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帶尺,腳下有路,說話是門藝術;那麼優秀的你,別輸在說話上

嘴上帶尺,腳下有路,說話是門藝術;那麼優秀的你,別輸在說話上

鬼谷書院,讓經典開啟智慧

在生活中,總有人掌握不好說話的分寸,不該說的話說個沒完,該說的話反倒惜語如金。鬼谷子認為,嘴巴是一個人宣洩情感的門戶,要注意開合,把有益的話、動聽的話說出來,把有害的話、得罪人的話藏在肚子裡。不會說話、行事魯莽的人,很難處理好人際關係。

鬼谷子講: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制之以出入。

捭闔是萬事萬物的變化的基本規律,也是遊說之中必須遵循的道理,所以,一定要預先周詳地研究陰陽開合變化的規律,吉凶存亡的關鍵全系與一捭一闔之間。口心靈的門戶,心是精神的主宰。

人們的志向、慾望、思慮、智謀等,都通過這個門戶說出來。所以,要用捭闔之道來管住自己的嘴巴,審慎表達。

嘴上帶尺,腳下有路,說話是門藝術;那麼優秀的你,別輸在說話上

有個名叫劉七的人過生日,請了四個朋友張三、李四、王五、趙六來家裡吃晚飯。傍晚的時候,張三、李四、王五都陸續來了,可是快到開席時,還不見趙六的蹤影。

劉七在門口翹首等待,有點著急,就自言自語說:“唉,該來的咋還不來呢?”這話被旁邊的張三聽見了,心裡犯嘀咕:那我是不該來的了。於是,他找了個理由,氣憤地走了。李四問劉七:“張三咋走了呢?”劉七也感到莫名其妙,就說:“唉,不該走的走了!”李四一聽也不高興了,心想我大概是該走的人,於是不辭而別。

劉七不明所以,就委屈地對王五說:“你看,我又不是說他倆!”王五一聽,也起了疑心:那他說的肯定是我了,便也站起來走了。這時,趙六剛好進來,正生著悶氣的劉七就向他抱怨:“你呀,來得真不是時候!”趙六一聽,氣得轉身就走。劉七怔怔地看著滿桌的酒菜,自語道:“唉,我的話哪兒說錯了?”

故事中的劉七雖然不是有意要得罪朋友,但他說的話卻極易讓人產生誤會,最終把朋友一個個都得罪了,自己還矇在鼓裡,真是可憐得讓人同情。

所以我們在說話之前一定要“過腦子”,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能隨口亂說。

嘴上帶尺,腳下有路,說話是門藝術;那麼優秀的你,別輸在說話上

西漢有一位將軍叫灌夫,他勇猛善戰,很受大將軍竇嬰的賞識。但是,灌夫是個魯莽的人,性格過於急躁。有一次,丞相田蚡舉辦婚宴,滿朝大臣都去賀喜。

宴會上,灌夫向田蚡敬酒,田蚡不喝。灌夫忍著氣,又向灌賢敬酒,灌賢正跟將軍程不識交頭接耳地說話。灌夫的怒火正無處發洩,便大罵道:“我平日看程不識一錢不值,你居然還貼著他的耳朵說話!”田蚡見灌夫罵人,立即下令把他逮捕。有人勸灌夫向田蚡磕頭賠罪,他不肯,反而大罵田蚡。

田蚡是皇帝的舅舅,豈能善罷甘休。不久,灌夫就被他羅織罪名處死了。

灌夫“醉而生嗔”,痛罵丞相田蚡,確實是圖了一時之快,但也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不同的說話水平和說話方式,給對方帶來的感受就會有所不同,所獲得的效果和回報也會大不相同。

嘴上帶尺,腳下有路,說話是門藝術;那麼優秀的你,別輸在說話上

還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理髮師傅帶了個徒弟。徒弟學藝三個月後,這天正式上崗,他給第一位顧客理完髮,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留得太長。”徒弟不語。師傅在一旁笑著解釋:“頭髮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顧客聽罷,高興而去。

徒弟給第二位顧客理完髮,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剪得太短。”徒弟無語。師傅笑著解釋:“頭髮短,使您顯得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顧客聽了,欣喜而去。

徒弟給第三位顧客理完髮,顧客一邊交錢一邊笑道:“花的時間挺長。”徒弟無言。師傅笑著解釋:“為‘首腦’多花點兒時間很有必要,您難道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面書生嗎?”顧客聽罷,大笑而去。

徒弟給第四位顧客理完髮,顧客一邊付款一邊笑道:“動作挺利索,20分鐘就解決問題。”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語。師傅笑著搶答:“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時間和金錢,您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歡笑告辭。

晚上打烊後,徒弟怯怯地問師傅:“您為什麼處處替我說話?反過來,我沒一次做對過。”師傅寬厚地笑道:“不錯,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兩重性,有對有錯,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顧客面前鼓勵你,作用有二:對顧客來說,是討人家喜歡,因為誰都愛聽吉言;對你而言,既是鼓勵又是鞭策,因為萬事開頭難,我希望你以後把活做得更加漂亮。”徒弟很受感動,從此,他越發刻苦學藝。日復一日,徒弟的技藝日益精湛。

嘴上帶尺,腳下有路,說話是門藝術;那麼優秀的你,別輸在說話上

良好的說話技巧,能夠為你贏得更好的人緣和更多的機會,讓你感受到更多的輕鬆和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