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IP明星演員只是一時 只有品質才能“留得住”觀眾

原標題:只有品質才能“留得住”人氣(藝海觀瀾·文藝創作如何強起來②) ——談“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

大IP、明星演員只能吸引短暫的注意力,只有優秀的創作質量才能留住觀眾持久的注意力

最近,一些翻拍劇接連上線。翻拍經典有天然的話題度。話題度有了,口碑如何?遺憾的是,有的作品口碑並不理想,在評分網站上,評分都在6分以下,其中有一部更是被打出3.4的低分。

翻拍免不了要與前作對比,珠玉在前,觀眾的期待值已被拉高。隨著視聽技術進步和觀眾群體迭代,經典翻拍本可推陳出新。觀眾不買賬,不是因為劇情、人物設定變了,而是因為這個“變”不夠合理、完成度不高。追根究底,還是質量的問題。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精神文化產品極大豐富。電影年產量由改革開放初期的不足50部增長到2018年的超1000部,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電視劇1978年的產量只有8部單本劇,2018年則達323部、13726集,連年穩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互聯網也在提供更加多樣甚至是海量的文化產品——網絡小說、網絡劇、短視頻等等,人們的文化選擇多了、渠道多了、成本低了。如美國管理學教授達文波特在《注意力經濟》一書中的著名論斷,在海量文化內容面前,“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這不僅是對文化消費者來說,也是對文藝創作者而言。

互聯網時代,文藝創作者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即如何迅速抓住讀者觀眾的注意力,在眾多選擇面前一眼相中你的作品。以影視行業為例,為了吸引注意力、獲取流量,創作者開始在“賣相”上下功夫,或是改編有眾多“粉絲”基礎的網絡小說,或是翻拍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或是重金邀約幾位當紅明星加盟,以求提高作品關注度,爭取觀眾的青眼相加。

然而,“爭得來”靠包裝,“留得住”還得靠質量。這就如同商家開店,有了漂亮的招牌,還得有過硬的產品,否則就算把顧客招徠進門,顧客也只能空手而歸。事實上,哪怕是大IP、明星演員也只能吸引短暫的注意力,只有優秀的創作質量才能留住觀眾持久的注意力。

我國當前文藝創作的體量很大,質量也正在逐步提升,但仍然“有高原缺高峰”,這值得創作者深入反思。

互聯網帶來的改變很多,但對於文藝創作來說,為讀者觀眾提供優質精神文化食糧的使命是不變的。“賣相”的功夫可以做,但質量才是真正的“賣點”,深入生活、打磨劇本、精心製作,創作的功夫一點都不能省。妄想走捷徑,只能製作出“一次性消費品”,作品不會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在任何時代,創作者都應有打造藝術精品的信念,創作都需要“磨”出真實、“磨”出力作的精神。

互聯網是外部環境,也是技術手段。外部環境不一定改變創作本質,技術手段卻可助力提高創作質量。互聯網這一新興媒介超越傳統媒介如紙張、電視屏幕的“隔”,讓創作者和讀者觀眾同處於一張“網”上,縮短甚至抹去時空距離,實現即時交流。以網絡文學為例,正是在億萬讀者和千萬作者的相互砥礪下,網絡文學的內容和形式迅速進化,成就了這一東方文化奇觀。在網絡視頻網站上,觀眾同樣可以通過發送彈幕、打分發表意見,創作者則可通過數據分析瞭解觀眾的審美習慣、需求和期待,進而對作品做出修改調整。讀者觀眾時時刻刻關心你的創作,言之諄諄提意見,這對創作者來說是莫大的幸福,又怎能辜負他們的期待?!由於交流的暢通無阻,這是古往今來創作者最有可能尋找到他的“理想讀者”“理想觀眾”的時代。

噱頭或許能“爭得來”流量,但只有品質才能“留得住”人氣。留得住才意味著人們接受並享受了文藝,文藝才實現了創作初心,也才可能擁有長久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