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向西都是死?為何說緊挨俄羅斯的烏克蘭根本無路可走?

靜夜史




烏克蘭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在沙俄時期就已被沙俄所統治,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烏克蘭與當今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烏克蘭曾是原蘇聯最重要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成為獨立國家。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非常特殊。這種特殊性是把握烏俄關係發展的關鍵,決定了烏克蘭與俄羅斯合作與衝突的限度。 烏克蘭和俄羅斯結盟到1954年已長達300年,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與俄羅斯兩國在綜合國力上相差懸殊。在獨聯體中,俄羅斯仍然佔據著中心地位,他在經濟改革方面處於主導地位,擁有廣闊的市場和其他國家不可與之較量的自然資源,烏克蘭處於明顯劣勢。他擔心歷史重演,視俄羅斯是烏克蘭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烏克蘭前總統克拉夫丘克視俄羅斯是睡在烏克蘭身旁的猛獅,隨時可以吞掉烏克蘭。因此,烏克蘭事事處處防俄羅斯,烏克蘭對俄羅斯的猜忌和提防對烏俄關係的發展投下了重重的陰影。波羅申科在臺上退出獨聯體和《烏俄兩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更增大了烏俄之間的壕溝。



既然和俄羅斯走近又怕被俄羅斯重新吞併,回過頭去投入西方懷抱又怎麼樣了?自波羅申科就任烏克蘭總統後,採取了完全倒向西方的政策,雖然西方也對烏克蘭進行了援助,但只能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烏克蘭當今社會雖然存在著嚴重的經濟問題,但這不是最致命的。烏克蘭社會的嚴重分裂、烏東部的軍事衝突以及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這些才是烏克蘭面臨的最嚴重問題,試想,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一個正處於戰爭狀態的國家,哪有心思靜下心來搞經濟發展。烏克蘭之所以社會形成撕裂,與西方國家明的或暗的鼓動烏克蘭與俄羅斯對著幹不無關係,可是烏克蘭丟失克里米亞後,西方國家只是瞎詐唬,有一個國家願意出人出動軍事力量為烏克蘭奪回克里米亞嗎?答案是否定的。可見烏克蘭只是被西方當槍使,可憐烏克蘭這麼多政客渾然不知。還自認為傍上大款了。



烏克蘭的特殊地理座標,決定了他處於俄羅斯和北約對峙的中心地帶,處於這種地帶的國家真是難以做人,加入哪一方,另外一方肯定會做出劇烈反應。波羅申科上臺後親西方的舉動,招來俄羅斯的強烈反彈,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烏東部軍事衝突都是拜波羅申科所賜。

烏克蘭曾是俄羅斯的前身原蘇聯加盟共和國,那時的烏克蘭地區在蘇聯聯盟當中是最富裕的共和國,烏克蘭提供了很多物資產品輸入全蘇聯,蘇聯解體前夕,烏克蘭面積僅佔全蘇聯的約3%,卻創造了全蘇聯25%的生產總值。1990年,烏克蘭向整個蘇聯供應的食品比例是:糖83%、通心粉86%、植物油55%、糖果52%、肉類25%。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均來自烏克蘭地區,那時的烏克蘭可以說是風光無限。按理說有這麼好的基礎,既是從原蘇聯獨立出去,烏克蘭也不會混的太差,可情況恰恰相反,烏克蘭這麼些年下來,經濟形勢越來越差,很多民眾遠走他鄉。多年的軍事衝突造成10000多人死亡,烏克蘭已病入膏肓。

造成烏克蘭悲慘境地的根源是烏克蘭沒有找到國家的正確定位,這種忽東忽西兩邊倒,給國家帶來災難。烏克蘭何不學學瑞士宣佈永久中立,唯有這樣才能遠離東西方衝突漩渦,等國家發展好了,具備了一定的經濟、軍事實力時,完全可以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再也不受夾板氣。

朋友可以選擇,鄰居無法選擇。雖然俄羅斯也不是省油的燈,如果烏克蘭不刻意反俄,俄羅斯也不致於和烏克蘭較勁。烏克蘭獨立已經快30年了,大部分時間裡烏俄之間相安無事,只不過尤先科、波羅申科兩任烏克蘭總統都採取親西方疏遠俄羅斯的激進政策才導致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不斷。既然已把潘多拉魔盒打開,沒有非常措施和大智大勇之人,烏俄之間的矛盾無解,這樣烏克蘭欲想強盛起來恐怕很難。

烏克蘭不是沒有路可走,關鍵是走什麼路。路走對了前途一片光明,那就是既不親俄也不反西方,和雙方都搞好了關係,走獨立發展之路。反之烏克蘭當前的亂象仍將持續下去。

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烏克蘭總有找到適合自己發展之路的時候。也許這個過程是漫長的。


王春來342


確實如此,烏克蘭的地緣環境是其一個致命的因素,依它的條件向東向西註定是錯誤。


烏克蘭地處歐洲和俄羅斯的交叉點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同時它與俄羅斯又可以稱之為兄弟之邦,同屬東斯拉夫人,而且烏克蘭可以說是東斯拉夫人的發源地。這麼一個俄羅斯人的發祥地又處在家門口,現如今徹底倒向與俄羅斯敵對的西方,不管是情感上還是國家安全上都無法接受的,烏克蘭要加入北約已經引起俄羅斯強烈反應。

可親近俄羅斯吧本來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兩國同宗同源,人家說背靠大樹好乘涼,烏克蘭日子應該不會難過,更有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哪。可偏偏美國看中了烏克蘭這個遏制俄羅斯的絕佳棋子,不斷的從中挑事,而烏克蘭也作死似的上趕著當別人的槍手,執意的要與俄羅斯交惡,結局不悲催才怪哪。

要想好好的和平發展,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像烏克蘭這樣顧此失彼的只看一頭,明顯的缺乏戰略眼光。現在的烏克蘭社會已經被短視的領導人撕裂得厲害,恐怕再也回不了頭,以後日子不會好過了。


眾流成海


前段時間,烏克蘭政府修改了憲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表示,烏克蘭要以加入歐盟和北約為目標,這個目標任何人不得改變。

這令俄羅斯非常警惕。大家都知道,在冷戰時,當時蘇聯領導下的華約就和美國領導下的北約相對抗。那時候雙方博弈的前沿是在德國。當時的德國被一分為二,聯邦德國(西德)是北約,民主德國(東德)是華約。那時候的蘇聯是挺安全的。前面不但有半個德國頂著,還有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一票東歐國家幫著。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冷戰結束了。作為冷戰產物的北約並沒有隨著冷戰的結束而解散,反而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東擴,不但將原來許多原屬於華約國家的國家收入囊中,就連原來的蘇聯加盟共和國也有仨被他們收了去,即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波羅的海三國。俄羅斯已經失去了不少的戰略緩衝地帶了。面對北約的步步東擴,逼到牆角的俄羅斯也被迫奮起反擊。俄格戰爭、克里米亞危機、烏東內戰都是美俄博弈下的產物。

對於烏克蘭急著要加入歐盟和北約,咱也可以理解。因為在他看來,他的鄰居俄羅斯太強大了,隨時都有被吞掉的危險,所以他得找個靠山。而歐盟和北約就是個非常好的大靠山。加入歐盟,意味著能得到歐盟源源不斷的財政補貼,對自己的經濟是大有好處的。而加入北約呢,則有美國這個帶頭大哥罩著,裡面幾十個國家抱團,俄羅斯絕對不敢小視。因為按照北約的規定,對北約任何一個成員國的攻擊都將被視為對所有北約成員國的攻擊。

可加入歐盟和北約真的是烏克蘭最好的選擇嗎?未見得。其實烏克蘭本來可以選擇一條更好的道路。舉個例子。前蘇聯有個加盟共和國土庫曼斯坦,面積也非常小。蘇聯解體的時候,他也獨立了。可一獨立後他就有些擔心了。因為他領土小,武裝力量也比較弱,可偏偏又處於中亞戰略要地,和阿富汗、哈薩克斯坦、伊朗、阿塞拜疆、裡海為鄰,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土庫曼斯坦生怕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所以呢就向聯合國申請,要做永久性中立國。什麼叫永久性中立國呢?就是我不參與任何的國際事務,不加入任何的國際組織,我只保留很少的一點軍隊,用於維護國內治安,任你們打得昏天黑地也不關我的事,就跟瑞士一樣。1995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致通過,承認了它永久性中立國的地位。如今的土庫曼斯坦與世無爭,日子過得挺滋潤的。當年的烏克蘭其實也有機會做永久性中立國的。當年它放棄了自己的核大國地位,銷燬了自己的所有核武器,美俄英法等國也宣佈說要保證他的安全。偏偏後來的烏克蘭領導人作死,他們不做美(歐)俄溝通的橋樑,卻要做美(歐)俄博弈的橋頭堡。結果就是烏克蘭一會親美,一會親俄。國民也被撕裂,一半親美,一半親俄,大家勢同水火。當大國博弈的橋頭堡是悲催的。1958年被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贈送給烏克蘭的領土克里米亞被俄羅斯搶回去了,烏克蘭東部鬧獨立了,如今正打得不可開交呢。即便烏克蘭將來真的加入了歐盟和北約,但作為美(歐)俄博弈的前線,真打起來,倒黴的還是烏克蘭自己,是烏克蘭人民。所以,烏克蘭與其鐵了心的要加入歐盟和北約,不如學學瑞士和土庫曼斯坦,做個永久性中立國豈不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