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平凡的世界》是被過譽的名著?

怪島


真的有人說過這句話嗎?我第一次聽說。

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會有人質疑,紅樓夢在我國文學史上是神一般的存在,也有人質疑過譽。但有個多少的問題,還是應該相信主流觀點。

平凡的世界在我印象中讚譽的居多,第一次聽說有人說過譽。是否喜歡一部文學作品很大程度又取決於個人好惡。這是個矛盾的事。

之所以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是因為本人對平凡的世界真實的閱讀感受卻站在少數人這邊。

這部書的閱讀經歷記得很清楚,有20年了,我還在高中,正是花季少年,但絕對是個平凡的人,成績一般,各種一般,考的大學自然也一般。作為如此平凡的我久仰了這本書大名,卻沒去看。同學們很多課間課外甚至上課期間都在看,同桌上課彎著頭躲在課桌下面如飢似渴手不釋卷的閱讀,非常好奇,問看什麼呢,同桌特意把書合上亮出書名,用手指把書敲的砰砰響,瞧,平凡的世界,知道嗎?什麼?沒看過?同桌眼睛裡瞬間露出了同情,其實是戲謔的同情,臉上寫著兩個字——‘’悲哀‘’,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必須要看啊!然後認真向我介紹了作者如何真實體驗生活並嘔心瀝血寫就這部偉大的作品——直到真的吐血才寫完,等等。後來才知道同桌都是借用了書評裡的話。這自然引起了我強烈的閱讀慾望,瘋快跑到租書攤,帶著虔誠的心開始讀下去。

閱讀感受竟十分簡單——直接感受就是不好看。但那時候語文老師總教導我們,看書主要看思想,而不能光想著故事是否好看。也是那個時看過劉心武的隨筆集,有一個說法深以為然,小說家一定要會編故事,好看你就成功了一半,不要怕故事是虛構的,這是我們的一些作家的一個弱點;或者金庸老爺子說的,寫小說要會塑造人物性格和書寫人性,王朔批評他的故事雖然好看但太離奇,推動故事進展的情節和邏輯很荒謬,這個不反駁,但他書中的人物性格彷彿一個個真實的人,這點確是公認的,試問幾人能做到。顯然我是不認同語文老師的。

回到平凡的世界,看的過程中我一直試圖找感動,很遺憾一直到結束還是沒找到。同桌滿懷期待來問讀後感,我不想特立獨行表達不一樣觀點,掃了興要被唾罵裝逼犯,我說很好啊,不錯,很勵志,過多讚譽的話卻說不出。因為確實是部很好的文學作品,但我卻不喜歡。20年過去了,我還在平凡中沒有起色,卻始終沒有再看的念頭。不想質疑這部作品,也許是過譽,也許是鑑賞水平不夠,但任何人都允許有不求苟同但不至於荒謬的個人觀點。


得意洋洋20160919


平凡的世界得第一屆矛盾文學家的時候,我們正在讀高中,盜版書十二塊錢一本,幾乎人手一冊!我讀了不下三十遍!然後上大學,畢業上班,也一直在讀!

說一下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和我受到的啟發。

1.最笨的方法是賺錢最快的方法。

2.人,生來就是吃苦的,而且要以苦為樂。

3.最適合你的就是你的。

4.所有的事務都不是完美的(田曉霞之死)。人生就是這樣,除了會吃苦,你還要忍受一切苦難,忍受打擊,再站起來。有些事情你明知道結果,可你就是無能為力。


後知後覺38508701


遇見平凡的世界純屬偶然,從來沒有看過什麼介紹和推薦,2005年我在一個村子裡一個殘疾人開的小書店淘到的,花了3塊錢,已經非常破了,當時拿回家一口氣看完了,用30多個鐘頭吧,100萬字,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因為我從來不看國內的當代小說(49年以後作品),當時學的法國文學,基本都是歐洲與美國文學作品,還有一些南美洲文學作品,但是看了平凡的世界被震撼了,對我的人生,對生活都產生深遠影響,我至今還在看這部書,並且又買了一本沒有破損的珍藏。平凡的世界可以叫人瞬間安靜下來,可以叫人瞬間遠離塵囂的世界,重新找回曾經的善良與人性,我覺得平凡的世界有多高的文學地位都不為過,他在我的讀書排名裡排在第二位,第一位的讓•雅克•盧梭的懺悔錄。








神秘人TPL


完全沒有過譽。

這樣說吧,平常根本不看書的人,可以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不信的人可以試試。

平常看偶像劇的人,一樣會被這部書改編的電視劇吸引。

這是我在生活中發現的一個有趣現象。

我第一次接觸這部作品,是在父親的廣播中聽過一些片段。語言平實,事件瑣碎,最深的印象就是父母之間老是會討論孫少平這個人物。

真正被吸引到,還是初中一篇閱讀短文節選的一個片段。

到現在那個形象一直都揮之不去。

一顆景瑩而沉重的淚水,和著屋簷上的雨水,無聲的滑落在半碗殘湯泡的黑饃裡。我能真切的體會到,他的喉嚨此時必定被卡住了,被心酸和慚愧噎住了。噎的酸楚欲死,噎到身心惱怒!

這個場景讓我落淚,也讓我心中的火苗蹭蹭高漲。

這本書我連著讀了兩遍,也許是因為自身生長環境和地域上有一定的親近性,也是因為我的父母的形象像極了其中的人物。

苦難,堅守,承擔是這部書的主旋律,何嘗不是我們生活的主旋律?

《平凡的世界》名字起的很隨意,卻很貼切,大氣。

有人說,文風過於絮叨瑣碎,這是真的,因為這才是那個世界真實的模樣。

無論作者有意為之,還是有人認為的實力不濟,這樣的語言交織出來的確實不是絢麗溫柔的錦緞,而是觸感粗糙的老布。

錦緞讓人賞心悅目,冬溫夏清,可心可意。但老布挺括蒼勁,厚重耐磨,質感倍增。

對於這個時代,錦緞並不稀缺,老布卻很增情懷。愈搓磨癒合體舒適,是老布最優良的品質。

小說也是一樣。

文筆,人設,橋段,強加情懷

這些東西寫出來就是美輪美奐的工藝品,遠遠達不到藝術的範疇。

而這部小說中的起伏走勢採取野生原生,完全不對人物加以“關照”安排,而是一切順勢而為,讓他們主動遊離直至走向歸宿。就像憑空從土地裡長出了真實的人物和事件,真切的程度足以讓我的父母像討論村裡一個真實存在的小夥子一樣去討論他們,認可他們。

我相信沒有人相信一部成功的小說中的人物是可以憑空捏造的,尤其是這部小說。

孫少平瞎了一隻眼,孫少安動不動要“捶”

自己的婆姨,孫玉厚對女婿的哀怨,蘭花對二流子老公的鐘愛,婦聯主任一口一個黨,二大敞懷潵著個破鞋……

我們只會懷疑這簡直是實打實的一本回憶錄。最起碼是有真實原型,加上真實事件加工而成的。

一部好的小說,首先要塑造出一個可信的人物,這是大家公認的。

如果人物的形象能夠深入人心,獨特傳神,有血有肉,延伸出的事件情節合情合理,扣人心絃,甚至能夠構架延伸出一個獨立世界,那就完全夠人們將它奉上神壇了。

平凡才是這個世界上覺大部分人的真實寫照,而平凡的人同樣經歷著自己人生中的驚濤駭浪,與命運抗爭,對生活和解,與自己知交。

《平凡的世界》做到了。


糖豆兒愛手工


平凡的世界,第一次讀的時候是在高中,對於一個高中生而言說實話給我的震撼還是蠻大的!天天的把上學當成混日子的我,竟然破天荒的把這本小說看完了。直觀的感覺挺好的,說不出好在哪裡,所以又反覆讀了幾遍才發現原來他寫的就是現實,直觀的感覺這就是日子。


再次讀《平凡的世界》的時候已經上班了,因為喜歡所以我的身邊從來都有一本,前前後後買了十幾本有的送給了朋友有的送給了親人,沒想那麼多感覺好的東西就該和最好的人分享。這個時候再讀這本書的時候完全是另外一種感受,其實生活本來就應該是平淡的同時他又是波瀾起伏的,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成長!

今天已經上班第十一個年頭了,我再次打開了他打算再次看一下人生該怎麼走下去!其實一個作品的好壞不在於說他的詞句有多麼華麗,不在於他站的有多高,而是他能給你帶來什麼,他跟你有沒有關係有沒有給你帶來深遠的影響!不管別人怎麼認為在這裡我要感謝《平凡的世界》感謝路遙!有幸遇到你,不幸錯過你!僅為個人觀點,歡迎點擊關注,一起討論熱門話題!



陋室幽鳴


路遙,感動我們的不是他的寫作技法,而是他偉大的人格力量。

作為一個70後,在孫少平和孫少安的身上都能看到我自己成長的影子。因家境原因上完初中自己輟學,自己供給姐妹兩個上初中、高中、大學,自學考試過兩個專業(漢語言文學和機械設計與製造)、談過向田曉霞一樣的女朋友(呵呵呵,只不過她是村長的女兒)卻無疾而終;15.6歲開始走向社會,自己在建築隊幹過小工、種過花、幹過焊工、出過國打工、自己包過工程、當過小老闆[呲牙][呲牙][呲牙],父母住過8次醫院、在老家蓋了3層小樓房、西安也買了自己的房子、兩個孩子從生下來一直在西安上學生活、現在車也買了。回想我獨自走過的前半生,真的如夢一般。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路遙《平凡的世界》,這句話應該是我們這代人最好的註解。


海洋74


《平凡的世界》是我步入人生社會後主動去讀的一本書。那時是金庸、梁羽生、古龍的武俠作品一統大陸的時代,偶然間見到朋友在讀《平凡的世界》,光看書名就被吸引住了,於是乎我化了三個晚上就將這本書翻了個遍。也許那時年輕,讀後雖說過癮,但也只是讀後就慢慢忘記了。

再次品讀《平凡的世界》是我當兵後。那年流行的是《白鹿原》、《廢都》等,而當時我正是考軍校落榜,於是又將《平凡的世界》讀了一遍。從書中許少平不甘心自己的命運,而又掙脫不了自己的命運,始終在底層的社會中掙扎,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整整一個月裡,我將書翻了三遍,特別是少平最後和師孃在一起的時候,讓人感到命運的無奈。

也許有人會說這本書除了平淡還是平淡,沒有多少寫作的技巧,但真正打動我的就是這份真實。當你代入到書中的情節裡時,什麼技巧都沒了,只有跟著情節,跟著感覺去感受這平凡的世界而又不平凡的世界。後來,當我給兒子推薦這本書時,他只是草草看幾頁就扔在一邊不看了。我不知他是怎麼想的,也許他接受的文化和我們這一代人又不一樣了。

只有經歷文革後,在改革開放初期,想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人,才會在《平凡的世界》裡得到共鳴。這是平凡的人生裡又不甘於平凡的人的吶喊,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一顆不平凡的心。


姜堰新華模配砂輪


我平時很少閱讀,《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我完完整整看完的一部長篇小說。那是09年結婚第二年在外地上班的時候下班看的電子書!我是西北人,所以書中的一些方言我能理解。正如這本書的名字一樣,看似平凡無奇的描寫卻是對生活最真實的體現,很有畫面感!當時就想能不能拍成影視作品,後來還能有了,隨即也看完了整部電視劇。我對其中一段記得非常清楚,就是金波從西藏當兵回來給孫少安講述他和藏族姑娘愛情的那一段。很感人,當時都看哭了。還有就是田曉霞的死,我一直都不能接受,在當時哪個環境和條件下,他們能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是多麼了不起的事啊!雖然後來……但生活就是這樣,充滿著各種不確定。這本書對我來說是神作,個人觀點!


風中耳語71497426


我不是文學圈內人士,我只是一名普通人,不懂那些圈內各種紛爭。我在高中時接觸平凡的世界,先聽廣播連播,覺不過癮,又買書來讀。那本書至今還供在我的書櫥裡。我用“供”而不用“放”,原因是這本書深刻地觸動了我,對於我的三觀的形成起到致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我的人生導師。在幾十年的人生旅程裡,任何艱難時刻的決擇,都有這本書潛移默化的影響。目前為止,我認為這位導師當得還不賴。我由衷地向出身貧寒,身邊缺少人生導師,希望靠自己努力去改變命運的年輕人推薦去讀一讀這本書,你的人生道路必將受益匪淺。


修雲2018


1998年我19歲時,第一次閱讀《平凡的世界》,感覺如大口喝啤酒,很爽。5年之後,我再捧起它讀時,感覺如喝果汁,酸甜味道過後,再也沒什麼後味。又5年,我再一次讀時,已經感到如喝白開水,索然無味。

《平凡的世界》是陝西清澗籍作家路遙(1949年——1992年),於1986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在本質上,該小說講述了一個勵志故事,對農村青年的思想觸動非常大,因此,自出版後,好評不斷。



小說描寫了改革開放初期,農村青年男子孫少安兄弟為了改變自身命運,從農村走向城市,經歷了種種喜怒哀樂,最終過上了別人羨慕的生活。小說於1991年獲得了第3屆茅盾文學獎,路遙從此也成為全國著名作家。

作為一個陝西讀者,除過路遙外,我對這一輩陝西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拜讀過,如陳忠實,賈平凹,高建群等名家,都有優秀的代表作,同樣深受好評。讀他們的作品,如喝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



如果拋開《平凡的世界》講述的故事內容,單純地從文學角度來衡量,我認為,這篇小說確實被評價得過高了,有些名不符實。

比起《白鹿原》,《廢都》,《最後一個匈奴》等小說,《平凡的世界》確實顯得比較平庸,漠視了藝術的真實。除過故事比較勵志,符合時代主旋律外,《平凡的世界》有兩大硬傷。



其一,《平凡的世界》文本語言平鋪直敘,談不上有什麼高超的寫作技巧,對小說創造性的貢獻不大。

80年代中後期,小說敘述語言和寫作手法發生了許多改變,意識流,魔幻主義小說因為更符合表現新時代下人們複雜的心理感受和精神狀態,被廣大作家所接受,同時代作家如王蒙,莫言等人都已經這樣寫作了。

而路遙對這些新手法視而不見,也可以說是他的閱讀視野所限制,他在寫作該小說時,依然用19世紀的已經沒有什麼新意的現實主義手法,用不多的生活體驗,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了這部小說,對小說的推動沒有什麼貢獻。



其二,此小說充滿理想化色彩,對人性本質挖掘深度不夠。小說是貼著大地飛行的藝術,跟現實生活若即若離。

在寫作目的上,是通過人物命運的起伏,來表現一個時代的共性,記錄時代真相,而不是按照個人理想來抒發個人情緒,塑造烏托邦世界。

在這一點上,路遙由於生活閱歷較淺,他寫作《平凡的世界》時才35歲左右,所以,把他筆下的主人公,如孫少安、孫少平兄弟,田曉霞等人物,都塑造成了道德楷模,幾乎沒什麼瑕疵,以至於他們太完美,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



更雷人的是,作家安排主人公之一的孫少平,一個農民出身的煤礦工人,竟然跟才貌出眾的省領導的千金談起了戀愛,這完全是童話模式的臆想,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根本沒有發生的外部條件,完全是作家憑空捏造出來的。

因此,這部小說才被涉世不深的青年人捧上了天,滿足了這些人的意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