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區黃忠街道啟動“1+N+N”群防群治創新模式

人民網成都4月30日為積極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創新社會治理”要求,高標準建設中優提質典範區,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成都市金牛區黃忠街道於4月29日正式啟動群防群治“1+N+N”模式試點,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支撐,優化力量配置、整合群防資源,以形成群防群治高度統籌、各方力量高度整合、治理質效高度提升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

突出“1”引領 資源聚集強統籌

“以前看似人多,但是沒有整合起來,各做各事兒,就像是一盤散沙。”黃忠街道相關負責人稱。

記者瞭解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整個黃忠轄區的“片兒警”、“城管”、網格員、社會工作者、院落保安、門衛大叔合計多達600餘人,但各自歸屬不同部門,統籌不到位、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針對這一現狀,“1+N+N”模式以社區為單位,重點突出社區民警“1”的牽頭抓總作用,由街道任命社區民警為所在社區兼職黨委副書記或社區居委會兼職主任助理,明確由社區民警對該片區治安防控、信息採集、重點人員、綜合執法等工作負總責,對上統一接受街道綜治中心指揮,對下統一安排部署、協調組織轄區內的各項工作,有力解決了原來多頭指揮、力量分散、信息不均等問題。

拓展“N”職能 科學高效強整治

對於新的群防群治模式,黃忠街道一位劉姓社區民警深有感觸:“以前輔警、綜治巡防隊員、網格員和城管、市場監管、衛生口子‘井水不犯河水’,網格員發現違法現象沒法處置,城管又不擅長做群眾工作。現在綜合執法跟我們都受到街道綜治中心統一指揮,無論是治安管理,還是‘攆攤攤’,都可以由一支巡防隊伍負責,避免了推諉扯皮的現象發生”。

據黃忠街道有關負責介紹,“1+N+N”模式立足原有的“1+3+N”工作模式,將輔警、綜治巡防隊員、網格員這個“3”進行進一步拓展,整合了綜合執法等力量,實現了各條線執法力量和治理力量的統籌,突破了原來各自發現問題、各自請示解決的低效能工作方式。在將來,“1+N+N”模式還將整合市場監管、衛健、安監、消防等力量,進一步強化社區的治理和應急處突能力,真正實現“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治理新格局。

活用“N”力量 共享共治強防範

記者採訪獲悉,黃忠街道提出的“1+N+N”中的最後一個“N”,是指院落門衛、小區保安、網格二級黨支部書記、樓棟長、紅袖套隊伍成員等群防群治力量,是整個群防群治模式的“神經末梢”。

據瞭解,在黃忠街道獨有的“公民議事會”的帶動下,群眾參與群防群治積極性得到進一步提高,每個網格內“N”不少於20人,在矛盾糾紛的調處、重點人員的管理、流動人口的採集上報、街面值守巡控、城市市容的管理等各個崗位,發揮著重要作用。

創新群防群治模式後,黃忠街道下一步將以成都市“平安社區工程百日攻堅行動”和金牛區社會治理“三大攻堅行動”為抓手,利用“1+N+N”模式的全新力量,在本轄區內開展各大風險隱患、掃黑除惡、市容環境管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等為主的綜合整治行動,讓居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得到進一步提升。(張先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