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給大家帶來了什麼?你為什麼讀書?

菜鳥飛飛生活記


以前我不喜歡讀書,現在也不是很喜歡的!但平時也會閱讀一些書籍,總比整天打遊戲強一些。

以前不喜歡泡圖書館,全靠我那個室友忽悠,天天陪他去圖書館。(上課、下課、吃飯、圖書館)

對方在認真的學習,我又沒什麼事,最後只能找本書看。

一開始看不下去,幸運的是我們學校有很多繪本,靠那些繪本,我撐了一個月,然後才開始閱讀一些自傳。(繪本和自傳好讀一點,繪本有趣,自傳貼近生活)

補充說一下,室友要考研,而我只是陪他去圖書館而已。原因是我打遊戲輸了,被罰陪他去兩個月圖書館(自己不考)

圖書館最恐怖的一點就是安靜,對於一個靜不下來的人來說,那簡直是地獄般的存在。

不過,圖書館的人也好看。(可能是“腹中有書氣自華”)

兩個月的時間過了,自己就也看了不少書,一天看五六個小時(都是被逼的)

一兩天就能看一本 ,賊快(時間充足),現在一本要一週才能看完(工作比較忙)。

現在想想還是蠻感謝他的,當然煎熬了兩個月,但讀書給我的感受就是,讓人變聰明一些,特別是和人交流的時候:你說你的,反正我理解得了,你別想騙我╮( ̄▽ ̄)╭


排版乾貨


高調的我又來分享了,關於讀書我想講一講我的經歷。

思想可以有多快,一秒鐘,可以從天上到地下,一秒鐘,可以從地球到宇宙,一秒鐘,無所不能。這是我讀書的原因,書無所不能,書有萬物。只要你願意去探索。

小時候讀書,是因為好玩,有趣,是因為童話故事,是因為那些人物故事。保爾柯察金(至今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他們樹立了我們最基本的價值觀。

再大一點是文學,是那些纏綿的愛情,是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讓我們懂得了愛情,懂得了犧牲,懂得了偉大,哪怕我們做不到,但是我們明白了什麼是偉大,並會為他們鼓掌。

到現在初入社會,讀書更多了的是為了技能,為了賺錢,因為錢是萬惡之源,是立身之本。所以哪怕掙不了多少錢,起碼不能被餓死。不然讀那麼多書還沒用起來多虧啊。其實讀書是可以與資本主義掛鉤的,只是你不喜歡而已,你抗拒他,但又不得不屈服於他。但是如果你順從他,瞭解他,擊敗他,你不會為了錢而去求人,一段時間後,你可能也會喜歡上他。所以讀書的話還是要有一部分的功利主義在裡面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這是個對純粹的讀書人不太友好的年代,大家都忙著掙錢,極少有時間坐下來,談談感想,談談文學,談談技藝。再者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意見不能統一,情感上得不到共鳴,就更不可能得到發展和壯大。所謂讀書,差不多就是一個人踽踽獨行吧,沿途風景和感受交給了另一個自己。

愛自己,是要勝過愛他人的。

只有愛己,才有可能去愛人。

愛是世上唯一不可缺少的東西,否則就沒有人了。


愛笑的阿木木


勵學篇

本文以詩的形式勉人讀書,儘管詩中有過分追求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之嫌,但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千百年來久傳不衰,特選錄,以饗讀者。

原文《勵學篇》趙恆

版本一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勵學篇

版本二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題解

宋真宗趙恆

(元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趙德昌,後改趙元休、趙元侃。

勵學篇

註釋

①顏如玉:指美女如玉。 ②六經:古代讀書人必學、科舉考試必考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樂》(失傳)。 ③窗前:古代讀書以背誦為主,須面向牆壁獨立背誦。窗前等於牆前。

宋真宗 勵學篇

賞析

解析一:長期以來,人們的解釋都是沿用原文的意思。詩文的字面意思也十分淺白,不難理解。人生在世,追求的無非是保溫飽的糧食、成富貴的金錢、續姻緣的紅粉佳人、顯身份的車馬隨從。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重教的風氣之下,這些自然可以通過讀書獲得功名之後來實現。人們單單提出其中的兩句具有代表性的物質——黃金和精神——紅顏,來表明讀書的重要和功效。只要是將書讀好了,或者是讀好書,無論是金錢還是美女都會有的,都可以獲得的到。因此,多少後生都是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五經勤向窗前讀”。因此也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的一大景觀“千軍萬馬擠在高考的獨木橋上”。

解析二:此詩常常被人們拿來鼓勵人們讀書,以至於說是“不必講求讀書動機,只要愛讀書,勝於不讀書”。功利名譽能成為讀書的極大動力,但這個動力好比“興奮劑”,對社會發展有利。讀書當然不排斥功利性,但是,當動機高尚的時候,功利就在其中,不必再去求金屋美女而自然會得到;當動機邪惡的時候,不如不讀書。

君子求學讀書,目的是“正己”,再有能力則可以去“正人”,這就是“政者,正也”的意思,是中國文化中“政治”的意思。如果自己能做到“正心”、“誠意”了,那麼,人生的目標也就不會是追求“金屋美女”了。因為“修身”修好了,那麼,就能做到:得到金屋美女不會像范進中舉,失去金屋美女也不會像祥林嫂喪子。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因此,君子還要“知命”,也就是說,君子還能知道:有意追求並不一定就能得到,只要覺得想做、能做、該做,那就不要管過去和將來如何了。只要我們每一步走得都正確而且高興,那麼,我們的一生就永遠正確高興,即使一時走錯,也不會後悔。



青松5698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沒有那麼偉大,讀書帶來知識,信息,消遣放鬆和認識自我。讀書時候的目的不同,帶來的收穫自然也是不一樣。

而我讀書是為了在別人的世界裡觀照自己,尋找自我。通過讀書,用知識去豐盈充沛自己的內心,提升認知。

為了打開視野。因為一個人生活的圈子就那麼大,瞭解的東西就那麼多,所能從事的職業屈指可數。想要了解作家、宇航員、創業者的歷程,通過讀書或許是最方便的。通過別人的世界去豐富認知,發現自己的不足。

讀書帶來辨別能力。在一開始讀書的時候,時常會因為書中的一個觀點,就像如獲珍寶一樣,把它當做人生指南。然而再好的書也有片面之處,再好的觀點也有照顧不到的地方。所以,多讀書給我帶來的就是不會因為一本書,一個觀點,就被左右思想,而是有了主動思考,辨別的能力。

以上就是為什麼讀書的原因!讀書帶來知識、信息、提升認知,打開視野。重要的是,不會隨便看到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就三觀動搖、不能自持。


鐘不白


我喜歡看書,行走坐臥常常帶著一本書,就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讀書。我往往一愣,答不出來,我讀書是為了什麼呢?若說是為了學習知識,為祖國做貢獻,我似乎沒有那麼高尚;若說是為了陶治情操,修身養性,我似乎沒有那麼優雅。也和古人不同,我在書中沒有看到“顏如玉”,沒有看到“黃金屋”,更沒有看到“千鍾粟”。

最初讀書,只是因為興趣,和許多人一樣,吸引我的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我大約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課外閱讀。但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農村,能看到的書是極其有限的,大多是父親不知從哪兒借來的武俠小說和民間故事之類,且讀的很匆忙,因為要還。現在還依稀記得,這些書中居然有一本晚清小說《海上花列傳》,不過我那時根本看不明白。讀的最多的,是毛宗崗評點的《三國演義》,這是家裡唯一的一套完整的書籍,從小學到初中,幾乎讀了幾十遍。

現在想來,早年的這一段讀書經歷,雖然沒能讓我增長多少知識,提高多少能力,但培養了我的閱讀習慣,對我這一興趣愛好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進城上學以後,學校有圖書館,閱讀便成了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後來參加工作,可以自己買書了,就更是讀書不輟,真個是“萬卷縱橫眼欲枯”了。

很多時候,沉浸在書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忘掉了今夕何夕。年齡漸長,我才明白,喜歡讀書,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忘記生活的平淡,忘記自己的庸碌,忘記工作的瑣碎,忘記人際的紛擾,忘記一切煩惱和憂傷……

阿城小說《棋王》裡的“棋呆子”王一生說“何以解憂,唯有象棋”,我卻要說“何以解憂,唯有讀書”。曹操排遣憂愁,要靠美酒;“棋呆子”排遣憂愁,要靠象棋。對於我,讀書就是排憂解愁的最好方式。書籍給了我力量和勇氣,讓我可以面對挫折和痛苦。不知道有多少次,當我情緒低落的時候,捧上一本好書,就進入了另一個廣闊的天地。是啊,世界那麼大,我的這一點煩惱又算的了什麼!

王一生在象棋大戰後悟出了一個道理:“人活著,還得有點什麼……”是的,我只是一個平凡之人,可是也應該有點追求。於是,工作之餘,就申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因為喜歡陸游的那句詩,就起名叫“萬卷縱橫眼欲枯”。閒暇時刻,就把自己讀書的一點感受記錄下來。雖然文字很稚嫩,關注的人也很少,但若能偶爾引發同好者的會心一笑,便也算我作出了點什麼吧。


萬卷縱橫眼欲枯


🌹讀書吧朋友!讀來的知識——永遠是自已的;積累的才學——伴隨自己的終生。

📒讀來的知識,伴隨時光的腳步,或左右逢源;或時而交融;或彼此彌補……將求知推向一個又一個新的起點。

📔閱讀優秀讀物,不但能學到書中的知識,而且優秀作品的背後,充滿著鮮為人知的故事,更能激發閱讀的興趣和慾望。有利於拓展知識面,豐富閱歷。

📒優秀的古詩詞和名篇,演繹和派生出了許多字、詞及寫作方面的故事和趣聞。如:推敲、“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曹植七步詩的由來;駱賓王七歲寫就《詠鵝》;白居易十六歲應試時寫成《賦得古原草送別》——哄傳都城長安,其姓名“白居易”被調侃成一句“長安米貴,居大不易”的文壇佳話……

📔朋友!閱讀時瞭解這些軼聞趣事,是讀書的意外收穫,增添了與人交流的談資。

📒這類文字背後的軼趣故事,在近現代文學史上更是不勝枚舉。毛澤東的名詞《沁園春.雪》於1936年冬在陝北寫就,為何於1945年的“重慶談判”時公開發表?小學課文《小英雄雨來》是怎樣三易其名的?語言藝術家老舍的一篇幾百字的小散文——《養花》,修改了32遍。作家周立波為準確描寫人物表情,多次對著鏡子寫作。蒙古族作家烏蘭巴乾的長篇小說《草原烽火》多次增刪,挑著擔子去北京送稿。

📔眾所周知,閆肅是著名藝術家,詞作家(2016年2月病逝),應邀為電視劇《西遊記》寫主題歌的歌詞,

,靈感來了,“道”就是“路”呀,聯想魯迅筆下的“路”,一下子寫就:“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可謂妙手偶得。

📔朋友!年輕時都讀過長篇小說《林海雪原》,書的原名為《林海雪原剿匪記》。送審時,編輯覺得太直白,赤裸裸的把內容亮給了讀者,去掉了“剿匪記”三個字,這樣顯得含蓄,更具文學色彩。一部《林海雪原》,引發出好多版本的《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及座山雕和楊子榮的傳奇。

📔朋友!名著名篇背後的故事,力透原著,流傳久遠,搜索不盡,挖掘不窮,為歷代文人寫作的內容,系眾多學者演講的話題。品三國,評水滸,新意紛呈。一首《長恨歌》,爭吵得面紅耳赤;一部《紅樓夢》,派生出眾多紅學家。

📚朋友們,讀書吧!書裡有黃金→讀者必得;書後有白銀→意外收穫!


笑看東籬


人生最有價值的行為是什麼?就是讀書!

唯有讀書,人的思想境界才能達到絕對的高度!

讀書,能夠掌握各種知識,對萬事萬物,有足夠的認識,就會有深徹的辨別、判斷能力,當你謀大事時,就能夠為自己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

人類歷史數千年,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下了豐富的經驗知識、教訓。當你通讀歷史,你就能夠從書中吸取先人留下的經驗智慧以及教訓,指導自己如何去面對殘酷的現實,你能夠面對一切事物,處變不驚,穩若泰山,就能夠高瞻遠矚,一覽眾山小。你就能夠在強手如林之中脫穎而出、你能夠戰勝一切困難及一切敵人,你就是王者!

讀書,你就能夠獲取破解一切難題的能力,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你就能夠所向披靡、百戰不殆!

讀書,就能夠掌握、運用自然法則,四時往復、天地循環皆為你所用,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儒家追究的內聖外王的境界,就是掌握知識、認識天地自然,以至於窺破天機、看透人性!

讀書,是人生、人世間最有價值的行為!





易天道長


讀書給大家帶來了什麼?

一首宋朝皇帝《勵學篇》詩概全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在古代,只有通過十年寒窗苦讀,一朝皇榜錄取,從此平步青雲,擺脫貧賤生活。

現在,社會工種得到發展,即使錄取不到中央地方,也能憑一技之長獲取富貴,終身不受貧困之苦,如果再學上一些理論知識呢?如虎添翼,更能展現專業魅力。單憑讀書二字,足能窺探出其充滿謙遜,自強的氣息,豈可廢而忘失之?

我為什麼讀書呢?

這已經不是周總理那個需要他“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時代了。

我讀書的目的很渺小,讀書能使我開智;對自己不能觸及到的人,事物,空間有充足的認識,能辨別世間上的好壞,善惡,忠奸,是非而已。

讀書能使我知恥;華夏文明不同於世界其他國家,立足當下,華夏文化史記源於對子孫以史為鑑,不走同樣的絕路,讓我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為。

讀書能使我明禮;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聞,非禮勿用,在各自利益體系完善獨立中,我們通過讀書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高度文明行為,為創建高級文明社會創造自己的作用。

讀書能使我識人;在利益當先的經濟時代,獨自一人是成不了事的,只有借鑑前輩們總結的智慧,讓我能依樣畫葫蘆,在最短的時間以最近的路程以最快的辦法到達我想要的目標。

讀書能使人自覺;從善如流,見賢思齊,避免自己誤入歧途,以讀書尋找標杆,警戒自己!

讀書是與智者智慧交流,是摘取成功者成功果實的最佳途徑,在這個過程中,我很享受,很有力量!

願更多的小夥伴喜歡讀書,為文明社會貢獻出自己最偉大,最高尚,最蓬勃的力量!



塗非山人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說這個問題。

我是理科生,從前些年開始讀一些文史類的書籍,在那之前只零星看過《誅仙》等網絡小說。

我覺得看書後的一個變化是表達能力增強了,不僅是文字表達,對口頭表達的提升也幫助很大。

讀書前寫作對我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現在在公眾號寫一些文章,大部分時候都覺得水到渠成,偶爾還能有些文采。

至於口頭表達能力,我自己倒沒有什麼感覺,是親戚朋友跟我說的。我之前比較內向,腦子裡的意思往往只表達一半,雖然別人也能聽懂,總覺得自己說得不夠好。後來不僅能更清楚地表達,甚至更有條理、更有邏輯,偶爾冒出一兩句有意思的話。

讀書還能讓人變得寬容。我讀了毛姆的小說,從中看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性,讀了一些心理學書籍,從中瞭解了各種心理障礙或疾病......這些會幫助我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以前看不慣的人或事。

讀書也能塑造人強大健康的心理。知識就像肌肉一樣,能給人帶來自信。另一方面,經典深刻的好書能讓人更加透徹地瞭解生活和人生,能讓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讓我們的精神變得更強大。


黑白的觸動


因為自己還在讀大學的原因,平時也會有多一點的時間來讀書,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因此對於這個話題我比較有話講。

我想你更想知道的是,通過閱讀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吧。

修養,摸不著卻是看得見的東西,一個有修養的人,行為大方得體,談吐優雅風趣,文質彬彬,一副謙謙君子的樣子。這樣的修養,試問誰不喜歡呢?

如果問讀書能贈與我們最大的好處是什麼?我想,毫無疑問是心靈的澆灌。

一個人大多數時間都是孤獨的,沒有人整天整夜的陪著你,即使整天整夜陪著你,倘若你不想讓他走進你的內心,那麼你依舊是孤獨的。

而讀書則是一個由內向外的過程,你會將自己的心事,喜好,興趣,情緒等等寄託在字裡行間,你會將書中人物與自己聯繫到一起,遇不平則滿腔憤怒,遇美景則滿目歡喜,遇才子佳人則傾心。

這就是讀書所帶給你的,有悲有喜,有怨恨也有仰慕。久而久之,你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何為良性循環?即書與自己的循環。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你將自己的心事寄之於字裡行間,想必,你所閱之文,也會回饋給你一個全新的天地。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你堅持閱讀,博覽群書,你的閱讀面將會開闊你的眼界。

讀的書足夠多的時候,你會傷春悲秋,你會吟詩作對,你會漸漸的有表達慾望,渴望將自己的心事付諸筆墨,這樣你的文學修養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加油共勉

我是微信公眾號莫負此時物的簽約作者蕭寒

我在那等你們來傾聽我的心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