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績與未來的選項中魯能做了什麼選擇?

追風羽


在成績與未來的皆顧方面,我認識魯能的李霄鵬指導做的是非常好的。既保證了雙線作戰的成績目前看非常說的過去,又給了年輕球員鍛鍊和自我展示的機會,效果非常不錯。

有很多媒體和所謂的魯能球迷,總嫌李指導用人保守,更希望魯能再來次激進的青春風暴,否則就彷彿球隊和俱樂部沒為未來的似的,我認為這才是大錯特錯的想法。

有人總是拿滕卡特說事,但事實就證明了滕在魯能非常的不成功,雖然也強推了幾個年輕球員,但以這幾個人以後的發展規跡來看,滕的眼光真不咋的,強趕鴨子上架是沒什麼用的。再不下課,魯能真有可能就在中甲混了。

還有人以周海濱、劉金東、崔鵬他們出道時間說事,這就更滑稽了。先不說個人天賦和努力程度不同,單就目前的比賽強度來講,與那時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單看外援的名氣和水平吧。

還有一點,魯能年輕球員多,但水平均衡,沒有個別很突出的,那麼如何選擇也是個問題。不像其他隊,就那麼一兩個好的可勁用,當然更容易出頭。

魯能有成為百年俱樂部宏偉目標,自然也會有每個階段的自我定位和發展模式,李指導做為球隊的功勳和自家孩子,更會為整體和長遠來謀劃和施實,這是那些打短工的外教無法比的。

魯能就是不缺後備人才。




無劍的劍客


當一向以青訓著稱的山東魯能也開始應付U23政策,不免讓人唏噓。作為最好的青訓俱樂部之一的山東魯能,卻無法持續輸出新生力量,這到底是魯能泰山之不幸還是中國足球之殤?

U23球員出場時間持續被壓縮

中國足協為何推出U23政策,大家都心知肚明。當政策出臺的時候,最高興的莫過於魯能球迷了吧。一向要青訓著稱的山東魯能,挑選幾個有實力的球員應該不難吧?在U23球員的使用上,魯能雖然算不上最好的,但是執行力度還算不錯。馬加特時候,一般首發兩人,沒有特殊情況,半場會換下一個,另一個至少有接近七十分鐘的時間。第三個時間一般也會有十分鐘以上。


於是劉軍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出現在了魯能的首發陣容中,沒有特別的情況劉軍帥甚至能夠打滿全場,即便是被換下,那也是半場之後的事情。但是如今的劉軍帥漸漸在魯能失去了位置,他的後腰,已經被老將周海濱、崔鵬所取代。

到了李霄鵬時代,U23球員的上場時間就漸漸的被壓縮了,李指導的球隊則改變了策略:基本上首發兩人的時候,二十五分鐘左右會換下一個。半場換下另一個,最後時候換上一個。從絕對時間上看,減少了不少,大約一半的出場時間。


在主場對陣卓爾的比賽就表現的非常明顯,第36分鐘,首發登場的田鑫被另一名U23球員段劉愚換下,結果到了63分鐘,替換上場的段劉愚又被周海濱換下,比賽第75分鐘,趙劍非替換上場。三名U23球員一共出場了不到90分鐘。

如今的山東魯能,在U23使用上,難免有應付之嫌。

“過期”的U23球員何去何從?

除了U23球員上場時間被壓縮之外,對過期的U23使用也存在著不小的爭議。從新政出臺之後,魯能對於年輕球員的使用始終處於紅線上,魯能的U23球員基本上都在23歲這個線上,第一年,重用崔巍;第二年是劉洋、劉軍帥;今年則是陳科睿、李海龍。一年之後,失去了政策保護,已經“過期”的球員又該何去何從?


趙劍非精妙傳中

再來看魯能的人員名單,已經失去政策保護的球員,除了劉洋之外,基本上都被排除在球隊的陣容之外。上個賽季的陳哲超被譽為是最具有潛力的年輕後腰,但是沒有了政策保護的他在魯能也沒有了位置,不得不遠走亞太。


如今中超大環境下,說是“軍備競賽”或許也不為過,紛紛購買大牌外援,在保證球隊的主力框架下,為了獲得聯賽冠軍,為了獲得亞冠資格,為了保級……年輕球員真的還有成長空間嗎?大牌外援配上經驗更豐富的老將,幾乎就是各個球隊的主力框架,如此哪個球隊敢於重用後起之秀呢?

上個賽季,劉軍帥、劉洋、姚均晟陳哲超、李海龍這五人符合條件,如今到了2019年,這五人當中只有李海龍還符合U23球員的身份,除了劉洋能打上主力之外,其他人根本無法在魯能立足。

成績和青訓,該如何選擇?

這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尷尬的選擇,更是讓一名教練處於兩難的境地。在如今的中超大環境下,成績和青訓猶如“魚和熊掌”,兩者看上去不可兼得。為了成績,就無法保證年輕球員的出場時間,無法保證出場時間,年輕球員又如何取得進步呢?


如今擺在魯能面前的就是這個問題,李霄鵬指導上任以來,重用老將一直被人質疑,周海濱,崔鵬等老將輪番得到機會,但是年輕球員卻很難覓得出場機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預備隊的射手王成源。成源在預備隊一直表現非常好,但是卻很難在正式比賽中出場,魯能的主力位置或者是替補陣容中,根本沒有他的一席之地。

回想起當初的騰卡特,大膽啟用93一代,颳起了一場青春風暴,騰卡特的這種做法或許太激進,但是至少說明沒有壓制年輕球員,如今的大環境下,年輕球員被壓制的太過嚴重。一邊在抱怨中國沒有青訓,沒有後起之秀,一邊卻在不斷的壓制年輕球員的成長,看似矛盾,卻是最殘酷的現實。


有些事情,看似很奇怪,但是很多人心裡也都明白,成績、短時間的成績與長遠發展,到底該如何抉擇?這或許永遠都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

希望和幻滅,U23路在何方?

魯能的目標是打造百年俱樂部,因此做好青訓是魯能的一大重點之一,坐擁全國最好青訓的山東魯能,對於U23新政本來是受益的,但是新的一期的U23國家隊,山東魯能竟然沒有一人入選。



所以在青訓中,如何持續輸出高質量的年輕球員是魯能需要考慮的問題,同時輸出的年輕球員如何利用好,如何讓他們有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更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從青訓中脫穎而出,給了年輕球員無限的希望,但是始終踢不出來,又讓年輕球員看不到出路……


綠蔭小萌新


就比賽結果而言,祝賀魯能贏得了比賽的勝利,但瑕不掩瑜。對於比賽中的用人及戰術設計要有清醒的認識。

針對U23政策

魯能教練組對於這一政策的執行現在看來是走向了一個極端,賽季初堅持首發兩人然後半場20多分鐘被換下,最後幾分鐘換上最後一個完成任務,到現在的首發一人半場多U23換U23然後再給十幾二十分鐘時間被老將換下,到最後在完成換人任務。縱觀這兩種對政策用人的使用方式可以發現一個現象,無論U23球員表現好壞,最多給予20多分鐘的表現時間就會被換下。這種用人方式是否欠妥當,年輕球員需要更多的比賽時間來進行提高糾錯,但是現在完全成了應付政策的投機取巧。魯能教練組對外宣稱為轉態論,但U23球員上場後表現出來的狀態很富有激情,一定時間內還帶動了比賽節奏,但往往被很快換下的結果是和宣稱的為狀態論相符嗎?魯能教練組現在對於年輕球員的培養使用沒有清晰合理的規劃,這是對未來的託大。

戰術設計的保守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現在已經不適用與魯能,簡單論點,是被動防守還是主動控球配合節省體力。魯能的比賽一旦領先往往就會選擇讓出球權,增加防守人員,全力被動防守,伺機打反擊。那麼就會看到場面上魯能會被壓制,各種險情不斷。單就這場與卓爾一戰,魯能的反擊可以說是打的差強人意,往往創造出了機會,但人員的跟進不到位,浪費了反擊機會。完全暴露出體能不足的問題,想著消耗別人但也消耗完了自己。馬加特時代魯能從不存在體能不足的問題,不要說受亞冠拖累。任何一支成熟的球隊都會在多線作戰的情況下依然做好體能觀。況且,魯能一直對外宣稱輪換。打弱隊勉強守下勝局,打強隊時還會有這種勉強嗎?還有於大連一戰那支離破碎的比賽節奏,魯能的防守反擊根本沒打出來,長此以往下去讓球員的身體記憶成為習慣就是很大的隱患。這是需要教練組驚醒的!

魯能需要根據自身實力明確賽季目標,在這個大框架下添補人員培養使用計劃,戰術體系設計環節,這樣的魯能才是未來大有可期的。


追風羽


施密特把國安打造成一臺精密運轉的德式機器,深深地烙下了德國印記,即使是個別位置更換了零件,即使有球員更換,球員也會在球隊整個體系下踢球而不會遊離於體系之外,自然就不會影響整臺機器的精密運轉!這才是國安最令人佩服的地方!魯能應該借鑑之,應該先重新確認一下戰術打法,統一各個年齡段球隊打法,這才是當務之急!



太陽陽光113255417


U23政策本身就是奇葩,是中國特色足球。國外的不說,就國內,鄭智、李金羽、孫繼海、李宵鵬、周海濱、鄧卓祥、韓鵬、武磊、李維峰等等若干不都是年少成名,沒靠什麼政策。關鍵是實力,只要是金子就會發光。再說,足球是集體項目,綜觀世界足壇,有哪傢俱樂部的青訓球員整批成材。如果真愛魯能,就讓我們用陽光、包容之心加油鼓勁,不要枉加猜測,擾亂軍心,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