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還下地幹農活,對此你怎麼看?

終歸農村


農村六七十歲老人還要下地幹活,哪麼在農村很正常。是不是不知道享福嗎?可能問題並不是這樣,這叫沒有辦法還要維持生活。靠兒女還是靠自己,問兒女要錢也不是道理,還不知道給不給,不給還是另一回事。說句難聽的話自己也當不住。兒子好還要媳婦好,媳婦不好搞得他倆夫妻相罵,這樣也就沒有意事何苦呢?只要身體好還是靠自己掙點錢。萬一不會動就沒有辦法了,但話又說回來,他也有子女一家人知道一家人的事。如果兒子掙到錢還好點,沒有掙到錢他自己也難過,其實農村老人根本就沒有福享。


專長古玩


我舅老爺九十三歲了,四十歲時找了個老伴,不能生育,二人要了一個兒子。三十年前老伴去世了。舅老爺又當爹又當媽,把兒子養大。

可是這個兒子太忠厚老實,在農村被認為死腦筋,一直不好找對象結婚。四十歲時,大雪天在路邊看到一個乞丐女瘋子,眼看著就要凍死了,就心一熱領回家。

稀裡糊塗地結婚入洞房生了兩個孩子。傾盡家產給這個女的看病,女人病情越來越好轉。舅老爺和他的兒子就在這女子清醒的時候,讓她把自己親人的名字和家鄉的地址告訴他們。

根據這個女子提供的信息,舅老爺和兒子找村裡有文化的人給她家人寫信。

很快,這個女子家裡就來人了。他們留下一個兒子,把女子和小兒子帶走了。

舅老爺說:“走就走吧,她只要有人管就行了。冬天凍不著,夏天熱不著,有吃有喝有人管著就好。”爺倆一起養育這個孩子,前年,這個孩子竟然考上清華大學了。

舅老爺九十三歲了,身體健康硬朗結實,堅持下地幹農活,回家做家務,做飯洗衣縫縫補補什麼都幹。他常常說:“人不幹活,吃啥呀?”


張君剛文集


60多歲下地幹農活,在農村這很平常,記得前幾天我去地裡澆地遇到一個60多歲的老人也在幹活,就聊了起來,我說,你這麼大年紀了應該享受了。

老人說,歇著就得歇出病來,只要還能幹動就得幹。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了,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還能幹動,就伸手要吃要喝不好,人家也是一個家。

我覺得這就是大多數老人的真實心聲吧,農村上了年紀不幹活的一般都是年輕的時候有穩定的工作,老了有退休金。或者就是孩子們特別有出息,再就是有病的幹不了活。

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請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小莉在鄉村


60多歲下地幹農活,在農村這很平常,記得前幾天我去地裡澆地遇到一個60多歲的老人也在幹活,就聊了起來,我說,你這麼大年紀了應該享受了。

老人說,歇著就得歇出病來,只要還能幹動就得幹。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了,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還能幹動,就伸手要吃要喝不好,人家也是一個家。

我覺得這就是大多數老人的真實心聲吧,農村上了年紀不幹活的一般都是年輕的時候有穩定的工作,老了有退休金。或者就是孩子們特別有出息,再就是有病的幹不了活。

我舅老爺九十三歲了,四十歲時找了個老伴,不能生育,二人要了一個兒子。三十年前老伴去世了。舅老爺又當爹又當媽,把兒子養大。

可是這個兒子太忠厚老實,在農村被認為死腦筋,一直不好找對象結婚。四十歲時,大雪天在路邊看到一個乞丐女瘋子,眼看著就要凍死了,就心一熱領回家。

稀裡糊塗地結婚入洞房生了兩個孩子。傾盡家產給這個女的看病,女人病情越來越好轉。舅老爺和他的兒子就在這女子清醒的時候,讓她把自己親人的名字和家鄉的地址告訴他們。

根據這個女子提供的信息,舅老爺和兒子找村裡有文化的人給她家人寫信。

很快,這個女子家裡就來人了。

首先我感覺有點心酸,城裡的老人很多退休了後,領著退休工資,跳著壩壩舞,過著輕鬆自在的生活,而農村的老人,還在起早貪黑的幹著活。但是也許他們自己本身也許並不覺得有什麼辛苦,除開那些沒人照顧,沒人管的老人,因為這一部分老人是必須靠自己勞動才有飯吃,否則只有餓肚子,正常幸福家庭的農村老人事實情況是就算你不讓他們做,他們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

我的爺爺和奶奶今年78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幹活。他們一生生了5個孩子,我的爸爸是老四,上面三個姐姐,下面一個妹妹,我和哥哥還有兩個表妹都是奶奶撫養長大的。年輕的時候就說有孩子要養,必須下地幹活,現在老了,沒有什麼負擔了,他們兒女每個人每個月都會回去看望他們,給他們買零食,買衣服穿,還有拿錢,兩個孫子和8個外孫有時間也會回去看望。

都讓他們兩老不要幹活,就一天散散步,好好休息,可他們就是閒不管,爺爺沒事就喜歡拿個鋤頭這裡那裡的修路,或者一看見房子周圍有雜草就會去除掉,而奶奶總喜歡在地邊邊上種點這樣那樣的豆子,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空地方。我們回去後了,總是早早的起床做好早飯,然後就去地裡找活幹,我們年輕人就睡懶覺,等睡醒起來的時候,爺爺奶奶已經在地裡幹了很多的活了。


山溝溝記


講兩件親身經歷的事。。。前幾年,準備從某市場給家中拉點貨。市場外有許多三輪,麵包車。這拉三輪的多是四十歲以上的,還有年齡大六十多歲的。於是,我就專門叫了一個年齡大的,有六十多。他裝好貨後,叫我坐車上。路上我就問他,多大了?哪裡人?怎麼這麼大還幹這兒?。。。他告訴我,62了,周圍郊縣的,任務還沒完成,家裡還有一個小兒子沒成婚。並開玩笑的對我講:如今都講錢,有錢就是爺,沒錢就是孫子。我說:話也不能這樣講。他順口頂我一句:咋不是?你看你有錢,坐車上,我沒錢,就要下苦。剎時,說的我臉通紅,忙從車上跳下來。。。再講一個遠房親戚,是個女的,65了,個頭不高,1米5多,農村的,三個兒子,老大老二大學畢業在廣東,老三是個小包工頭,其丈夫給小兒幫忙,長年在外,家中就她一人。那一年,桃成熟了,但收桃客戶極少,不好賣。這一天,有外地客商來村裡收桃,她趕緊拉著桃子排隊,排了一上午,快到她了,人家不收了。中午,她飯沒吃,聽說鄰村還有人收,就趕緊又拉著桃往鄰村跑。可倒黴的很,快到她,人家又收夠了。傍晚,她又餓又急,拉著桃子,疲憊的往家走。在半路,頭一暈,什麼也不知道了。當天人就走了。。。怎麼說呢?一句話,普通農民還是很苦的,原因當然很多,各種各樣。。。


大力牛魔王之龍在天涯


說起來心痛!我也是農村人,最近幾年我到了一些城市,見到了成群結隊在公園的城市人,他們五六十歲有的唱歌跳舞,有的練劍踢毽,還有的下棋聊天,為啥?因為他們經濟獨立,不依靠兒女,所以生活優閒,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再看看農村七八十歲老人,面朝黃土背朝天,哪村沒有幾個?為啥?是他們身體強壯?還是不覺累……?不是,是他們沒工資,經濟不獨立!還有,為了不連累兒女,他們只有種田。再有遇到不孝的兒女,生活沒保障,所以,只要身體能動,就要自食其力,不想連累兒女。但願國家城鄉能一視同仁,給靠種田的農民發點基本生活費,也能和城市的退休人員一樣,過好幸福的晚年!這只是反應農村的冰山一角,謝謝關心農村,關心農民生活的所有人!


勿忘心安94983


現在勤勞人 89十歲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我親眼經歷身邊形形色色的人群,作為農村人動一動,身體健康,還會給家庭帶來輕鬆愉快的生活。

我個人喜歡勤勞的老人,做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全世界都喜歡勤勞的老人,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老人。

我就是一個不會讓地閒著的人,就算菜吃不完也可以種一下容易保存的花生什麼的,這樣既不是很好嗎?

不要太過勞累,愛護自己保護好自己的健康,也是在照顧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





黃紫一


我是河北農村的,我們家三個孩子,我和我妹妹出來了,我弟弟在老家農村,家裡的地都是我父母種,我父母都60多歲了。我弟弟不種地,收割的時候他會幫忙。我弟弟,他是年輕人,為什麼不種地?原因如下:

1.主要原因:種地不賺錢,不如干其他的活(如建築活)賺錢,比如玉米一斤才賣1塊錢,我父母都把糧食換成了大米,面了。我們村子裡,經常有人開著車來用大米、面換村民收割的糧食。剩下的糧食,一部分用於自己家吃,一部分餵豬,靠養豬賺錢;

2.次要原因:種地比較髒,年輕人不願意幹。

那為什麼我父母會種地,原因如下:

1.民以食為天,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這個觀念已經深深地烙在了他們心裡了;

2.他們年齡很大了,做其他工作沒人要,他們又不想靠兒女生活,只有通過種地來增加收入,雖然種地收入少,但是必定也有一定收入;

3.他們認為,如果不種地,糧食和菜都要買,如果自己種地,這些都不用買了,餓不死人。







請叫我大當家的


我的父母今年就已八十多歲了,還下地幹活,每次農忙一到,不是我們先往家裡打電話,而是他們先打電話給我們,說家裡的活少,用不著我們回去。

一天夜裡,我的堂哥打電話給我,說父親住進了醫院,我們連夜往家裡趕,事後才知道,父親聽天氣預報說今夜有雨,一天沒吃沒喝,為了不讓麥子爛在地裡,昏倒了,摔骨折了。

哎,可憐天下的父母,為了我們在外安心工作,總是說家裡一切都好,沒有多少活,身體好好的,可是,連收割機都捨不得花錢用,自己用鐮刀一點一點地割。

看到躺在病床上瘦小的父親,此時,我的鼻子酸酸的,父親看到我們回來,臉上露出從沒有過的微笑,用手摸著我的臉,而我卻哭了...




恆通玻璃店


我父親今年六十八,不僅種了自己家地,還包了鄰居家地來種,村裡誰家請他去幹零工,他高高興興去了。比如最近村裡有人家蓋房子,讓他去做小工,一天一百五,他高興的一天假捨不得請,地都是早晨四點起來和媽媽一起種的。話說其實這些年爸爸一直這樣,一天假捨不得請,地裡活都是早晚做,我們小時候,每天晚上把工具送到地裡,爸爸下班直接去地裡幹活。他辛苦了一輩子。

估計有人會噴我,不孝順父母,這麼大歲數還讓他們勞碌,關於孝每個人認知不同。話說我大學時候回家自己事情都自己做,也會下地幹活,想吃啥也不說。到現在回家,因為孩子小,地是下不了了,還會今媽我想吃這個,明媽我想吃那個,媽媽天天忙著給我做各種吃食,我會做一些其他家務。咋說呢,這些年我發現人老了特別怕自己沒用,不被需要,你讓他們做點事,他們還開心,覺得還是孩子的依靠。至於爸爸的忙著賺錢,我也不攔著,你高興就好,最多囑咐媽媽多做點好吃的,告訴爸爸累就歇歇。他們做的高興做的開心,攔著幹什麼,習慣勞動的人沒活幹反而不舒服。

前幾年給父母交了保險,他們每月領的錢足夠日常開銷,不干他們也能吃飽穿暖,這是我們做兒女應該提供的保障,至於選擇哪種生活方式,當然是他們咋開心咋來。

對了,我媽媽還好,我爸除了走親戚,天天穿帶補丁的衣服,都這年頭了,不可想象吧,我原來還說幾句,現在懶得說了,也懶得再買衣服,他新衣服太多了,但就喜歡撿親戚舊衣服穿,我只關心他們吃好就行了,其他隨他們吧,嘴巴長別人身上,我還真無所謂村裡人怎麼看,孝不孝順自己爹媽知道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