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道教發源地,
常有五湖四海的朋友們,慕名而來。
道教氛圍濃厚的青城山
相傳,東漢末年,五斗米教創始人張道陵行醫佈道,途中看中了青城山的幽深涵碧,在此結茅傳道,123歲時在山中“羽化登仙”,青城山便成為了五斗米教的祖山。山內天師洞相傳就是當年張道陵傳道、講經的地方。
青城山上道教氛圍濃厚,道觀林立,長居道觀中的道人、道教文化中的石雕、八卦、箴言等元素隨處可見。
▲青城山上的道人
▲牆上刻著“道”、“大道無為”字樣
▲山中沿途可見上千年曆史的石雕
▲涼亭中的八卦圖
▲山間石壁上刻畫的神像
青城山住著哪些神仙你知道嗎?
青城山上有諸多宮觀,這些宮觀裡面供奉著許多的神仙,正是因為各路神仙的守護,青城山才得以風調雨順,綠水長流,高山長青,那麼這些神仙與青城山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 建福宮
修建在青城山大門右側的一片松樹林裡,紅色的建築群宏偉壯觀,在道教宮觀中久負盛名。它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古稱丈人觀,因“寧封丈人”而得名。門前有一副楹聯:“一樓和氣看山笑,半榻禪心印月明。”首先看到的是財神殿,裡面供奉著文財神范蠡,上了石臺之後就是供奉著五嶽丈人和杜光庭的二仙殿。
1范蠡
是財神殿裡的文財神,早期道家學者,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
2寧封子
五嶽丈人,傳說,在遠古時代,寧封子隱居在青城山,黃帝為了打敗蚩尤,來向寧封子問道,學會了龍行術。後來黃帝封寧封子為五嶽丈人,而青城山也就被封為了五嶽丈人山。那寧封子可就是青城山的主人了,在進山之前記得給主人打個招呼。
3杜光庭
長期住在青城山,研究道學,著書立說。他被封為傳真天師,是道教史上不多幾位非張姓天師之一,他是道教宣傳家。他被賜號“廣成先生”,有“帝王老師”之譽。在道教典籍史上有重要地位。歷史上第一部武俠小說《虯髯客傳》就是他寫的。
- 天師洞
傳說天師洞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講經傳道的地方,山門的金匾上寫著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古常道觀”,這是天師洞的原名。
它依山勢修建,規模宏大,雕刻精緻。階梯一共有99階,“九”在道教傳承中為極數,代表天,寓意著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曾是87版西遊記拍攝的場地。
4黃帝
在天師洞最大的殿呢要數眼前這兩層的黃帝祠了。炎黃子孫,說的就是華夏兒女是黃帝和炎帝的子孫,黃帝自身的努力,加上臣民的尊敬和愛戴,才能在戰鬥中贏得勝利,統一華夏。難得的是在勝利之後,黃帝能不忘老師寧封子的教授之恩,對寧封子進行了封賞,才有了後來的青城山濃厚的道家氛圍。
5張道陵
原名張陵,道教信徒尊稱他為張道陵、張天師、正一真人、祖天師等。這道教是中國固有的本土宗教,其實還包含了很多不同流派,比如茅山、全真、靈寶等等流派,而五斗米教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張道陵就是這五斗米派的創始人了。張道陵天生聰穎,7歲就熟讀老子的《道德經》。張道陵是八仙之後,太上老君的最後一個弟子,他是由太上老君親自點化的,最後在青城山白日飛昇,成了仙。
- 上清宮
愛看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裡面青城派議事習武的地方叫松風觀,說的是這裡。
6道教尊神“三清”
聽說過“老子一氣化三清”的說法,三清指的是三位道家尊神居住的仙境。分別是元始天尊居住的玉清仙境、靈寶天尊居住的上清仙境和道德天尊居住的太清仙境。這“一氣化三清”的說法最早出自《封神演義》,寫的是太上老君與通天教主鬥法時,太上老君用一氣化出三個法身的故事。裡面的三個法身就是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老子是是道教最早祟奉的至尊之神,他的三個法身都代表他自己,所以道教三清擁有著無上的地位。
- 老君閣
老君閣位於青城第一峰絕頂,海拔高1260米。共有九層,它的外觀結構是有寓意的:上圓下方的形狀寓意著天圓地方;閣樓的每一層都有八個角,隱含著八卦的形狀;塔頂接三圓寶,是昭天地人三才的意思。到了青城山可不能偷懶,一定要到達老君閣,才不算白來。
7太上老君
老君閣內供奉著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作為道教的祖師,在道家的地位舉足輕重,這點從老君閣在青城山的位置就可以看出來。這太上老君可是很多神話故事裡都有的人物,他是道教的鼻祖,《道德經》就是被尊稱為太上老君的老子所寫。《道德經》可是世界性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這個學說對中國的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 祖師殿
位於青城山天倉峰,背靠軒轅峰,面對白雲溪。殿內供奉真武大帝、東嶽大帝、呂洞賓及張三丰塑像。據載唐代薛昌、唐末五代杜光庭、宋代張愈、費元規等道士曾在此地隱居。現有相傳為杜光庭讀書處的讀書檯。南宋陸游《遊杜光庭讀書檯》詩云:“山中猶有讀書檯,風掃晴嵐畫障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
8真武大帝
道經如是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託生於大羅境上無慾天宮之淨樂國淨樂宮,乃國王之子。很小就顯露出聰穎的天資,十歲時,便可讀各種書籍至過目不忘。國王和王后將其視為掌上明珠,然而,太玄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併發誓要掃盡妖魔。
9東嶽大帝
中國最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中,東嶽大帝又稱泰山神,其身世眾說紛紜。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東嶽大帝主管世間一切生物(植物、動物和人) 出生大權的。泰山神作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成為民間宗教信仰之一。
10呂洞賓
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師。呂洞賓是道教中的大宗師。原為儒生,40歲遇鄭火龍真人傳劍術,64歲遇鍾離權傳丹法,道成之後,普度眾生,世間多有傳說,被尊為劍祖劍仙。華軒居士據《全真詮繹》記載,於北宋期間應八仙之首鐵柺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筍山聚會時列入八仙之列。
11張三丰
道家內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朱元璋建立明朝依靠道教香軍和道家高人輔佐,張三丰曾顯跡相助,功不可沒。清代大儒朱仕豐評價張三丰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丰也。
- 圓明宮
青城前山門北側。舊名清虛觀,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後屢有修葺。宮內共三殿五院,主祀三官大帝、鬥姥元君、王靈官等道教仙真。宮外叢林蓊鬱,翠靄掩映,環境清幽,風光迷人。道觀最大特點為楠木林茂密,由歷代道人在道觀中種植,為目前青城山金絲楠木最為集中的地區。
12三官大帝
歷史悠久的中國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屬於道教(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信仰)尊奉的三位天神。一說是堯舜禹,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東漢時,張陵創立正一盟威道(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
13鬥姥元君
道教的朝鬥法科均以鬥姥為主神,在漢語裡,“鬥”的意思是星斗,“姆”是母親的意思,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諸多星星的母親,所以她的地位很尊貴。造型極為奇特:額頭上長著三隻眼睛,肩膀上有四個頭,八隻胳膊分別拿著各種法器,這種造型在道教藝術中是非常罕見的。
14王靈官
原名王惡,湘陰浮樑之廟神,因其吞噬童男童女,被薩守堅飛符火焚,將王惡燒成火眼金睛。王惡不服,奏告於天庭。玉皇大帝即賜慧眼並金鞭,準其陰隨薩真人,察有過錯,即可報復前仇。十二年間,王惡以慧眼觀察無遺,竟無過錯可歸咎於薩真人。後至閩中,拜薩真人為師,誓佐行持。薩真人乃以“善”易其名,改王惡為王善,並且奏告天庭,錄為雷部三五火車雷公,又稱豁落靈官。王靈官常塑在山門之內,鎮守道觀。
這些傳承下來的道教廟宇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道教門人的守護,不僅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也保留著那些遺失在現代社會的傳統文化,寫毛筆字,穿道袍,蓄髮,綸巾等種種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影像,其實是道人們的真實生活。
在傳統文化逐漸被重視的今天,道教作為我國本土宗教,地位自然是顯著的,登青城山,拜訪這些道教宮觀,不失為了解傳統文化的一種途徑。
閱讀更多 青城山都江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