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王朝的李雲龍是誰?細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前世今生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麼有勁的話是山東兗州人陳湯說的。

西漢末年,漢室衰微,對西域控制力減弱。北匈奴的一支郅支單于,不顧漢政府對西域的管理,擅自開啟兼併戰爭。為凸現自己在西域的霸主地位,竟然向漢政府要回在長安當人質的兒子。更過分的是漢政府同意後,郅支單于出於炫耀武力目的,殘忍殺害了送質子回北匈奴的漢政府使者和500名護軍。漢政府苦於無力,毫無反應。郅支單于氣焰喧囂一時。

西漢王朝的李雲龍是誰?細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前世今生

9年後,郅支單于所部面臨分裂,仇敵環伺。身為漢政府西域都護府副校尉的陳湯認為機不可失,於是策動正校尉甘延壽,計劃假造皇帝開戰詔書,召集各地屯墾官兵和烏孫國鐵騎共四萬人突襲郅支單于。矯詔是大罪,有可能禍及全家,甘延壽開始並不同意。陳湯全力說服他:如果彙報長安來回數月,且假如朝議上文官大臣們不同意出兵,咱們豈不坐失戰機?這是國家邊疆管理者應該做的嗎?將在外應該便宜行事啊!甘長官勉強同意了這場由副手策動的豪賭。

進攻很順利,斬殺單于和親隨1500人,一方面把郅支單于首級送長安報捷,一方面把其數萬人口分散到周邊各國,土地收歸都護府管理。說實在話,勝利難掩陳湯副校尉的心虛。陳湯給朝廷的捷報大打太極,虛實結合,歸功勞於天子,示深意於國家,妙筆生花寫到:“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讀罷這段話,足以使人兩眼生光、熱血沸騰。

西漢王朝的李雲龍是誰?細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前世今生

但是朝廷的反應比較出乎陳湯和大多數人的意料。以宰相匡衡(陳湯的山東老鄉,棗莊人,鑿壁偷光的那位勵志榜樣)為代表的文臣,認為未經請示竟敢矯詔動兵,此風不可長,堅決要求嚴懲陳湯,所謂不可以功害法。連準備逮捕陳湯、甘延壽的部隊都準備好了。漢元帝對此事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他力排眾議,封陳湯關內侯,但是待遇從2000石減為300石,以示懲戒。不久元帝病逝,成帝新立,陳湯的運氣也用完了。

匡衡舊事重提,年輕的成帝把陳湯奪爵、罷官、下獄,一貶甘肅敦煌,再貶寧夏固原。後匈奴進攻,漢軍抵擋無力無方,屢屢落敗。大將軍王鳳靈光乍現,“好像咱們漢帝國還有個壓箱底的寶貝啊!”於是提議應該重新啟用陳湯。湯以待罪之身任漢軍總參謀長,一番運籌,漢軍大勝,匈奴退,陳湯遂回受貶地繼續服罪。漢哀帝繼位,有人為陳湯不平,皇帝召回湯,湯回家不久病死,總算是生入長安城了。湯死後幾年終得平反,被追封諡號:破胡壯侯,破胡好理解,但這個“壯”實在是大有意味的。諡法中“壯”的意思大概有:威德剛武曰壯,赫圍克服曰壯,死於原野曰壯,勝敵克亂曰壯,好力致勇曰壯,屢行征伐曰壯,武而不遂曰壯,武德剛毅曰壯,非禮弗履曰壯。尤其非禮弗履,是勸誡君子行事不可逾越法度的意思。但弔詭的是,為忠臣陳湯主持平反的人是篡位的王莽。

後世對陳湯的評價不一,有認為罰當其罪,更多人認為他:苟利國家,不避福禍。

西漢王朝的李雲龍是誰?細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前世今生

西漢王朝的李雲龍是誰?細說“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前世今生

(圖片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