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五一改為去農村勞動體驗節,你贊同嗎?

竹籬茆舍墨客


又是一年“五一”勞動節,是勞動人民自己的節日,是勞動者的節日。可是,我國的農民,自建國以來,都沒有能夠享受一下自己的勞動節日。

農民是我國最大的勞動者群體,他們何時才能享受“五一”勞動節這個簡單不復雜的待遇呢?

村村樂之前採訪過很多站長,就如他們所說:“我們農民從來不過節,也沒有假期,尤其五一期間,我們是最忙碌,假期是你們城裡人的待遇,我們沒有”。

這看似普通的簡單對話,是8億農民的心聲,農民是沒有假期的……

“農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頂著火紅的太陽一直忙碌的勞動農民,他們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創造著美好的明天,疲憊不堪的身體被長期的勞動壓彎的腰,這就是辛勤勞作的農民。

可是他們還是無怨無悔的每天忙碌著,農民,辛苦勞累的農民,什麼時候才能也像城裡人那樣享受國家法定節假日,過一下屬於自己的五一勞動節,勞動的農民才是最感動,最美的人。

“五一”國際勞動節,中國農民的節日在哪裡?

中國農民沒有假期,他們是全國最美麗的勞動者,向你們致敬——勞動最光榮!!!




戶外農村小劉


能提這個問題的人,要麼是有錢人每天閒著的,要麼是沒工作但有錢人養著的,就像我們每天都是為了生活費奔跑,為了孩子的學費奔跑,焦頭爛額的,好不容易到了五一勞動節休息休息,放鬆放鬆心情,帶孩子跑跑,怎麼又跑去農村幹農活了?我爸爸媽媽包括我就是農村的,我們真是幹夠了,你們白領,城裡人可以體驗一下但是不能改成這樣,如果你們想體驗一下可以聯繫我,不要錢包吃包住,體驗一年幾十年都可以,人多的話可以組團來,但是也有產量的,不能偷懶啊,


隨便買787


你提的看法我個人表示非常贊成,為什麼呢?我與你分享一個下面的小故事就能說明問題。 我生活在農村,在農村沒日沒夜的耕作也有三十多年了,但我的女兒大學畢業後就定居了城市。一次,女兒女婿帶著他們的寶貝(我外甥)來我家看望我們,在做飯的時候,我老婆忽然發現沒米下鍋了,叫我趕快去拿點稻穀砸米,一旁三歲的小外甥聽說沒米下鍋了,便說“去買啊”,聞此,我便問他大米是哪裡來的,他回答我是超市買的,“超市的米又是哪裡來的呢?”“車從外地拉來的”……問了一大串,他就是不知道是我們這些農民伯伯種的。這是教育的問題,自此以後,我就跟我女兒女婿他們約法三章,他們居住在城市可以,但是不能忘根忘本,逢假必須帶著孩子回家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現在,小外甥已經六歲了,非常懂事,每次來爸媽幫我們幹農活他也在旁邊忙碌著,雖然幫不上大忙,但也讓他體會到了種田種地的辛苦。這不,五一正是農村忙於播種時候,他們又回來了,剛剛到家。

再說,五一到農村勞動體驗其實也是五一假期鄉村遊的一種方式,值得推廣。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關注留言討論。


快樂向前樂享未來


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讓我想起讀書時歷史老師曾說過的關於五一勞動節的由來。

其實最開始五一勞動節是源於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將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而中國人民的五一勞動節最早可追溯到1918年,最開始是由一些知識分子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直到1920年5月1日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的由來和美法等國工人運動,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鬥爭,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對於“五一勞動節”的認識,是“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詮釋。所以勞動人民不只是農民群眾的代表,我們感恩農民伯伯的辛苦付出,但是將勞動節改為農村勞動體驗節這是對勞動人民的狹義理解,但是我們可以在勞動節假日期間選擇進行農村勞動體驗。相信體驗過農民伯伯的辛苦後,我們會更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勞動,創造價值。



圓慢慢呀


不贊同。

👩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自已的光榮節日。

而勞動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或精神財富的活動。並不等於運動。

👧勞動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這包含腦力勞動、或抽象勞動、體力勞動或具體勞動。

勞動並不是指某種特定意義的工作、或勞動項目,才視為是勞動。

👦因此、工人、農民、商人、軍人、教師、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醫護人員……等,在各自不同崗位的勞動,均有著各自不同程度的勞動體驗,或感受。即五一這天,也沒必要專程去農村體驗勞動。

🙋如果特定農村為勞動體驗、或為其節日,似乎是有點脫離客觀實際,或不具有代表性,敬請大家論評。



氣壯山河


五一勞動節改為去農村勞動體驗?這個就比較有趣的一件事情啦,估計農民會咬牙哈哈,原本是假日放鬆旅遊或去玩日。如果來農村體驗勞動,恐怕是浪費土地資源了。因為很多城裡人根本就不會做農村活,再說這個亂來不得,只是個人看法哈

這麼說吧,也不是說不可以去農村體驗,是可以的。可是千萬不要體驗幫農村種植,或者種樹,因為很多城裡人沒有農村種植實踐經驗,種植是需要很專業的步驟才能有更好收成。

如果是單純想來農村體驗勞動,可以適當的一邊學體驗一下農村生活,各種不易,倒是可以教導很多人。因為現在生活比較富有了很多人也體會不到農村人的那一份樸勞。



個人看法哈,不代表他人,我覺得去農村體驗一下勞動沒啥不好,但是可千萬不要亂做,免得影響到農村土地,適當的去看一下也能體會到生活不容易就可以了。


說簡單點,五一勞動節是國際勞動者的旅遊或活動,也是也是編入全國性假日。要說五一改去農村體驗這個也不符合邏輯,畢竟這個亂來不得,也只能說是個人愛幹嘛就幹嘛吧,這個不能亂說,只能說出個人想法交流就好。


話說你們五一都想做什麼,去哪裡玩?還是真的想去農村體驗生活呢?歡迎評論交流看看大家想法哈

鄉村大山楠楠


五一勞動節這是被大眾所認可所接受的,同時這個節日也是對辛辛苦苦勞動大眾的認可,因此在五月一日這一天被定位全世界人民的節日又被稱之為五一國際勞動節。

什麼是勞動節

勞動節顧名思義就是5月1日這一天是國際人民共同慶祝自己勞動成果的日子,同時這一天也會有很多的家庭聚在一起。



如果將勞動節改成去農村勞動體驗節會怎麼樣

本身這個勞動節就是國際性的節日,不是說改就能改的,就算是改成了去農村勞動體驗,你覺的這個合適嗎。

首先改過以後失去了勞動節真正的意義,因為去體驗農村勞動其實本身和辛苦的勞動沒有任何關係,難道體驗勞動就必須要選擇在5月1日這一天才可以嗎。

所以去農村體驗勞動無論何時何地你都可以去體驗,而不是所謂的將國際意義上的五一勞動節改成去農村勞動體驗節。



如果真的修改了,那麼城裡人在這一天來農村體驗勞動了,農村人呢,他們去哪裡體驗勞動呢,要知道農民每天都在田裡不辭辛苦的勞動著,而不是所謂的體驗農村勞動節。

如果你真的想去農村體驗勞動完全不需要一定在五月一日這一天當中,因為勞動對於我們來說每天都在勞動,而不是說體驗,因為體驗勞動有一種娛樂和遊玩的性質在裡面,和真正意義上的勞動不符合。


因此我個人認為把受到尊重的五一國際勞動節,改為去農村體驗勞動節肯定是不合適的。

綜上所述:

五一勞動節是不能更改的,我們要尊重辛苦付出的勞動著,而不是隨意的更改。


紀錄鄉土


不贊同。勞動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只是分工不同而己。不論什麼勞動,都是最光榮的。我有兩個建議:一是“五·一”黃金假恢復為原來的七天;二是每個學校每週四下午集體幹勞動。


瑪麗皇后峰


很好。至少三天以上,才能體會到勞動者的艱辛、農民兄弟的艱苦、農村孩子的苦疾……


徵騎


很好的想法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