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總愛“告狀”?這些真相你必須明白!

孩子為什麼總愛“告狀”?這些真相你必須明白!

家有小小“告狀精”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後,變得特別愛告狀。“媽媽,姐姐寫作業玩手機”、“媽媽,爸爸又吼我”,甚至還會向庇護他的爺爺奶奶告爸爸媽媽的狀。

出門在外時,有些小朋友還會化身正義的使者。看到有人不守規則,就會向大人告狀:“媽媽,你看,那個叔叔闖紅燈”、“爸爸,那個小朋友插隊啦”……

面對愛告狀的娃,家長們往往不知道如何處理更合適。

孩子告狀,雖然一方面反映出孩子勇敢、正義的人格品質,但是家長們最擔心的還是:孩子告狀之後,人際關係會不會受到影響?萬一孩子成為他人口中不受歡迎的“愛打小報告”的人,該怎麼辦?可如果因為害怕得罪人,不讓孩子管閒事,會不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是非觀價值觀?或者自己利益受損了,也不知道去抗爭……

那孩子愛告狀是好事還是壞事呢?今天小編就為你做個全面分析。

孩子為什麼總愛“告狀”?這些真相你必須明白!

孩子為何愛告狀

心理學家認為,“愛告狀” 是孩子在幼兒期的常見特徵,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自然減少以至消失。“愛告狀”既是孩子在幼兒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未成熟的表現,又是孩子和他人溝通的方式之一。這個時期也是幼兒人際交往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

孩子“愛告狀”背後的動機,你知道嗎?

1.邀功請賞型

自我表現,希望獲得關注和表揚

案例

樂樂今年已經4歲半了,不論在家裡還是幼兒園裡,動不動就喜歡去媽媽或老師那裡告狀,“老師,楠楠吃飯灑到地上了”、“媽媽,哥哥把玩具丟在地上了!”……

動機分析:

孩子告狀,渴望受到成人的關注和誇獎,是幼兒的一種普遍心理,所以孩子會“揭露”他人,追求自我表現,希望成年人能夠對自己肯定。一般而言,“表現欲” 強的孩子更喜歡告這類狀,以示自己比別人做得好。針對這類告狀,大人們可以提示孩子,如:“那下次提醒一下楠楠好嗎?”、“我們一起幫幫他”,這也是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判斷力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2.檢舉揭發型

希望成年人肯定他的是非判斷

案例

4歲半的小童出去玩,總是能留意到一些“不規範”行為,比如他會經常向媽媽告狀,“媽媽,你看那個小哥哥隨地扔垃圾”,“媽媽,他們過馬路闖紅燈了”,“為什麼吸菸有害健康,爸爸還要吸菸?”……

動機分析:

在孩子3-6歲的時期,他們開始懂得了一些規則,他們會發現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不對的,當面對不正確的行為時,他們會成為小警察,正義地指出來。碰到這種類型的“告狀”, 應首先對孩子予以肯定,家長還可藉此機會對孩子“因勢利導”,鼓勵孩子說出正確的行為,幫助孩子把“被告”當做鏡子反思自己的不足。

孩子為什麼總愛“告狀”?這些真相你必須明白!

3.無奈求助型

想尋求成人的幫助和保護

案例

小羽和表姐在一起玩,小羽哭著跑過來跟媽媽告狀,說表姐打她,吵著要回家,表示再也不願意來表姐家了。原來,事情起因是小羽想玩表姐的娃娃,沒經過表姐的同意自己拿去玩,被表姐打了一下,娃娃也被搶回去了。

動機分析:

小羽因為採取了錯誤的方式來獲得喜歡的玩具,所以導致矛盾出現,這時她向大人告狀,其實是為了尋求幫助,解決問題。明白了孩子告狀的正向動機,成人要做的是滿足孩子的正向動機——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應該怎麼解決。小羽媽媽可以藉機讓孩子明白“交換”的概念。比如告訴小羽:“如果你想玩表姐的玩具,你可以主動提出用自己喜歡的玩具與表姐交換著玩,表姐同意後你們就可以一起玩了。”

4.事無鉅細型

藉助成人的態度來評價自己

案例

“老師,他在洗手的時候玩水”,“老師,明明在本子上亂畫”……幼兒園老師每天都要處理很多這些雞毛蒜皮的告狀事件。

動機分析:

在幼兒園,幼兒總是依據教師的態度,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作出評價,因此會出現幼兒對一些不符合教師要求的行為進行告狀,或對某一行為要求得到老師的評價和裁決而向老師告狀,如:“老師,他把菜倒到桶裡了” ,其實,他心裡不能確定這樣做對不對,而是要通過老師的態度來判斷他所看到的行為。不管孩子告狀的原因是什麼,任何簡單敷衍的態度對孩子都是不禮貌、不尊重的。建議成人要表現出仔細傾聽的態度,儘量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強化孩子正向的行為,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

5.推卸責任型

通過告狀把錯事推給別人

案例

茜寶和小夥伴玩耍時,把媽媽的口紅弄斷了,她害怕媽媽責罵她,就向媽媽告狀“是豆豆說要抹口紅,我才拿給她的……”

動機分析:

有的人在事情沒做好或者做錯了事後,首先會為自己找藉口開脫,很多成年人也不例外。而孩子這樣做的動機,往往比大人要單純的多——只是因為要逃避責責罵或懲罰,先推卸到別人身上,轉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經常這樣,遇事先告別人的狀,家長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對他太嚴格了或者處理問題的方式欠妥。如果孩子是無意犯錯,家長可以首先表示理解和原諒,然後鼓勵孩子自己承認錯誤,並讓他知道“承認錯誤並改正”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可以明確告訴孩子:“媽媽不喜歡你把錯誤推給別人,總是告別人的狀!”

孩子為什麼總愛“告狀”?這些真相你必須明白!

家長處理告狀要注意:

觀察孩子告狀動機,理性處理

在傾聽“告狀”時要認真,不要打斷或者斥責孩子,也不要偏聽偏信,先要弄清事實真相,覺察出孩子告狀背後的動機。如果孩子一時說不清楚,大人們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回想一下發生的事情,同時可以適當地安慰孩子。

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總告狀,而且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顯示出敷衍、不耐煩的情緒,因為如果當孩子遇到比較重要的事情來告狀時,很容易被這樣的消極情緒而打擊,甚至會挫敗其正義感。

引導孩子獨立處理問題

孩子之間的告狀,大多是都是一些小事或者朋友之間鬧矛盾了。面對這些情況,大人們不妨把自主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處理,反問孩子:“你覺得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把問題拋給他,要讓他知道,除了發洩情緒之外,還要學著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為什麼總愛“告狀”?這些真相你必須明白!

孩子 “告狀” 不是什麼大事,但家長和老師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解決方法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家長和老師在處理“告狀”問題上需謹慎對待,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