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經常跑高速,但是高速120也才2千不到的轉速,拉不高轉速會容易積碳嗎?

emory李先森


現在很多動力好的車跑高速120的時速發動機轉速也就2000出頭,有些車甚至還不到2000。然而“傳統經驗”讓一些車主覺得長期低轉速容易導致積碳,那麼跑高速轉速一直在2000左右到底會不會增加積碳呢?其實根本不用擔心,這樣並不會加快積碳生成的速度。

一般來說混合氣偏濃時會導致燃燒相對不充分,這時候廢氣的顆粒物含量高,容易附著從而形成積碳。但並不是說一兩次就能形成積碳,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就像抽菸多的人牙齒會被燻黃一樣,並不是說你抽幾包煙就黃了。

而在高速路上勻速行駛時發動機的燃燒狀況其實是 特別好,因為勻速行駛中ECU基本上都是按照14.7的標準空燃比噴油,有多少氣噴多少油,保證汽油可以完全燃燒掉,所以這時候很難形成積碳。

而且一輛車時速120時發動機轉速才2000的話說明發動機自身動力很好,可以說日常行駛中發動機轉速想超過1500都難,因為動力好,1000轉出頭就足夠在市區行駛了。所以對這類發動機來說轉速上2000已經很幸福了。根本不必擔心積碳的問題。


我是故鄉的雲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想要清楚,“積碳”是怎麼形成的:

積碳就是由於發動機工作時輸入的汽油多了而空氣少,而在勻速巡航狀態下無論轉速高還是低,都能保持理想的空燃比,空燃比恆定無論轉速多低都不容易產生積碳,只要速度夠就算您1500轉跑高速也沒事。

而保持理想的空燃比,就算低轉速巡航也一樣不會產生多餘的積碳,轉速高低的本身與積碳產生無關,但只有一種情況會出現進氣量不夠而噴油量增加的狀況,。跑得了高速120的基本都是要長時間跑,只要是長時間跑,發動機溫度會足夠把汽油充分燃燒。

積碳原因不僅僅是發動機高轉速問題,重點還是發動機的溫度問題。冷卻液溫度要穩定在90度左右,是因為在這個溫度下發動機的燃燒效率是最好,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汽油噴進氣缸內容易氣化燃燒,這樣就避免產生積碳。

要是在冷車狀態下拉高速的話,進氣歧管噴射的就容易回火燒回去或者是燃燒不完全產生積碳,所以很多車在進氣歧管那裡都有黑乎乎的積碳部分就是這個原因。

短時間熱車後穩定駕駛,別急踩油門別拉高轉速,一般來說都不會形成頑固的積碳。

日常開車要分清車子的兩種狀態“加速”與“巡航”,巡航的話無論轉速有多低,但進氣量與噴油量能保持在理想的空燃比,只要在理想的空燃比下,就幾乎不會產生積碳。


總結:積碳形成的原因就是發動機工作過程中汽油多了空氣少,只要保持理想的空燃比,空燃比恆定無論轉速多低都不容易產生積碳,加速時,轉速拉高可燃油燒不淨,自然就成積碳了,想少產生積碳不單要靠轉速,更重要的是勻速駕駛,別頻繁給油。


汽車網評


朱博士回答:該提法存在明顯的誤區。拉高速不容易產生積碳,拉高速能清理一部分積碳,這些提法中的“拉高速”,就是指車速,不是指發動機轉速。

高速120車速,發動機轉速2000左右,應該是最不容易形成積碳的時候。

朱博士給出答案後,總想把原理說清楚,要用簡短又易懂的語言,說清楚一個事,真的不太容易。我嘗試著做,請大家在評論區給我補充,相互交流。

積碳的成分主要是粘性膠質物和炭粒組成;

粘性膠質物的來源就是汽油,一是汽油本身就含有微量的膠質物,二是汽油在使用過程中氧化生成的膠質物;

炭粒是氣缸內燃料不完全燃燒的產物;

這兩個條件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減小積碳生成的概率。

發動機在燃燒狀況好時,炭粒生成的少;通過發動機的氣體流速高,缸內合適的高溫高壓,以及缸內氣體流動強度提高,可以降低膠質物附著的可能性。


高速120車速,發動機轉速2000RPM左右,這時發動機處於中大負荷區域,這時發動機工況是處於燃燒狀況最好的工況區域內。

氣體流速、流量,不是轉速越高,流量越大;比如高速120時速,通過調節擋位,發動機轉速可以是2000RPM,也可以是3000RPM,這時通過發動機的氣體流量基本相同;而2000轉的時候缸內燃燒狀態要比3000RPM好。理解這段很重要,關注朱博士白話發動機,看相關文章。


朱博士白話發動機


壹車熱評很樂意為你回答這個問題!


發動機形成積碳,這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頂多也就是遲早的問題。積碳的形成是由於燃油在發動機內燃燒不充分,汽油中無法完全燃燒的膠質物質在噴油嘴、節氣門等部件中的殘留,這些殘留在發動機高溫的作用下便會形成積碳。


特別是當你的車長期處於低轉速行駛時,就更容易產生積碳。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一些採用CVT變速箱的日系車型,它們在時速120時的轉速經常就達不到2000轉,這是一種技術,而不是缺陷。

現在很多車主都知道汽車在行駛一段時間之後,要讓自己的車拉下高速。

那麼這個“拉高速”到底是拉高速度還是高轉速呢?

壹車熱評就用最簡單的語言來給你解釋這個問題。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很多車主認為的“拉高速”指的是高車速,這是一種誤解,這裡的“高速”指的是發動機的高轉速。

拉高速的動作是指從低檔位到高檔位,每個檔位都進行高轉磨合(自動檔車型可以從D檔切換到L檔後操作),這個高轉速一般是3000-3500轉。因為轉速在3000轉以上時,發動機基本上是不會產生積碳的。


拉高速情況下還有一定的發動機自我積碳清潔作用,這是因為高轉速情況下,發動機會增加自己的進氣量,噴油量和排氣量,從而增大發動機內部的油氣壓力。在高油氣壓力的作用下,會對發動機噴油嘴、節氣門等部件表面上的雜質或輕微積碳有一定的沖洗效果。

但你拉高速的時間不宜過長,每次幾分鐘就夠了,畢竟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你長時間拉高轉的話,會增加發動機的負荷,導致燃油在氣缸內的燃燒不充分,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還會增加很多的油耗。


需要提醒的一點便是,現在的新車在出廠前都會進行發動機的冷磨合,拉高速反而不太適用於還處於磨合期的新車。所以你的新車在磨合期內適當的跑高速度是可以的,但採用跑高轉速來磨合新車的做法卻是錯誤的。

綜上所述,你在高速行駛時,掛上高檔位把車速提到很高,這不叫拉高速,這叫開高速,而且你這樣很容易會因超速而被拍違章的。


關注壹車熱評,在這裡可以瞭解到更多的汽車知識及推薦!


壹車熱評


很多車友都聽老司機講過,新車磨合期以後要“拉高速”,清理積碳,那麼為什麼要拉高速?如何拉高速?拉高速真的可以清除積碳?

為什麼要拉高速?

這種說法實際上還是有爭議的,支持拉高速的說法是新車買到手以後,磨合期內,由於不能進行急加速、急剎車、或者使發動機處於高轉數區間運轉,導致發動機長時間在低轉數行駛,產生積碳,而拉高速可以使發動機轉數升高、進排氣氣流加快,可以排除積碳。反對拉高速的說法是,發動機的積碳成分比較複雜,大是汽油雜質高溫燃燒形成的堅硬的碳化物,這些碳化物會附著在燃燒室內部,汽缸頂、火花塞、噴油嘴、活塞頂部等,拉高速是不可能去除這些物質的。

如何拉高速?

所謂拉高速是拉高發動機轉數,而不是高速行駛,因此,拉高速的一個前提是,發動機必須帶有手動模式。具體做法就是在手動模式下,分別掛入各個檔位,保持發動機轉數在4000轉左右,持續5分鐘,然後再掛入下一個檔位。

拉高速真的能清理積碳?

實際上拉高速只能對燃燒過程中產生的附在燃燒室表面的積碳進行清理,而不可能長期固化的積碳進行清理,實際上的清理效果也極其有限,如果想要降低積碳生成或者想要清除積碳,持續性的使用清潔型燃油添加劑是靠譜的辦法!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除了費油以外,拉高速基本上沒有意義!


眾口說車


發動機積碳這個事兒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無論是什麼發動機都不能避免內部形成積碳,那麼不能避免我們就想辦法在使用過程中儘量降低積碳的形成,那麼什麼條件下比較容易形成積碳呢?


發動機在運轉過程中,汽油和機油中的膠質物在發動機燃燒不完全的狀態下就形成了積碳,那麼只要是發動機可以在一個良好的工況條件下運行就可以降低積碳的產生,發動機的積碳大多都是在怠速和低速行駛這樣的低符合運轉時產生的,這樣的工況條件發動機燃燒不充分,所以積碳就更嚴重。
而你說的120時速2000轉發動機實際上已經是中高負荷運轉狀態了,汽油發動機的最佳運轉轉速區間在2000-4500左右,在這個區間發動機的燃燒都是比較充分的,這個區間發動機也不容易行程積碳,但對已經形成的積碳清理作用不大,如果在跑高速的同是使用燃油添加劑做清理效果是最好的了,本身在高速行駛時發動機轉速就高,噴油量也大,這樣就可以用比較大且持續的噴油來達到清理噴油嘴和發動機內部積碳的作用。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首先講積碳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實踐出真知,很早前我就提出過“汽油質量不好導致發動機積碳是個天大的謊言!” 廠商和4S店推脫責任的表現。

為什麼?其實很簡單想明白!多點電噴的汽油噴嘴是在進氣歧管靠近進氣門處,而直噴發動機汽油噴嘴在汽缸內。那麼電噴機節氣門的積碳怎麼可能是汽油帶來的呢?直噴機進氣口進氣門的積碳又和汽油能扯上什麼關係呢?這些部位都沒有汽油經過,怎麼會有積碳?空氣中的灰塵導致的嗎?汽車好歹有個空氣濾芯阻擋灰塵,要真是灰塵造成積碳的話你的肺是不是也要一萬公里做一次積碳清洗?缸內積碳,活塞積碳感覺和汽油有點關係,汽油不好雜質多產生積碳很容易被接受吧?可惜的是,並非只有汽油在燃燒,還有機油。而機油才是所有這些部分積碳的主要來源。

雖然說汽油內部微小的雜質有可能會產生積碳,但和機油參加燃燒產生的積碳相比,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只能捱上小數點後幾位而已。好端端的為什麼會有機油參與燃燒?這就要問問發動機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了,正是它其中油氣分離器的設計缺陷成為了一個不起眼卻禍害很大的環節。

汽車行駛過程中,曲軸箱裡面高溫高壓,充斥著大量機油和機油蒸汽。強制通風系統在保證內外壓強差不把發動機崩炸的同時會把大量機油蒸汽一併帶出。這些機油蒸汽會通過原廠油氣分離器分離後流回油底殼。剩餘的氣體引入進氣歧管,跟著新鮮空氣一起參與燃燒。當原廠分離器設計的差一點,大量的機油蒸汽就隨著剩餘氣體一起到了進氣歧管,然後燒機油,積碳啥的就都來了!

這才是發動機內部進氣管,進氣門,燃燒室,節氣門,火花塞積碳的最根本的原因!

怎麼證明這說的有道理而不是胡言亂語呢?沒試驗過的事我從來不說。為此專門花大力研發了外置式中冷油氣分離器,用自己兩臺車子做試驗,並完全拆解各部位驗證猜想和效果。徹底分離機油以後,一萬公里節氣門都光潔如新,完全沒有進氣門積碳,缸內積碳。而汽油呢,還是在同一家中石化,我想問問各大廠家,你們真的覺得汽油是所有的錯?而不是你們不肯下成本配套設計更好的油氣分離,所以不肯承認機油才是最大的麻煩嗎?

講完原因,回到問題

高轉行駛確實可以很好的避免積碳形成。為什麼?高轉狀態下,發動機內部氣流很快,曲軸箱通風系統出氣量也非常大,氣流速度很快。在高速氣流的作用下,機油蒸汽不易附著在進氣管和進氣門上,而進入氣缸的機油蒸汽不完全燃燒形成的顆粒物,膠狀物也還沒有來得及附著在活塞頂和火花塞就已經被氣流吹走了。

這裡有個誤區,很多人覺得拉高轉可以清除已生成的積碳。這是錯誤的,清除發動機積碳汽修行業俗語叫“挖煤”,如果氣流能吹走積碳,那真正的挖煤行業要這麼多大型機械幹嘛使?買幾個電風扇不就能採煤了?

想真正意義上的杜絕發動機積碳生成,關注曲軸箱通風系統,關注中冷式油氣分離器你會找到答案。


楓橋聊車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搞懂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積炭是怎麼來的?積炭是由於燃油不完全燃燒所產生的,這一點朋友們都清楚!而為什麼會造成燃油不完全燃燒呢?那就是因為進氣量不夠,才會導致某個點“空燃比”的瞬間降低,導致了有多餘的燃油不完全燃燒,產生了積炭。。。這個“點”就是在市內擁堵環境下頻繁走走停停、頻繁的給油導致的!

列位都應該清楚當今車子的油門都是控制什麼的吧?是控制進氣量的!進氣量少、噴油量就少,進氣量大、噴油量就大,只要符合最佳空燃比14.7,那麼理論上積炭的產生與高、低轉速無關!(轉速其實就是提高活塞的運動速度產生更大的負壓來吸更多的氣,而系統發現了進氣量增大才會增加朋友量)所以只要能保持勻速巡航,在理論上看別說2000轉不會產生積碳(只是理論,實際上還是會少量增加),就算1500轉一樣不會產生積碳!還是那個道理,轉速低—》進氣量少—》噴油量也少,主要勻速也一樣能保持理想的空燃比,所以就算低轉速巡航一樣不會產生多餘的積碳!轉速高低的本身與積碳產生無關!但只有一種情況會出現進氣量不夠而噴油量增加的狀況(瞬時空燃比降低),也就是本文一開頭說的那個“點”。。


日常開車要分清車子的兩種狀態“加速”與“巡航”,巡航狀態上面也說了,無論轉速有多麼低,但進氣量與噴油量能保持在理想的空燃比,只要在理想的空燃比下,就幾乎不會產生積碳!而車子的“加速”狀態則不然,因為在車子“加速”過程中,只有增加輪上扭矩才能對抗自身的阻力(自重、風阻、載的人或物),從而實現加速。當準備加速深踩油門,轉速必然要上升,而這個時候車子為了對抗自身的符合就會加大噴油量,這個時候增加的噴油量可不是“線性”按照進氣量比例的,尤其是轉速持續升高到升檔那一瞬間,由於升檔發動機轉速下降、進氣量減少,而由於升檔後發動機扭矩降低、負荷增加,發動機為了應付突然增加的負荷還會採取增加噴油量的動作來進行“負荷補償”,這種狀態下,無論轉速是多少,都會產生積碳,因為這個時候“進氣量不夠”而“噴油量增加”,導致空燃比降低,燃油濃度過大,大到燒不完,必然會導致積碳!這就是在市內即使沒事就拉把3000轉,也避免不了積碳形成的原因!因為市區擁堵,一走一停的頻繁進行給油加速動作,空燃比必然較低,積碳是產生是必然的。


總而言之,要記住一點,積碳就是由於汽油多了空氣少!而勻速巡航狀態下無論轉速高還是低,都能保持理想的空燃比,空燃比恆定無論轉速多低都不容易產生積碳,就算您1500轉跑巡航也沒事!可加速時,就算從3千拉4千轉的過程(這轉速夠高不?),吸進3000轉的空氣而噴進4000轉的燃油(只是比喻),即使轉速很高可依然有燃油燒不淨,自然就成積碳了。好事的朋友可以看看那些長跑高速的車,別管轉速多低,積碳都少!想少產生積碳不單要靠轉速,更重要的是勻速巡航,別頻繁給油!這樣車子就能保持一個理想的空燃比,燃燒效率也高,積碳自然就不易產生!至於渦輪機頭容易產生積碳,那和轉速高低關係不大,那是直噴惹的禍!


非專業車評


有關積碳的問題,首先要說的一點是,發動機產生積碳屬於正常現象,有一定程度的積碳是允許的。

積碳對車輛的危害?

產生積碳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燃油在發動機內燃燒不充分,或汽油中無法完全燃燒的石蠟膠質物質,在噴油嘴、節氣門、油路管路、火花塞等部件中殘留,在高溫作用下,轉而形成積碳。長此以往積累下去,導致發動部件不能正常工作, 出現啟動困難、怠速不穩、動力下降、車輛加速無力等現象。

日常用車中,很多情況下都會加重積碳的形成。車輛長時間怠速、低速行駛、超短距離行駛(10分鐘或5公里之內)和長時間原地熱車,都會造成噴射到氣缸內的燃油燃燒不充分,從而加重積碳形成。清潔度低的劣質燃油中含有大量雜質,這些雜質本身就是積碳的主要成分,並且又會使燃燒更不充分,會加重積碳產生。

車輛有了積碳,那麼如何清洗呢?

清洗節氣門,進氣道

用化油器清洗劑噴噴節氣門和進氣道,擦洗一下,有的甚至都不把節氣門拆下來,這種方法有一點作用,但是非常不徹底。4S店有可能收費80-100元,其實在維修店甚至不要錢順手就給你做了。

使用“清洗劑”

把清洗劑倒在一個機器裡,用機器加壓噴到燃燒室,讓清洗劑與積碳進行反應溶解,再把廢液抽出來。

同樣需要注意,如果積碳非常嚴重的話,如果不能徹底抽出掉落的大塊積碳,有可能會損傷燃燒室。

燃油添加劑

長期使用清潔型的燃油添加劑,雖然不會像宣傳的作用那麼徹底,但還是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對於非直噴車型。

現在網上流傳出現很多清洗積碳的效果圖,其實都是有誇大成分的,雖然這些東西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沒有這麼誇張的效果,而且還得要看使用的清洗劑的質量與性能。

俗稱“打吊瓶”

其實就是:“吊瓶”裡裝上經過加壓霧化的清洗劑,將清洗劑打進進氣道,與節氣門、噴油嘴等部件中的積碳發生“溶劑溶解”反應,再利用發動機高轉速,將清理掉的積碳吹出發動機外。有一點值得注意,“吊瓶”通過排氣系統將清洗掉的積碳排出,但積碳非常嚴重的話,會造成三元催化系統的堵塞甚至損壞。

拆洗

如果你的車積碳現象比較嚴重,那麼拆洗是清積碳最有用的方法,當然相對比較麻煩也比較貴。不過大家也不需要理解成大修,其實就是拆下進氣歧管、拆開發動機缸蓋等部分,對發動機進行清洗。技術好的話不會有任何影響。

拉高速能清潔積碳麼?

理論上說,提高發動機轉速增加進氣量,是可以沖刷一部分積碳的。但是實際作用微乎其微,只能相對燃燒變充分一些,起到緩解積碳加重的效果,沒有必要為了清理積碳刻意去跑高速。積碳的產生純屬正常現象,是無法避免的,如果現象不嚴重,請別驚慌。盲目做一些清潔項目,不僅性價比不高,還有可能對車輛的其他部分有損傷。最好的“清理積碳”方法就是拆洗,將發動機缸蓋拆開(並不是大修),進行各部位的清洗,雖然稍麻煩,但徹底。最好的“預防積碳”方法就是養成一個好的用車習慣,避免長時間怠速或低速行駛、短距離行車、原地熱車以及避免使用劣質燃油。


淘車


發動機的積碳:發動機在工作過程中,燃油中不飽和烯烴和膠質在高溫狀態下產生的一種焦著狀的物質。

發動機容易產生積碳的情況,低轉速怠速行駛,主要場景長時間熱車,市區堵車等等,這些情況下,因為進氣量的問題,發動機中的汽油不能完全燃燒,會容易產生積碳。第二種情況是短途行駛,發動機剛達到工作溫度就停車了,也就是說之前的燃油並沒有完全燃燒,所以也容易產生積碳。

至於所謂的拉高速,其實並不是主要指車速,以120的車速為例,不同的路況,不同的發動機與變速箱組合的轉速都不一樣,小排量檔位少的車子轉速可能會高一些,而大排量檔位多的車轉速會低一些。

為什麼推薦跑高速拉高速?一般跑高速的時候都是長途駕駛,可以讓發動機長時間在適合的溫度下工作,以此使燃油燃燒更充分,另外一點,和市區行駛不同,手動過自動D檔位(cvt除外)為例,大部分人市區行駛的時候轉速都不高可能2000出頭就加檔了,加上上下班路程的問題,發動機的最佳工況持續時間並不長,再加上高峰期擁堵,長時間怠速,容易加劇積碳形成。

如果想要主動減少積碳形成,需要從熱車開始,發動之後轉速穩定到800了就可以走了,這段時間內注意行車穩定即可。行駛里程方面,短途出行儘量避免開車,以公共交通方式代替,市區行駛可以通過切換S檔推遲換擋時間,維持更高時間的高轉速。我自己開車的話也是這樣,同時,會更長時間的使用最大扭矩區間的轉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