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業二八現象,專業化是分水嶺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則(定律)也叫巴萊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華稅學院 | 律師業二八現象,專業化是分水嶺

美國紐約有一家律所——Wachtell Lipton Rosen & Katz,規模不是最大,創收不是最高,卻被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招聘排行榜Vault 列為法律行業第一,這家所由4個紐約畢業的大學生在1965年創辦,全所二百多人律師,總收入接近10億美元,人均營收300萬美元,合夥人平均收益600萬美元,是美國盈利率最高的律師事務所。

高收益來自於高度的專業化,該所在創辦之初,就堅定不移地走專業化發展道路,Wachtell 在公司領域長期居於第一,是公司領域特別是公司的併購重組,又特別是防止惡意併購領域的超級大所。

這家律所通常只做十億美金以上的併購案,所做案例常常成為業界典範。創辦開始,律所的客戶資源有限,有家客戶的費用佔到全所收入的70%,但創始合夥人不認可這家客戶的企業文化,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在第二年合同屆滿時拒絕繼續提供服務。

律所發展至今,很少進行市場宣傳或推廣,但在業界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少客戶慕名而來,不是因為有多瞭解或多喜歡這家律所,而是害怕競爭對手把他們請了去。

中國的律師業起步雖晚,但是也不乏成功案例,一是以金杜、君合、中倫等為代表知名大所,成立較早,多以資本、跨境業務等“高端業務”作為切入點,專業性非常強,因此大多非訴業務為主;另一類是以華稅等為代表的精品所,小而美,在稅法等某個專業細分領域做得最早,堅持不懈,最終形成絕對專業優勢。

其實,橫向的業務領域並無優劣之分,傳統業務做到極致也可以取得特殊的優勢,專業化的核心在於業務的深度,一家律所(律師)應該在一個或幾個領域上深耕,用專業度和時間獲得市場認可,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成為頂級專業律師,大體有兩個路徑,一是取得較高的門檻,進入某個頂級專業所,通常是“頂級法學院碩博+各種專業資格+通過層層面試”,經過15年以上發展成為核心合夥人;另一個路徑是,發掘市場法律新需求、新機遇,儘早介入,毫無疑問,第二個方式可能更容易成功,或者更適合大部分律師。

情形1:別人沒有做的,我在做;

情形2:別人不會做的,我可以做;

情形3:別人在做的,我做的更好;

情形4:所有人都在做的,我做得最好;

有些領域雖然專業門檻高,但是假以時日,會有大量優秀的人融入,並不存在實質的障礙。相比較於第3、4種情形,第一種情形顯然更容易成功,律師應該找到市場的需求點,並且未來需求穩定、市場容量足夠大,同時還需要較高的專業門檻。

目前符合這一條件的,涉稅法律服務是為數不多的一個,也是目前公認的藍海領域。其背景是,國家大力推進稅收法治化,用法律來科學界定國家與納稅人等方面的利益關係,推進稅收徵管、司法領域的法治化成為歷史的必然。這一變化,對於國家、社會包括律師本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華稅學院 | 律師業二八現象,專業化是分水嶺

未來中國涉稅法律服務市場可以容納3-5萬名稅務/涉稅律師,相比較傳統律師、稅務師、註冊會計師等,稅務律師具備稅收相關法律和財務知識複合專業背景,在稅務爭議解決等諸多領域具有不可取代性,具有天然的優勢!

同時,也需要指出的是,成為一名合格的稅務律師並非易事,不僅需要複合型的專業背景,更需要長期的歷練,積累經驗,形成自己的“絕活”,所有這些都不是可以速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