出錯誤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