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窩紅薯一大碗水”,栽種紅薯要澆水嗎?山區不能澆水怎麼辦?

悠悠鄉村路


在農村,大人教訓小孩子時通常會說:“再不好好讀書,以後回家種紅薯”,話雖簡單直白,卻道出兩方面實情,一是紅薯在農村是常見作物;二是紅薯容易種,很笨的人也能種紅薯!

除了”學習不刻苦,回家種紅薯“外,還有更多”……,回家種紅薯“的調侃與自我調侃,生活中人們不太得勁時,最後都說用“回家種紅薯”來兜底。在人們眼裡,種紅薯是件普遍又所需技能低的事情。

栽種紅薯時是要澆水的

農村俗語“一窩紅薯一大碗水”,一方面是說紅薯在栽培中,適應力強,產量高,紅薯相對其他作物更容易種;另一方面,“一窩紅薯一大碗水”也說明了栽種紅薯時“定根水”要澆夠量,同時這也表明栽種紅薯時是要澆水的。

在我們南方農村,栽種紅薯時,一般是用鐮刀把薯苗割成20—30釐米長的一段,然後再把這些割好的一段一段薯苗栽種到地裡。通常,這樣栽下地裡的薯苗都是澆水的,一般澆一次定根水,2—3天后薯苗就能返青生長。

紅薯適應力強,喜陽耐乾旱,在我國不論南北、還是山區貧瘠乾旱地區都能種植,幾乎無地不宜。因此,栽種紅薯時,不能澆水也可以種植。但是,為了更好更快地促進栽種紅薯的成活,山區種紅薯如果不能澆水,就要在其他條件上下功夫:

1、雨後栽種

山區種紅薯不能澆水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在雨過天晴時栽種,這時土壤溼潤,種紅薯易於成活返青。雖然山區缺水,但大雨天冒雨栽插薯苗也不適宜,因為大雨天易導致柴根,降低紅薯產量。

2、陰天或傍晚栽種

陰天栽種,紅薯苗不至於快速蒸發水分而造成乾枯。傍晚栽種也是同樣的道理,山區乾旱地方傍晚栽種薯苗更好,栽下去後夜晚無日曬、氣溫低、晚間和早晨有露水,這都利於加快薯苗成活。

3、用新鮮草木葉進行遮蔭覆蓋

在我們南方山區,在山地上栽種紅薯時,通常會割新鮮的草木葉嫩苗鋪蓋在薯苗根部周圍。

這樣做,一是起到給剛種下薯苗遮蔭及減緩土壤水分蒸發的效果,如果薯苗莖葉與土表直接接觸,中午前後高溫易使葉面水分散失過快,從而使薯苗蔫死等;二來,覆蓋的草木葉嫩苗腐爛後,可以給紅薯提供有機質,促進紅薯高產增收。

總之,栽種紅薯時,有條件時最好澆足定根水,山區如不能澆水的情況下,則儘量採用各種合理的方法讓薯苗減少水分蒸發,只要薯苗不萎蔫,兩三天就能長新根返青,薯苗就成活了。


香裡說豐年


在小時候,每年有大半年的時間要吃紅薯,基本上每天早上都是吃紅薯,只有在中午的時候才會吃少量的米飯。而且在吃米飯之前,也是需要先吃一大碗的紅薯的。當時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地窖,紅薯採收了以後,就會把它們放在地窖裡面,能吃到三月份左右。而地窖裡面的吃完了以後,還要吃之前曬乾的紅薯絲。就是把紅薯篩成絲了,然後把它們曬乾了,這樣可以保存很長一段時間。而吃的時候,只要用水煮熟了就可以了。

想想過去的歲月,真的是很艱苦啊。老輩人常說的“一季紅薯半年糧”,也就是這麼來的,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是無法理解了。而栽種紅薯也是有方法的,比如栽種紅薯的時候,定植好了,還會在澆一遍水,用老話來說就是“一窩紅薯一大碗水”。那在栽種紅薯的時候真的要澆水嗎?山區不能澆水又該怎麼辦呢?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栽種紅薯的時候,在定植好了以後,要在澆一次“定根水”,這樣不僅利於緩苗,而且後期還容易高產。其實,有很多的蔬菜,在定植以後都是需要澆一遍定根水的,像辣椒、茄子、西紅柿等等。但是在有些地方,確實因為澆水不便,這個該怎麼辦呢?

在我們當地,栽種紅薯,就沒有人去澆水的。因為我們這裡的土地都是在山上,而在山上取水灌溉是很困難的。再加上種植的量比較大,如果一棵棵都澆水,那非累死人去。但是方法總比困難多。其實紅薯是很容易成活的,即便是不澆水,也是能移栽活的。但是移栽時候的天氣選擇很重要。一般是選擇在剛剛下雨以後,或者是晴天的傍晚時分。因為移栽紅薯苗是在穀雨節氣前後,而這個期間的降雨其實是比較頻繁的,降雨量也很大,所以土壤中也是存儲了一部分的水分的。選擇在陰天,或者是晴天的下午移栽,往往只要不連著出幾天大太陽,都是能成活的。之前曾看到,家裡所移栽的紅薯苗葉子都枯死了,但是其地下的根莖已經發芽了,一場雨以後,又都活了。


農夫也瘋狂


你好!

紅薯又叫地瓜,在一些地方也叫番薯!它的生命力強,容易種植,而且產量還高,在以前貧窮的年代,人們吃不上米飯,很長一段時間,紅薯都作為主糧霸佔著人們的餐桌!所以那段經歷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家裡很窮,人都吃不飽,但還是要養豬,所以很多時候,人吃紅薯,豬也吃紅薯!

紅薯的適應能力強,所以在我國種植區域非常廣泛,在農村也有“一窩紅薯一大碗水”的說法,意思是說,紅薯容易種植,種好以後,只要給它澆點定植水,它是非常容易存活的,其實不僅僅是紅薯,農作物當中,很多蔬菜,果樹移植,栽種,為了提高存活率,都會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促進根子生長,因為土壤中的營養元素,農作物是不能夠單獨吸收的,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被根系吸收,運輸到農作物的枝葉中,可見紅薯種植以後,要澆水,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種植紅薯夠澆水非常重要,那有些山區,水資源缺乏,不能澆水了,怎麼辦呢?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父母勞作時候的情景了!農民幹農活,一般雨天都是要在家裡休息的,可是在每年的清明前後,細雨綿綿父母都要在田間勞作,先把薯種苗割回家,用剪刀剪成一段一段的放在筐裡,然後戴上斗笠,擔著薯苗就出去了,當時我不能理解父母!現在才知道,原來他們是雨天土壤溼潤,來種植,定植紅薯,這樣一來就不用再澆水,雖然雨天忙碌,但是過後省去了很多精力去打理紅薯,之前在地裡下好了基肥,在在雨天種植紅薯,紅薯的存活率不僅很高,而且長勢也更好!


所以如果在山區,不方便澆水,可以留意天氣,在雨天,雨後,土壤溼潤的時候去種植,都是非常好的!紅薯的生命力強,即使稍微乾旱一點的土壤也能夠存活,根據天氣變化做出調整,也能夠事半功倍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關中農村每家每年都少不了栽點瓜果蔬菜和紅薯秧子。記得我家有一年初冬時節收穫了兩架子車紅薯,最後因為沒有挖紅薯窖,堆成一堆放在了廚房,最後因為內部發熱壞掉了,僅僅吃了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就被爸爸拉著架子車倒入了垃圾坑裡。現在想想好可惜呀。穀雨前後人們都開始忙碌起來了,點瓜種豆一點都不含糊,但是由於近年天氣忽冷忽熱,飄忽不定,昨天還像冬天一樣冷需要穿棉襖,今天又到了夏天熱的想穿短袖的感覺,往年人們都早早的種了紅薯,可是今年村裡人栽種蔬菜紅薯普遍下手較晚。農村俗語“一窩紅薯一大碗水”有道理嗎?是不是必須要澆水?關中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定植水一定要足。

”幹起壟,溼插苗,一窩紅薯一大碗水“。今天去地裡耕地,從田間地頭經過,看到鄰居哥哥家起了四行土壟,全部都栽上了紅薯苗,地頭放了一個裝著大水罐子的農用車,這車水就是所謂的定植水。都說”一窩紅薯一大碗水,栽種紅薯時定植水一定要給夠,這樣有利於紅薯秧子快速生根成活,提高紅薯秧的成活率就是提高產量的第一步大前提。題主問山區不能澆水怎麼辦?關中的建議是澆水不方便的地區一定要等到下雨前後再栽種。

二,缺水地區可以等下雨天栽種。

每年穀雨過後,氣溫回升都比較快,雨水也漸漸增多,關中所在的陝西自穀雨當天下雨算起,已經下了好幾場雨了,最近地裡的墒情還是很好的,比較適合各種植物的種植了。無論栽種哪種植物土地裡的溼度一定要足夠,如果栽種完小苗或者播種完種子之後,剛好下了一場雨,這簡直堪稱老天的垂憐,都不怎麼需要經過緩苗完全可以成活。記得去年栽種網購的西紅柿苗時,剛剛栽種下去當天晚上就淅淅瀝瀝的開始下起下雨,後面接連下了兩三天雨,在陰雨之中毫無干擾的喝飽了水,順利度過緩苗期,百分百成活了。所以,雨水旺盛期可以多注意觀察天氣預報,一旦開始下小雨就立馬忙乎起來吧。

三,紅薯栽種講究多。

紅薯除了栽種時要土地滿足充足的墒情,還需要注意起深壟淺栽秧,有句老話說的好”淺栽結個金元寶,深栽後來一堆草“,深起壟可以使紅薯有一個疏鬆的深結構土層,利於紅薯秧子紮根向下延伸,有助於塊根膨大時減少阻力。如果想要紅薯結的又大又好,後期水分一定要適合,受旱後容易長成細條狀影響產量,澇了則會引發鬚根迅速生長,導致秧苗旺盛不長塊根,所以起壟找排水性良好的土地種植紅薯更有利於塊根的膨大和生長。如果雨水過分旺盛時可以人為控制秧苗生長,適量採摘紅薯葉子,減少秧苗瘋長,既有利於塊根生長,採摘回去的紅薯葉子又可以做成美食滿足味蕾。

總之,紅薯現在是健康飲食的代表之一,記得小時候將紅薯當成飯吃的時候,相當排斥看到紅薯,尤其是咬一口就出現了好多絲,口感相當差,可是如今農村生活水平漸漸有了起色,卻又迷戀上了紅薯的味道,現在好多紅薯品種經過改良,已經幾乎沒有絲的出現了,但是紅薯雖然好吃,可是要想栽種出好紅薯卻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種植時水分的及時供應往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見解,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鄉村關中


紅薯種植適應很廣,對土壤要求不嚴,種植時把土地成壟後,栽上紅薯苗,澆上幾天水就可以了。所以說一窩紅薯一大碗水,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