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鬆奇談》到底是不是一個三觀不正的節目?

韓聖希


他的東西都太書面化了,有時候他講到我熟悉的東西,我發現他根本沒體驗過,純粹在那照本宣科,無語了,看來後面的團隊策劃很一般,搞得自己什麼都知道一樣,其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樂天派的美好時光


第一,請你不要小看高曉松這個胖子,雖然他很裝逼,但是不得不說一句,他懂得很多,知識面的廣博放在娛樂圈,確實能算得上一股肥主流的清高吧。

第二,高胖子從來沒有說過你贊同我你就是文青,你不贊同我你就是民粹的話。我看了他很多期節目,也沒有發現他處處無腦貶低華人,有的時候就是某些觀點有點尖銳罷了。

第三,這個胖子很有才,你不得不承認。無論是編詞作曲,還是唱歌吹牛,他的很多觀點都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奇葩說裡,他經常能把蔡康永嗆的講不出話來,此人真才實學還是有的。

第四,這個胖子也很委屈,有過很多負面新聞,長得醜還愛亂搞,確實不招人喜歡。但是我覺得他還算是一個有原則有良心的胖子。曉松奇談裡面有些話確實講的有些過,但是遠遠沒有達到三觀不正的境界。


​第五,曉松奇談是一個脫口秀節目,自然有人喜歡也就有人不喜歡。當作增長見識面的節目就好,刻意的吹捧它也沒意思,畢竟有時候高胖子也就只是個搬運工和傳話筒。

最後,我們普通人沒有他那一身肥肉,也沒有他那一生才學,喜歡看他節目你看看就好,不喜歡也彆強行給別人戴三觀不正的帽子,真的沒意思。


17K陵南煙塵


《曉松奇談》當然不是一個三觀不正的節目。

從《曉說》到《曉松奇談》雖說論專業程度肯定有不少比高曉松厲害的,但是說到論綜合素養,除了一些名人和巨V,大概很少吧,說的多了,漏點黑點肯定也多,誰能保證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讓每一個人都承認呢。高曉松的可貴之處在於通過自己的見識和閱歷拋給我們一種觀點,可能偏激,最起碼你能瞭解很多東西,對觀眾來說就是不求甚解的脫口秀。

高曉松讓我懂得了當你自己把自己黑的一文不值的時候,也就不會有人去黑你了。

矮大緊還向我們詮釋了儘管不帥,但是內在依舊可以吸引人,尤其是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他還能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記得當時有一個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去奇葩說,問馬曉康他該找什麼樣的工作。高曉松當場質問他 你愧不愧對清華這十幾年的教育。身為一個大名校生,你一沒有胸懷天下的氣度,二沒有改造這個國家的慾望,你卻來問我們你該找什麼樣的工作,你慚愧嗎。這個男生走後,馬東說聽高曉松這麼說還挺受震動的。高說,名校是鎮國重器,大名校的存在是為了讓人相信某些東西的,還說起了他會清華演講的事情,頗為現在畢業生只知眼前苟且喟嘆。很多人討厭他是因為覺得他身上有一點知識分子不合時宜的臭清高。但是我們平時的苟且聽的太多了,不應該有一些詩和遠方嗎。

當有些人為了刷自己的存在感把他的詩和遠方黑的一文不值時,你可能不知道他真的在踐行著詩與遠方。矮大緊辦了一個叫雜書館的公益性的民間圖書館並擔任館長,很多資料都是重要的民國文獻。


風言風語君


從曉說開始關注他,後來又看了曉松說,最後曉松奇談。話分兩頭說,他畢竟出生入書香門第,遊歷很廣,見的東西也多。所以從他的節目還是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有些點評也比較獨到,比如說太平天國對國家的破壞,評價康有為是妄人。以及對張學良的評價都是我們以前課本上出入特別大的,說的非常中肯。但是,弊端瑕疵也非常多,畢竟他是搞音樂的,不是專業的歷史學者。他如同我們一樣,所攝取的知識量都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僅此而已。而是帶有極其大的個人主觀意識。比如:他極其貶低明朝,說明朝是“三無朝代”無名君,無名將,無文豪,我且問下,明太祖是不是名君,永樂大帝是不是?首先明君不是說這個人好不好,好人是成不了名君,這個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漢武大帝,唐太宗和他們都是一路人。徐達,常遇春,藍玉,戚繼光,袁崇煥是不是名將?四大名著三本成書於明代。王陽明的心學對後世的影響多大?說一次兩次權且就算了,可是他只要一有機會就抹黑,這就搞不懂他的居心了。

而且他是實實在在的美粉,這點我就不多說了,畢竟人家就是美國人,是吧?反正美國什麼都是最好的。可是他刻意去美化棒子我又不理解了。說得韓國工業,韓國文化,我們就是呲著牙追也還得需要50年,靠,我天朝就是最弱的時候也從沒有把棒子當做對手吧!其他的就不多說了,貶低俄羅斯,我無所謂,因為我對俄羅斯也沒有好感,可是國際上也好,現實社會上也好,是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相互的利益。

不知覺寫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你可以把他節目當做開心段子,或者開眼界的料理,切記不可以當做歷史文獻。畢竟,娛樂節目嘛,大家開心就好


瑤鄉小哥


淺談下個人觀點。

1 矮大緊是有知識儲備的。

矮大緊首先書香世家,父母,爺奶,姥爺姥姥甚至鄰居同學都是知識分子或者社會精英。

這樣的家世背景下的思想見地和我們這樣的屌絲是完全不同的。看過高曉松的一些見地,覺得很有意思,至少是我從來沒聽過的,或者主流媒體沒展示過的。無所謂客觀與否。能在相同的聲音裡聽到稍微不同的聲音,這點本身就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2 矮大緊。後天發育良好,重點大學畢業,後來搞音樂,頻繁出國浪蕩,英語又好,等等這些。使得他能夠獲得遠遠超出我們普通人的視野。有些東西確實是我們看不到,聽不到的。

3至於他說的內容於事實或者歷史有多大的符合度。這點,仁者見仁了。不過我想說,聽他說,比聽5毛和美分要好些。人家最起碼是有觀點的。5毛和美分。只會狂吠。


血腥大熊貓


不知道什麼人會有這樣的想法 矮大緊的歷史觀 世界觀都自成一套 感覺很系統 很正面 對節目感覺非常好 現在畢竟言論已經很自由了 能自由表達觀點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

首先 完全沒感覺矮大緊在節目裡表達過“贊同我就是文青 反對我就是民粹”的觀點 實際上正好相反 矮大緊對一言堂似的觀點一直反對 甚至很厭惡 不知道這種觀點從何而來

其次 節目裡所有觀點 結論 都是基於史料 而且不是一般史料 大是經過考證 就是原始記錄 甚至來源於當事人的自傳回憶錄 能做到這點感覺已經很客觀了 如果有人有其它觀點 請拿出史料和過硬的材料 互相交流觀點歡迎 不顧事實 亂扣帽子實在太低級

再次 節目裡的所有感受來自矮大緊的個人親身經歷 其教育背景 自身經歷 都對節目添色不少 感覺矮大緊已經做到從多角度 多方位看待問題 已經十分客觀

最後 祝矮大緊節目越辦越好


手機用戶6057012579


首先一點必須給予否定,曉松奇談絕對不是一個毀三觀的節目。這個節目要是毀三觀那你讓 勿擾 聲音 波波脫口秀等等節目情何以堪。。。

第二賣廣告,這個很正常啊,在我看來要比看著看著中間給你來倆廣告強多了。我們不可能只讓驢幹活不給驢喂草吧。。。

第三他個人的家庭情況大家都瞭解。。。書香門第。所以琴棋書畫當然要樣樣通。但是他骨子裡的那種書生氣息充滿全身。看 評價 張家父子那集就能看出來。。。 看過所有的奇談,我就一種感覺,他對自己國家的認可和熱愛遠遠不及他對美國的崇拜。。。除了書生氣和更愛美國讓我看不慣,其他方面都還有,大家都說他傲氣,這很正常。以他的出身和知識儲備量對問題的獨特看法,一首 同桌的你 的才華 會沒點傲骨麼?只有真正我本事的人才傲。。。


我不說你知道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所以要做到真正的客觀幾乎是很難實現的。

國人長期受統一思想的影響,所以難以接受不同思想的碰撞,似乎總要分個對錯和高低,而與自己不同之處,自然就把別人打入不對的範疇了。

就好像吃飯的口味來說,明明大家會知道眾口難調這個道理,可實際上依然很容易的就攻擊不合自己口味的他人口味。比如嫌別人甜嫌別人辣等等一堆。

以思想來說,比如媒體其實就有很明顯的偏向。比如同一個話題,大公報、文匯報就是偏左的,蘋果是極右的,明報這種隨標榜自己客觀中立實際也只能代表商人和文人的立場。

題主的期望莫非是讓這幾家媒體先內部協商定一個共同的報道就美滿和諧了麼。

看高曉松作品多了能摸索到他的價值觀大概是怎樣。不過你說他崇洋媚外歧視華人這些,從我角度來看他比認為他崇洋媚外的要客觀的多...


茗居楓海


自作聰明的人,沾沾自喜地用自己的眼界、認知、生活水準去評斷一切。

理所當然地把外部世界全部都用自己的“三觀”去套一套:套得進去就是“三觀正”,套不進去就是“三觀不正”。

對於理解的東西無比賣弄,不理解的東西統稱“裝逼”。

總之堅定地認為自己是第一規範模具,套得下整個宇宙。


高曉松是一個多元又包容的人,朋友多,圈子廣,文學視野確實在我們大多數人之上,三觀不正與《曉松奇談》搭不上什麼關聯。


攻略情感


不要在這裡扯什麼三觀不正。作為一個從曉說看起的人,幾乎他的每一期節目我都看了,當然,與此同時,我還看了其他兩檔節目,吳曉波頻道和財經郎眼,後兩期節目在去年下半年之後再也沒看過了,只能說越做越水。而看曉松奇談就不一樣,有時候可以把它當成喜劇片看,有時候把它當成紀錄片來看,大緊確實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不過他在為我們講述那些東西的時候,可能用了一些比較直白的詞彙,在我看來,那並不是三觀不正,而是言論不被像題主這樣的主流意識所接受。在這裡,我也想說一句,看一檔節目,完全就是看主持人的個人魅力了,既然題主能說出這麼多大緊的口頭禪,說明你也是關注了很久的,難道真覺得三觀不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