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平潭:首創“共同管理”模式,探路兩岸融合發展

在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一個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兩岸共同家園”正一步步從願景中走來,為兩岸融合發展探路。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平潭:首創“共同管理”模式,探路兩岸融合發展

平潭臺創園(資料圖)

“在這裡6年,看到實驗區在兩岸融合方面有這麼多創新,相信日後會有更多臺灣人來這個地方,真正把它當成‘共同家園’。”來自臺灣的楊哲安對中新社記者說。

引進臺灣專才參與公共管理

楊哲安是平潭引進的首批臺灣專才之一。2013年,楊哲安獲聘為當時的平潭交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15年8月,平潭籌建金融辦,身為金融學博士的楊哲安被抽調過去,現已是平潭綜合實驗區金融辦副主任。

作為大陸唯一的對臺綜合實驗區,平潭近年來積極為臺商臺胞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許多對臺金融創新舉措的出爐,諸如率先開展臺灣地區徵信查詢服務,試點臺商臺胞金融授信等,楊哲安都參與其中。

楊哲安說,平潭有這麼多臺灣年輕人參與公共行政管理,的確是大陸比較少見的,可以促進彼此之間的瞭解,少了一層隔閡。

平潭綜合實驗區首創兩岸“共同管理”模式,引進臺灣專才參與公共行政管理,走在大陸前列。如今,24名臺灣高端人才已先後被聘任為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區直部門副職、國企高管、研究機構專員等。此外,還有村裡長、法律顧問等各類臺灣專才也在平潭參與公共管理。

首創臺青服務檯胞臺企

作為大陸首個“一站式”臺胞臺企服務中心,平潭綜合實驗區臺胞臺企服務中心首創由臺灣青年直接服務檯胞臺企。葉輝就是該中心的一名臺籍專員,負責在“企業註冊”窗口接待臺胞臺企。

葉輝認為,兩岸在認知上有一些差別,由臺灣青年來做協調,很多業務能處理得更好。

臺灣青年羅運在臺胞臺企服務中心“職業資格採信”的窗口工作。他告訴記者,臺胞前來辦理職業資格採信,最高頻的是美容、美髮、電工行業。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平潭:首創“共同管理”模式,探路兩岸融合發展

圖為4月11日,“臺胞臺企服務中心”聘任的臺籍服務專員正在服務檯等候為臺胞服務。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平潭綜合實驗區率先探索開展臺灣地區職業資格和大陸地區同類(或類似)職業資格的標準比對與採信工作,採信範圍涵蓋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的134個項目,已完成比對併發布職業資格項目的有40項。目前,平潭已經發放近200本職業資格採信證書。

“我在臺灣離職的時候就想來大陸,希望到大陸突破、磨練自己。”羅運說:“能在大陸有這樣的工作機會,臺灣人服務檯灣人,我覺得是很好的。”

臺胞臺企服務中心現已整合往來便利、企業註冊、項目投資、資金兌付、民生保障、職業資格採信、金融服務、法律維權八大類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每個服務窗口都由臺灣青年來擔任服務專員,並搭配一名大陸員工,實現兩岸人員“1對1”“手牽手”融合辦公。

平潭綜合實驗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徐頊表示,通過“手牽手”融合辦公,臺胞服務專員能夠迅速瞭解到大陸行政的一些方式方法,更好地處理他們自己窗口的業務。

首個兩岸社區融合試點

平潭嵐城鄉上樓村裡,沿街的手繪牆格外新穎、精美,廢棄垃圾堆放場被清理改造成休憩空間,舊房屋也被改造成兩岸青年交流的驛站。兩岸青年、藝術家常常相聚於此,自發參與志願活動,進行村莊美化。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平潭:首創“共同管理”模式,探路兩岸融合發展

上樓村(資料圖)

2016年底,作為平潭首個兩岸社區融合試點村,上樓村聘請臺灣台北文山區忠順社區里長曾寧旖擔任該村村委會執行主任。曾寧旖帶來臺灣社區的管理經驗,上樓村成為兩岸社區共建共享的一個樣板。

“我把臺灣社區治理理念和大陸社區管理辦法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社區建設。”曾寧旖告訴記者,借鑑臺灣社區志工理念,上樓村成立了平潭第一支社區志願者隊伍,在環境衛生整治、村居治安巡守、關愛老人等方面發揮作用;借鑑臺灣醫療照護理念,上樓村為村裡老人建立常態化關愛機制,為他們定期提供免費體檢、健康知識普及等醫療服務。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平潭:首創“共同管理”模式,探路兩岸融合發展

樓臺會(資料圖)

現在,曾寧旖每個月都要乘坐“海峽號”回上樓村,和她一樣從臺灣跨海而來的,還有很多臺灣企業家、臺灣青年創客。

  • 來源:中新網
  • 文字:閆 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