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的農村有斷親現象,斷親的原因都是什麼?

農村老俗話


很多地方的農村有斷親現象,斷親的原因都是什麼?

親戚應該是越走越親,越走交情也會越深,相互交流的多了,親戚之間的那份關係也會越來越密切。而斷親,的確在很多地方的農村有斷親現象,出現斷親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對題主提出的:很多地方的農村有斷親現象,斷親的原因都是什麼?山村梅花把自己的觀點與大家分享。


一種原因是讓金錢利益作的怪。在膠東開採黃金是主要的經濟渠道,農民有很多靠採金發家的。記得鄰居家有個親戚在周邊村是響噹噹的本事人,鄰居和這位能人走動的很近,而且親戚也很幫扶他,給他礦脈讓他負責。後來,這個鄰居通過私自賣礦、虛開發票等手段,從礦部領取十幾萬,私自賣礦二十幾萬,被他的親戚知道後,兩人鬧得不可開交,甚至驚動了公安派出所,鄰居不僅退回了一些錢,還被拘留了五天。從而,兩家再也不相往來,這門親戚就算斷了。都是金錢惹的禍。


一種原因是親戚兩家的經濟或政治地位相差懸殊。這種情況,往往是經濟條件差的,不好意思經常與條件好的親戚來往,自己覺得自卑,有矮人一等的的感覺,再加上經常到親戚家去,好象是向親戚要施捨,求親戚幫忙的意思。因此,越來越不願意到條件好的親戚家走動,越不走,感情就會越淡,親戚就會慢慢地斷了。

總之,親戚之間不管是貧富還是地位高低,只要親情在,心無雜念,正常的交流和走動,只會是越走越親,而且大家交流的多了,感情的作用下也會互相幫助的提攜。


山村梅花


“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忘了”。

我的姑父以前就常講這樣的話,當時還不以為然,覺得他對於走親戚有些太殘酷了。但是現在越活越大也越老,也覺得話雖難聽,但道理尚在。

比如現在,我和表弟常有來往,大傢伙很親切,但表妹嫁到外地,常年都遇不上面的,也基本上沒有電話聯繫,她的幾個小孩子只是偶爾聽到幾次名字。隨著時間長遠,我的小孩與她的小孩基本上是沒有交接的,如何增進友誼與瞭解。在大街上面見面不相識的親戚,形同陌路,我們對他們之間是否還認同這種親戚,是持懷疑態度的。

親戚的往來無外乎家族、血親、姻親三種。主要是家族親戚比較多,然後就是血親,比如姑姑;再其次是姻親。家族親戚關係應該是相對穩定的,姻親就相對比較薄弱一些。

根據我的理解,產生斷親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種:

1、血緣關係漸漸地淡簿,直至無力維護親戚關係,就自然而然地形成斷親。血緣關係超過三四代之後,感覺某種內在的關係就會慢慢地撕裂,斷開與消失。就像墨水一樣,不斷地加水,就自然而地稀了,到了最後就失去作用,寫不出字來了。

2、親戚之前因為某種糾紛產生對應的矛盾,然後撕破臉面斷絕親戚關係。歷史書上講英國前首相某某講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事實上,也沒有永遠的親戚,唯有利益永在。現在增加的親戚,更多的時候往往都是涉及自己的利益增長的朋友。由於直接交往的次數變少,老親戚反而疏遠了。

3、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不想也不能花費心思去維護某種並不重要的親戚關係,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斷親。大家都很忙,忙得沒有心思走親戚了,既然大家都在忙,沒有交往,沒有交流,就只有逐漸陌生了。連曾經要生要死的異地戀都扛不過時間與距離的疏遠,何況親戚。

感覺很殘酷,但事實如此。



侗寨行者老潘


其實不說斷親那麼遠的事。

看看就自己的家的孩子,長大了之後有多少還回去孝敬自己的爸媽。

我村有一個人,生了兩個小孩。由於小時候沒錢,孩子就丟給爸媽照顧,兩夫妻出去務工。現在在外面買了一套房子,還買了輛奧迪。過年聽別人就回去半個鍾,給了爸媽1200塊,屁股都沒坐熱就跑了。

試問一下,連自己的孩子都這樣子了,還想著那些親戚會怎麼樣的嗎?

現在的社會不知道是變冷漠了,還是大家都只為自己。

以前的農耕社會,起碼親戚這一塊還是很好的,幾代人的都還會去逛逛,有事還可以相互幫忙。

平時在外面工作,租個房子,連自己到時候走了都不知道對面住著什麼樣的人。現在的人心,的確不是那麼純真的,什麼都會想著,那個人會不會坑自己,親戚有時候也一樣。

在這樣子的社會環境下,想不斷親都難了。


那個小欣欣


首先說說老公家的親戚,四個舅舅,從我們一結婚,每年都往舅舅家跑,之前沒結婚,老公自己也跑。那年我們買房在外地,四個舅舅都對他說以後有什麼事他們來不了,從那以後我們在也沒有去試過舅舅家。兩個姑姑家的孩子結婚,我們都送禮,當時人家就把禮錢退回來了,表妹接禮啦,姑姑把錢退回來了,我去年搬家,沒有一個人來,結婚12年,從沒辦過一件事。我自己只有一個舅舅,小時候只要見到他都會告訴我有什麼事一定要跟他說。每次有事跟他說,表面上答應的很好,其實根本就不來。然後再碰到的時候就問我為什麼不去他家。而我大伯大媽,以前跟我媽吵架,吵的非常厲害,但我每次回孃家,大媽都會做很多好吃的菜,讓我去吃。幾個堂哥也很熱情,幾家輪流吃。當然我也會買禮品給他們。我現在都不管親不親誰和我親,我就和誰親。


豔兒150584776


相信過年那段時間大家都忙著走親戚吧,如今才是終於將親戚走完了。只不過跟以前的走親戚相比,如今走親戚的地方都是少了,很多親戚都不走了吧,這都是因為跟這些親戚斷親了。為何會出現這種斷親的現象呢?

很多地方的農村有斷親現象,斷親的原因都有什麼?

可以說現在斷親的現象還是挺嚴重的,就跟老農家裡也是一樣的,記得小時候都要跑去大山裡面走親戚的,還是要騎著自行車走十幾裡山路,真的挺辛苦的,早早就得出去了。

只不過後面長大了就發現都不再跑去大山裡面走親戚了,問父母就是說不走了,其實也就是現在說的斷親了。在老農看來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跟這幾種有關。

1、遠房親戚,路程太遠

就像老農家裡斷親的親戚一樣,他們普遍都是一些遠房親戚,處於可以去走親又可以不走的狀態,如今又是大山裡面的太遠了,年年走親戚實在太麻煩了,後面索性大家就不走親戚了,那樣大家都方便。

2、貧富差距產生矛盾,導致斷親

如果說上面同志走親戚不方便的而斷親,屬於是和平斷親的話,貧富距離產生的斷親,那就是屬於鬧翻臉了。可以說再親的兩家人,以前家裡情況都差不多,自然都是會和睦相處的,但是如果一戶有錢了,心態還發生改變了,那兩家人就再也難好起來了,最後就會導致斷親了,兩家老死不相往來了。

不過一般來說斷親的大都是一些不要緊的家裡人,要真的是很親的親人,就算是再有矛盾,一般都會維持著一層關係的,畢竟以前遇到紅白喜事還是要互相幫忙的,這點很多老人都是懂的,所以都是不走親戚不來往了,但是遇到辦酒的話還是要過來幫忙的,還是要為自己的身後事著想的。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種情況呢,都說說吧。


深山老農民


不浪費時間直接講核心。首先你看看現在的農村有多少年青人在家,有多少天地荒蕪慘淡。先給你講一個故事。我有一個大學同學,他家在農村,他大學畢業後在家做養殖業,事業發展很好可就是找不到對象。有一天他打電話請教我是不是要到城市裡來才有找到對象的機會。我告訴他這個當然,如今年輕的女士都向往城市生活。他問是不是要放棄自己的農村的事業到城市來發展才更有機會。我說不用,你只需多到城市走走看看就好。最後我在一次聚會時帶上了他,這一次也是他人生婚姻轉折點。後來他帶上心愛的人回鄉下發展農副業,小兩口在鄉下過得舒坦沒事也到處旅遊一番。還經常給我帶生態產品。感謝我當初的指點。


凡辰大師講佛商學


很多的農村有斷親的現象,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俗話說的話“三年不登門是親也不親”,確實是這樣,尤其在早幾十年的時候,有很多農民為了更好的發展,放棄種地,而選擇背井離鄉去外地打拼,就拿我家來說我太爺爺那一輩的時候都是在黑龍江住,但為了生存我太爺爺舉家搬到了吉林,現在黑龍江太康縣也還有我們家的親戚,只是很少有走動了,雖說是親戚但往來很少,我父輩還多少有些聯繫,而我這一輩同輩的孩子根本都沒有見過面,即使在大街上互相都不知道是親戚!

在我們國家很多的農村都是有這樣的情況的,因為家族中有成員的遷徙外地,並且在外地紮根落戶,如果說沒有什麼重大事情,這一輩子也很少會見面了,不像家離得不遠或者在鄰村,雖說不是天天見面,但還可以說是經常見面的,外地的沒什麼大事,根本不可能會登門的,也正是因為這種遷徙而造成一些家族的失聯,一輩輩下去也就斷了親!

隨著我們國家的快速發展,在農村的收入很難滿足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物質需求,這就造成了很多年輕人在城裡買了房,基本上一年都在城裡很少會回到農村,如果自己的父母雙親離世,即使是過年了回到農村老家的可能性很小,長期下去可能就是父母這邊的實在親戚會聯繫,一些遠房聯繫的可能性很小!

現在我們國家的社會都是婚戀自由的,不像老早以前多是父母包辦,正因為婚戀自由,南方小夥娶北方姑娘,北方小夥娶南方姑娘也不是什麼稀奇事了,而有很多的農村家庭是兩個孩子,也有不少是獨生女的,兩個孩子的還好,一個女孩的家庭,因為孩子已經外嫁了,平時家裡很少會回來,或者有的根本就不回了,那麼家裡的親戚很少能見到了,等到下輩了能夠聯繫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總之,我認為在農村出現斷親的原因多是這幾種情況,所以老話總結的還是很有道理的,“三年不登門,是親也不親”即使自己親戚住的不遠,平時很少走動也會變得陌生,雖說是親戚但是還會變的疏遠,所以在農村都是講究過年串親戚嘮家常拉進親情關係!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草根小閆


親戚不走動了,就像不流動的水一樣,就成為了一灘死水。現在人們的壓力也真的是的確很大。生活中你也沒有那麼多時間與親人團聚。所以說,人們也都漸漸的淡漠了親情。有的親戚常年不走動,已經音信皆無。我想這就是一種斷親的現象。要說我家裡有斷親的現象的話,也就是我的三舅了。


他是一個做事情不怎麼負責任的人。小的時候,姥姥姥爺去世。分別把三舅和老舅交給了大舅和二舅撫養。我二舅負責養我的三舅,因為我三舅除了好吃懶做,學習在我們的區域裡還是數一數二的。所以說讓她跟著二舅過,也就是為了讓二舅供他上大學。可是就這種選擇,坑了他二舅家優越的生活條件,讓他更加肆無忌憚的吃喝玩樂。我二舅家當時開的是超市,每個月二舅結算賬目的時候,家裡都會發現一些被吃空了的罐頭。這都是我三舅給偷吃了,而且他對兄弟姐妹還十分的兇殘,動不動就罵自己的哥哥姐姐。就是這種人學習非常好被鄰里們都說他是一個有才無德的人,最後他大學名落孫山。分到了一個企業裡。他是不甘心幹這種體力活兒的,最後又從讀了一年,終於考上了大學。
人走了以後,我們再也沒有見到過這個人。所以我說這就是斷親了的舅舅。據一些熟悉他的人說,他畢業以後分配到了一個文工團工作當編劇,日子過的也是窮困潦倒,雖然每個月五六千塊錢的工資,但也不夠他揮霍。他也從不與我們聯繫,所以說這種親戚關係也就算是斷了吧。


伊春美食美客


現在的人哪裡還有什麼親情可言,一個個(我們家族就是這樣)看著人模狗樣的,要是不牽扯到利益還行(你好我好大家好)一但牽扯到利益可以丟掉一切,什麼親情(講情義沒有錢了)、道德((有些人就是專門做缺德事))、良心(昧著良心說話的人太多了)、小時候堂哥騙我們說要團結,我出於兄弟之間的情義好心給他在城裡找了一間門面房做生意(跟我自己的相隔不到10米)說好的不和我做一樣的生意,結果(看我生意好眼紅)卻是為了利益(心變黑了)和我反目成仇了。這樣的情況(我還能和他來往嗎?)不斷親才怪呢!




默默守護91330391


都是錢鬧的。要麼是分財產分遺產分得吵架導致的整個家的人老死不相往來的,這種事發生的地區不分農村跟城市,幾乎全國各地都在鬧,尤其是越富裕發達的地區,之所以顯得農村地區比較明顯那只是因為農村地區的家族觀念還是相對濃厚的,城裡人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老死不相往來了。

其次,賺錢鬧的。在改革以後誕生了好多候鳥一族,他們在長大成年之後開始踏上前往異鄉的奮鬥之路,這一去就是四分五裂。我見識過一個家庭五口人,總共去了四個地方,老爸老媽待老家,老大去了廣西,老二去了重慶,老三入了福建。這在外奮鬥的生活都知道,誰的錢也不是天上自己掉下來的,有時候混得不好幾年都不敢回家,而就算回來也不會同時回來。這親人們見得少了,感情的維繫就變得很脆弱。

第三,觀念鬧的。以前的人本身在家族方面的榮譽就挺重的,大家從小生活在一起,一家大親戚。現在隨著父母奔走天涯海角那麼家族的感情觀念就淡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對這些家人親戚們印象模糊,自然不會有多大掛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