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留有絕命詩的名人

絕命詩,寫於死生俯仰之間,勢急而情真。既不可能精心構思、反覆推敲,也沒有奉旨填詞那樣的委屈,或者應酬唱和那樣的矯揉造作,真正直抒胸臆,觸及靈魂。這些年讀過許多絕命詩,每次讀到,既心懷悲憫,又繞有興味,頗具教益。不過,古往今來,留有絕命詩的人太多太多,小編挑選了一些比較著名的絕命詩來與大家共同欣賞。(沒有時間順序之分)

  • 1.譚嗣同——《絕命詩》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人稱“佛學彗星”、“劍膽琴心”。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歷史上那些留有絕命詩的名人

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該詩是譚嗣同就義前題在獄中壁上的絕命詩。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書,宣佈變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並開始大肆搜捕和屠殺維新派人物。譚嗣同當時拒絕了別人請他逃走的勸告(康有為經上海逃往香港,梁啟超經天津逃往日本),決心一死,願以身殉法來喚醒和警策國人。

  • 2.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歷史上那些留有絕命詩的名人

此詩是文天祥在1279年經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以及捨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高表現。

嚴格來說,這不算是文天祥的絕命詩。其絕命詩為臨行前揮毫書寫的《出獄臨刑歌二首》。

  • 3.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歷史上那些留有絕命詩的名人

此詞是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淨、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 4.項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家,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歷史上那些留有絕命詩的名人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項羽敗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詩,是足以驚神泣鬼的一首壯歌。抒發了項羽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那種充士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

《垓下歌》雖然篇幅短小,但卻深刻地表現了人生的這兩個方面。千百年來,它曾經打動過無數讀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於此吧!詩歌的第一句,就使讀者看到了一個舉世無匹的英雄形象。在我國古代,“氣”即源於人的先天稟賦,又能賴於後天的培養;人的品德、能力、風度等等均取決於“氣”。所謂“氣蓋世”,是說他在這些方面超過了任何一個人。

  • 5.夏完淳——《別雲間》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夏完淳,民族英雄,明末(南明)詩人,松江華亭人。為夏允彝之子,師從陳子龍。夏完淳自幼聰明,有神童之譽,“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14歲隨父抗清。其父殉難後,他和陳子龍繼續抗清,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年僅十六歲。以殉國前怒斥了洪承疇一事,稱名於世。有《獄中上母書》。

歷史上那些留有絕命詩的名人

此詩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詩人夏完淳的作品,該詩是詩人在故鄉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時,寫就的一首絕命詩,詩人最終不屈而死,年僅17歲。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

  • 6.袁崇煥——《絕命詩》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袁崇煥,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歷史上那些留有絕命詩的名人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都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袁崇煥作為抗清名將,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後明朝百姓爭相搶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讚賞。袁崇煥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

  • 7.孔融——《臨終詩》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

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

三人成市虎,浸潰解膠漆。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孔融,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人稱孔北海。

歷史上那些留有絕命詩的名人

此詩是孔融臨終時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通過這首《臨終詩》作者總結了其政治教訓,表明了其政治態度,表達了他護漢貶曹的微言深旨和斥讒指佞的激情憤心。全詩敘喻錯綜,筆法參差多變。用典貼切、靈活,層次井然,表現作者臨危不亂的沉靜心態。

  • 8.張煌言——《絕命詩》

我年適五九,偏逢九月七。

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

張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漢族,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與岳飛、于謙並稱“西湖三傑”。

歷史上那些留有絕命詩的名人

  • 9.屈原——《九章·懷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歷史上那些留有絕命詩的名人

《九章·懷沙》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作品,一般認為此詩作於屈原臨死前,是詩人的絕命詞。此詩歷述作者不能見容於時的原因與現狀以及南行的心情,為自己遭遇的不幸發出了浩嘆與歌唱,希望以自身肉體的死亡來震撼民心、激勵君主。全詩語句簡短有力,頗有氣促情迫之感,反映了詩人的實際感受與心境,在情感與表達形式上與詩的內涵渾然一體。

  • 10.唐伯虎——《絕命詩》

一日兼他兩日狂,已過三萬六千場。

他年新識如相問,只當漂流在異鄉。

唐寅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歷史上那些留有絕命詩的名人

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唐寅的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