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

1.民族是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語言、共同經濟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質的人們的穩定共同體。

2.我國各民族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已形成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係。

3.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

(1)民族平等原則:

①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在民族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各民族之間只有大小、強弱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優劣之分。各民族都對人類歷史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②具體表現:一、各民族在政治權利、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二、各民族在發展經濟、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平等權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

(2)民族團結原則:

①民族團結和民族凝聚力的強弱,與一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前途有密切的關係,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誌之一。各民族的大團結是國家統一、繁榮、昌盛的重要保證。因此,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願望。

②必須反對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與極少數民族分裂分子進行鬥爭,依法懲處煽動民族歧視的行為。

(3)民族共同繁榮原則:

①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

②在現階段,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促進各民族個同繁榮,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必由之路。

③推進西部大開發,實行“興邊富民”行動,是堅持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具體體現。

(4)三原則的關係: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高考政治: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