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縣古蹟——慈勝寺的傳說

來源 |網絡

慈勝寺是佛家大院,始建於唐,修於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歷代,現在的天王、大雄殿為元代建築,山門為清代建築,原佔地面積為50000多平方米,現存10000多平方米,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被稱為“元代建築的藝術寶庫”,寺中的大殿相傳為魯班所建,殿中壁畫乃吳道子所作,大殿匾牌系王鐸所書,因佔了建築、繪畫、書法三個絕世之作,有“三絕寺”(塑、畫、匾)美譽。

該寺距溫縣城西北22公里,地處溫、孟、沁三縣市交界處,北面三里與範莊和三陵村為鄰,東面三里是東小吳和西小吳村,西面與孟州市接壤,西北六里是沁陽市界,南面四里是祁村和宋村。

温县古迹——慈胜寺的传说

慈勝寺山門

在溫縣,流傳著許多關於慈勝寺的傳說。傳說修建大殿時,從外地來了一位老人,要求在工地上幹活。眾人看到老人滿身塵土,穿得又破破爛爛,以為他只是個混飯吃的乞丐,就讓他胡亂幹些雜活,收工時給他碗飯吃。這老人每天干活之餘,就用墨斗在匠人們打下來的木樁上,畫出一個個小格子。

轉眼就要上樑了,匠人們這才發現原來設計的榫頭縫隙太大,必須用釘子釘,可一時三刻又去哪兒買這麼多釘子呢?領頭的匠人急得團團轉,轉到老人畫的木樁前,覺得礙事,沒好氣地踢了一腳,誰知,木樁“譁”的一聲碎成了一地木楔。驚呆了的匠人拿起這些木楔一比,竟每個都能找到相吻合的榫頭,整個大殿建下來不需要一個鐵釘。至此,人們才知道那個不起眼的乞丐不是別人,正是傳說中的魯班,可當眾人要找他時他早已沒了蹤影。

温县古迹——慈胜寺的传说

慈勝寺天王殿

大殿建成,要題寫匾額,人們商定要找當時著名的書法家王鐸來寫,這樣才能配得上魯班建的這座大殿。筆墨紙硯都準備好了,人們在村口左等王鐸不來,右等王鐸也不來。回到寺裡,卻發現有個衣著樸素的人,站在那兒正提筆疾書。有個小夥子跑過來就拉寫字人的胳膊,這一拉不要緊,剛巧寫字人寫到“大雄之殿”的“之”字的最後一捺,結果這一捺寫得又粗又長,不合常規。主事人過來一看,正是王鐸在寫,趕忙賠禮道歉,想讓王鐸再寫一遍。王鐸笑笑飄然而去,至今那“之”字還是那樣與眾不同。

温县古迹——慈胜寺的传说
温县古迹——慈胜寺的传说

關於吳道子所繪壁畫的傳說則更為神奇,開始人們並沒有認為他的畫有多麼神奇。一天,人們正在寺西邊勞動,忽然發現有個白色的野兔在地裡吃草。野兔都是草灰色的,哪有白色的呀!眾人呼啦一聲都圍了過去。白兔受到驚嚇朝寺裡跑去,眾人緊追不捨,只見白兔跑進了大殿。眾人心想這下白兔可跑不了了,可大家把大殿的犄角旮旯都找遍了,也不見白兔的影子。這時,有人猛然發現壁畫上,有隻白兔一副氣喘吁吁的樣子,與過去所處的位置也有區別,這才明白了壁畫畫得是多麼靈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