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什麼?怎麼樣創業?

萬能小pig


我是一位全職寶媽,13年開始接觸淘寶,6年兼職電商路。18年從兼職無貨源轉到全職無貨源,團隊2人,半年時間做到4家店,單店首月銷售額達3w+。

我的電商經歷

我來自湖南長沙,是有兩個孩子的寶媽。

我從13年開始兼職做淘寶,因為本職工作也很忙,所以一直沒有系統的去操作。差不多是17年的時候,瞭解到無貨源模式。但是因為結婚生孩子,一直無暇顧及電商這一塊。

直到18年下半年,我辭掉了本職工作,打算全職做淘寶,可是瞭解到了京東無貨源這一模式。

店鋪是十月底下來的,當時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做,但是沒想到第一個月上傳了200多個商品,居然就賣了3萬多塊錢,簡直不可思議。

店鋪的經營現狀

我一共開過5家店,現在在做的有4家,主做3家傢俱店和1家廚具店,關了一家車品店。

車品店是當時借鑑了技術員的意見:京東的客戶有70%是男性。所以我就試著開了一個車品店,但是沒有成功,連平臺使用費都沒有賺回來,後來就直接關掉了。

所以我後面的店鋪還是以床,沙發,餐桌之類的傢俱為主。

我4月份已經開了兩家店,一個是4月1號開始上傳的,這個月就出了兩單,一單賣了有17000塊錢,還有一單就賣了16500,利潤大概有7000多。

另一家店是直到昨天才上傳完,但是從上傳的第三天就出了一單4600塊錢的,大概能賺到3000塊錢。

雖然出單量不大,但是出單的都是高客單價,所以利潤還可以。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我做的都是定製的,定製的不退不換,客單價又高,而且客戶相對比較優質。

也不是說沒有上傳低客單價的,我店裡也有低客單價的商品,但是基本沒什麼人看。成交的都是高客單價的,這可能也有點運氣的原因。

廚具店是去年12月份就申請了,但是一直擱置,直到3月份才開始做。目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也賣了六七千塊錢,利潤大概在50%。

我的選品方法

我基本上都是在淘寶上選品的,按銷量從高到低,直接平臺複製過來。選的時候注意不要有水印,logo和大品牌,儘量簡潔。這樣後期處理起來會省不少麻煩。

我都是按藍海詞去選的,我就不多說了。如果藍海詞搜索不出商品,就直接把那個詞修改一下。

淘寶上直接抓過來的,如果有加了藍海海詞前綴的,就把藍海詞前綴加到標題裡。沒有加的,就直接用淘寶上的標題。

我有時候上傳產品的時候,也沒有把藍海詞加到標題裡,但我覺得還是把藍海詞加進去好一點。

基本上太長尾的詞就不考慮當做一個詞了,那種一般都是別人的標題,刷單用的。

優化店鋪

我是一直沒有做太多推廣,我的重點還是放在上傳產品上,上滿一家之後就開始另一家新店,主要還是在拓展店鋪。

我覺得無貨源就是要多開店,多上傳產品,你上的產品多了,爆款自然就選出來了。

包括流量問題也是一樣,你傳的多了流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因為人力有限,我的團隊只有我和另外一個人,所以我的店鋪基本上也沒有怎麼優化。我現在就是有空了,就會清一下三無,用妙手直接清理滯銷商品,然後再上傳一點上去。一次能刪多少大概就上多少,比如我刪了20個,那我就會再上20個補齊。

我沒有刷單,如果自己有資源可以刷一點,但是沒必要。無貨源的重點還是要多上傳商品。

開店的時候遇到的問題

1、退貨:我的整體退貨率還是比較低的,開店這麼久,我只有幾單是要退貨的,而且還都是低客單價。

一般來說,傢俱的售後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就是運輸過程中有破損,掉漆之類。傢俱的售後,基本上上家都會幫你售後,如果你的上家實在不能幫你處理的話,你可以自己找萬師傅平臺。或者客戶不接受維修的話,你也可以直接申請退貨。

因為拼購店的權重不是很高,對這些售後評分也就不需要太高。

實在不行,人家退貨,你就不承擔運費,或者給人家補點錢,哪怕給個差評也沒有關係。

2、打假:因為我做的是高客單價定製,而且京東土豪比較多,所以目前為止還沒有遇到過打假。

3、重複鋪貨:從4月份開始京東在查重複鋪貨的問題,如果碰到相同的產品,直接刪掉就好了。

給新手的建議

類目選擇:對於新手的話,我覺得是看你自己喜好。比如我之前開淘寶就是做的類似傢俱一類,所以無貨源我也是做這個。

傢俱店現在要用個體戶或者企業店,我之前開的都是個人拼購店,需要有一個質檢報告。

我是自己在淘寶上花了300塊錢做的一個質檢報告,其實這種質檢報告去阿里巴巴上找個人給你就好了。

企業拼購現在不需要服務費,只要1萬塊錢保證金,當然也要看類目。

操作店鋪:申請下來一家店鋪,七天給他上滿,然後就開始下一家店鋪,這樣基本保證金就能賺回來了。

一個藍海詞大概上十個左右,款式多的話就上到10-20個。同類目在同一臺電腦上沒有影響,就是有時候登錄的時候需要一下驗證碼。

我的價格基本上是乘以兩倍去上的。找同行的話,我是同行乘以1.2倍。貨源可以直接在淘寶上找,出單了以後,不一定還在淘寶上去找人發貨,可以去阿里巴巴,拼多多也可以。


心上523


創業,我覺得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物質和精神的滿足!

說來我也是二次創業了,我首次創業是做包裝材料貿易,利潤太低,但我還在繼續,維持著幾個固定的客戶。現在和親戚一起再次創業,在宣城有個林間散養雞場,證照齊全,品質過硬,註冊了商標:林間鄉味®。



我負責在上海銷售,可發快遞,近的送上門,土雞蛋品質非常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代銷,一件代發,一件能賺15-20,你什麼都不用投入,我浙江兩個分銷商,每天推廣下,出貨量都在10-15箱,他們輕輕鬆鬆一天2-300元收入,還是現款,所以呢創業也不必大動干戈,找到合適的風險小項目,必然事半功倍,有興趣的關注留言。


林間鄉味


我是老夏,一個混跡於互聯網的大叔,分享職場規劃、電商運營、邏輯思維、全域營銷策劃,團隊管理的各項經驗和知識.

如果對我的回答很認可,記得點贊!,謝謝!


人人都在講創業,人人都希望創業,

但創業到底是什麼,你有沒有深刻的認識?

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講一下什麼是創業。

一.創業是什麼?

1.創業的定義

什麼是創業?引用MBA智庫百科裡的一段話來說:

創業指的是發現、創造以及利用適當的創業機會,然後藉助有效的商業模式用以組合生產要素,創立新的事業,以獲得新的商業成功的過程或者活動。

我認為這作為創業的定義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2.創業的本質

創新可以說是是創業的本質特徵。

沒有創新的創業,是低層次的創業,很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讓變革成為習慣,讓創新成為創業的動力,不斷前行。

3.創業的特點

創業有四個特點:

1)創造具有"更多價值的"新事物;

2)需要創業者付出時間經歷,不斷努力;

3)具有一定的風險,包括人力、物力、財力;

4)過程或結果中能獲取收益,且相當可觀。

4.創業的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創業也不例外。

大多數人創業都是為了實現財富的飛速增長,儘管這個過程種充滿了危險。

但還有一部分人不同,他們創業可能是為了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


二.如何創業?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支持創業政策的實施,投身創業的人數越來越多,

但是創業成功的永遠都是小部分,下面來談談如何正確創業,提高成功率。

1.合適的方向

創業的方向有很多,電商,社交,O2O,實體零售等等,

選擇一個合適的方向是創業成功的關鍵之一。

創業者可以通過不斷學習,關注各類信息,媒體博客等,

同時加入創業的圈子和別人交流,

結合自己的以往經驗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並且有前途的大方向。

一旦選定了,就不要輕易地去更改,畢竟隔行如隔山,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潛規則,摸熟它是需要時間,需要交學費的。

大方向的選擇可以考慮一下三個點

1)新型技術所帶來的新市場,比如當初的互聯網革命

2)國家政策所帶來的紅利,比如允許商品交易所帶來的房產市場

3)人們收入提高所帶來的消費升級,比如可以在部分縣城開麥當勞,肯德基等

記住選擇一個切入點,創業初期切記全線鋪開。


2.團隊管理建設

一個好的創業項目往往不是一個人能夠進行到底的。

團隊在創業過程中佔據重要的一環。考慮清楚創業項目需要多少人,初期不要太多。

選擇的人可以從兩個方便考慮:

一是技能,專業能力要強。二是協作,儘量找有合作經驗的人來合作,

創業初期特別注重人員間的磨合期。

創業者除了要清楚自己幹什麼,也要知道合作伙伴想做什麼,可以做什麼,最終可以做成什麼樣。

如果過於勉強,既不開心也不持久,對創業十分不利.


3.啟動資金

作為一個創業項目,有許多需要用到錢的地方。

我們可以將創業的資金來源分為三種情況。

1)自給自足:組一個小團隊,不需要投資太多,就可以掙錢,這種是最理想的情況,但往往規模較小。

2)找資本投資:資本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但是融資成本高昂,難度較大,而且與投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較難確立。

3)自己掏錢:自己掏錢當老闆創業,收益最大,風險最大,往往容易血本無歸。


4.天時地利

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市場上的形式總是不斷變化的。

創業不僅需要激情和勇氣,更需要的是理性和耐心。

找準合適的時機,切入合適的市場。

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學會權衡取捨,將地理優勢最大化。

可以根據不同地方的不同特點,客觀分析自身條件,選擇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業項目。


5.合適的制度

一個創業團隊必須要有一個規範適合的制度。

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股權了,分配時既要保證決策的集中,也要權衡團隊的歸屬感。

還有就是人事,團隊的領頭人特別重要,起好舵手的作用,決定大方向。

同時要能找出團隊的不足加以改正,並且實施合理的獎懲措施。

6.運氣運勢

創業可以說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科學可以重複並且不被證明是錯的但藝術不可以。

創業也是如此,同樣的創業路,可能第二個人就走不通了。

創業的成功是99%的努力加上1%的運氣,而這運氣往往也是關鍵。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做自己該做的,把成功率放大,即使真的失敗了,

也不要過於難過,你還會有下一次的機會。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起都好


老夏分析師


這個世界,談創業的太多太多,找項目的,找方法的,教創業的也太多太多,而且篇幅類容,一個比一個長,一個比一個深,一個比一個全面。

讓很多人看了過後很激動,過後任然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從何入手?做了以後又不知道路在何方,通向何處?

明白了幾個道理有用嗎?對有的人有用,但對有的人就是毒藥。

有可操作性嗎?不一定但也不完全沒有。

有些東西當然還是有用的,只要你能;領悟的透。

也許不至於讓你犯一些低級的錯,偶然的一次創業說不定能讓你實現財務自由。

好了廢話不多說,我今天寫這篇鳥文的動機是希望看到的人真正能從一無所知,一無所有走到創業成功,走到財富自由。

首先你要明白你創業的動機是?任何動機都可以。

動機直白一點,就是賺錢,賺大錢。不賺錢你幹嘛創業?好玩啊?

我這篇文章是針對一無所有的傢伙們寫的,那些高端人士,不太適合看……


什麼叫一無所有?

我給出的定義是,要資金沒資金,要人脈沒人脈,要資源沒資源的。

從開始創業到財務自由,說白了就分三步走:

一、分析市場,尋找項目

二、經營項目,積累財富

三、讓財富增值

看起來簡單誰都懂,其實太難。


為什麼簡單呢?因為說明白了就很簡單,誰都能理解。

問題是這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不去想,或者想不明白。很多人一難就難了一輩子。

就像一個組合密碼,知道密碼的人一分鐘就解開了,不知道的人可能一輩子也解不開。

詳情通過一鳥文《互聯網的創業心得》把具體類容分享出來。謝謝!


會盟創業社


創業就是掙錢

2018年11月29日“集創新之力,築創業功”2018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生創業中心全球創業周系列活動“創業課堂”在圖文信息大樓526會議室舉行。

受主辦方邀請,我參加了本次“創業課堂”,在構思給大學生分享點什麼的時候,我回想起自己剛畢業找工作面試的經歷,一個面試官問我:假如人對金錢的慾望有5分,你有幾分?我當時本身沒什麼錢,但是腦子一閃而過的清高和傲嬌,於是回答說:3分。後來面試的結果就是被pass了。

到了今天,我再重視這個話題的時候,感慨萬千。特別是對在校大學生,我直接將標題定為:創業就是掙錢。

是的,創業需要解決很多種問題:比如加班吃苦、市場分析定位、打磨產品、融資能力、團隊培養、法律、工商財稅等等太多太多的因素了,但是在商言商,既然談創業,最終要落地的關鍵點就是能不能掙錢。

另外,我覺得每一個創業者都需要有清晰的認知:階層固化了嗎?

認為階層是固化論據也是很充分的,比如窮人的孩子,天生無法接受高質量的教育,而富人的階層,家族的雄厚資源可以為子女發展帶來極大助力。特別是隨著高科技、大數據等深入發展,很多事情的發展不再取決於勤奮和智力,依靠的純粹是過去多年的數據積累,比如語音識別領域,想亞馬遜、蘋果、百度、科大訊飛等已經掌握龐大的語音識別數據,這個時候後來者再進入這個細分市場,完全不是同一級別的競爭。由此,富裕階層的門檻更高了。

認為階層固化的人,其實大可不必創業了,既然你如何努力,都處在原本的階層,連自己階層都無法改變的創業,還有什麼用?

我的看法是,階層可能一段時間內相對固化,但不可能永久固化。

一言以蔽之,如果階層固化,為什麼5000年來,歷史上有那麼多的朝代更迭呢?我們距離上一次階層大洗牌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才剛剛過去73年而已。過去的73年,階層可能相對固化,未來的100年,階層也可能固化。但是未來300、500、1000年之間,階層不可能固化。

我所堅信的階層沒有固化,只是堅信:有10%哪怕1%的底層人群,能通過自己的奮鬥完成逆襲。如果某個時代,頂層社會連1%的上升通道都不留給低階層人群,那就沒法講情講理了。

對於大學剛畢業的幾年時間,趨勢,比智商更重要,跟對人,比努力更重要。

去進行這次分享之前,我看到一個話題:“如果創業,你會選擇興趣愛好,還是會選擇風口趨勢?”

我看完之後,內心很是憤懣。

隨著高科技、新媒體的迅速迭代,許多看似冷門、毫無前途的行業,都有成為趨勢的可能性。比如過去的“黑車”,經移動互聯網的改造,已經成為合法的網約車。但是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你的興趣,在未來沒有任何成為趨勢的可能,那。。。那你開心就好了。

要創業,一定要追隨興趣+趨勢。

還有一種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實在找不到什麼興趣和趨勢,那就以金錢為目標,比如一年先掙它100萬。在合理合法的條件內,創業掙錢是光榮的。

創業一定會遭遇到失敗,有些可能是局部的,比如公司中某個項目、某個部門因為經營不善整段垮掉。有時也會面臨整個公司關停的可能,這些都是必須。網上有人整理出來創業失敗的18個原因,我覺得挺全面,甚至還多地方還重複了。

人生有兩個善於做大事的階段,一個就是25歲左右,初出茅廬,無所畏懼,往往會因為膽大妄為而做出大的成就。比如曹雪芹開始寫《紅樓夢》的時候,只有22歲。

還有一個就是在40歲左右,這個時候知識、經驗的儲備達到人生巔峰,而且身體狀況尚佳。在此時轉型創業,往往成功可能性很大。

前者是大膽創新,後者沉澱積累。兩者其實都是人類最大本領的結晶,有人叫模仿,也叫學習。沒有見過凌晨4點鐘北上廣的人,不足以談奮鬥。同樣,沒有深刻理解模仿的人,也不足以談創新。

讀史,可使人明智。研究過去,就是發現未來。

對於現在還是“nobody”的人來講,深刻研究了這50家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哪怕一部分,比如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阿里巴巴、騰訊、摩根大通等等。或許在冥冥之中,就可以掌握未來20年的發展趨勢。

文/趙宏民,耳朵財經合夥人、一篇網絡創始人


趙宏民


創業就是個人或合夥以經營為目的生產,銷售等商業活動。千姿百態的個體戶,早市擺攤的老大哥,剛剛成立的廠子老闆,網上淘寶的賣家等都算創業者。創業不分大小,高低。只要你有能力賺到錢,能堅持,還能解決就業,你就牛逼,向創業成功的人致敬。

怎樣才是

創業,首先你是否能找到適合你的項目,幹不了的千萬別去碰,弄不好就掉坑裡了。找自己擅長的,成功律較高!

你是否能找到一種好的趨勢,比如當下正火的或未來要火的項目,千萬別幹過時的項目。否則無論你多努力也不會掙到錢。

創業需要個人能力,比如抗打擊,抗壓能力,吃苦,勤勞,涉交,等等。你具備嗎?如果你不是這樣的人,千萬別創業。

我個人認為富二代拿家族的錢去撒網不算是創業。只能算是轉移投資!

我也不太懂,不喜勿噴!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大連李哥看房


創業可以說是做生意的前期階段,創業的前期考慮的事情很多,需要做什麼項目,這個項目你是否熟悉,資金的投入,位置的選擇,機器原料的採購,人員的招聘,市場調查,工商稅務人脈關係等,我覺得創業就是賭注人生,在沒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前還是不要去創業為好,不是不支持,而是創業真的沒有這麼的簡單,拿做店來說,位置,房租,裝修費用,人員配備,項目選擇,資金預算,成本預算,附近消費情況,店鋪宣傳,活動策劃,等你都要做好調查做好準備,都說新店要養,要思前顧後,如果成功盈利還好,如果投了資做不起來的話又該怎麼辦呢,成功人人誇,失敗一家愁,我感覺還是在有一定的經驗等條件後再考慮創業比較好。加油


v幻心v


首先,創業要選對方向,有一句老話: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所以創業首先要選對方向,接下來就是選剛需行業,畢竟2019年市場大環境不好,很多經濟分析家都說在經濟不好的時候,不管是工作還是創業最好選剛需行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舉個例子,何金昌增高鞋,創辦與1996年,到今年2019年即將迎來24個年頭,而何金昌是一家二十多年的企業,不管是品牌知名度、產品質量都是經得起市場考慮的,中國企業普遍壽命是3年,所以何金昌內增高鞋可以算的上是一家了不起的企業。做企業也一樣,選對方向,專注於一個領域,成功的幾率就會更大,很多外國人都笑中國企業,大到導彈小到圓珠筆都做,不專注所以不專業,所以中國企業壽命都不長。創業也是同樣的道理,要選對方向,專注一個領域。

何金昌通過加盟、自銷、外貿、線上線下銷售等營銷渠道,2019年將銷售目標定為100000000元。內增高鞋是很多身高不足的人的首選,何金昌又是發明內增高鞋的企業,並獲得國家申請專利,擁有自己的工廠(這是保證質量的重要保證)。增高鞋男女都有需求,特別是女生,這是他們必備的,所以需求很大,中國擁有14億人口的市場,在電視上看到很多明星都穿增高鞋,特別是男明星,比如:黃曉明、劉德華等等都穿增高鞋,穿增高鞋不止是女生在穿,很多身高不高的都穿增高鞋,可能有些人穿內增高鞋我們無法分辨,所以增高鞋的市場還是很大的。買增高鞋加盟增高鞋推薦何金昌增高鞋


如果你有想法可以找我!


何金昌內增高鞋


創業呀,在我看來他和做生意不一樣。可不是買點貨賣點貨那麼簡單。你要是為了掙錢,可不要創業。否則即使你創業成功了也不會幸福。創業失敗反而痛苦。

說一些戲謔之詞。

馬雲先生可可能懶得出門逛街,弄了淘寶。又懶得數錢,還得看真假鈔票。所以又弄了支付寶。

馬化騰先生呢,也許人不善言談。弄個虛擬網絡社交吧。

等等。

創業,你先得滿足自己。

自己的錢,自己親自幹,自己瞭解的那行。

別聽什麼節目,什麼找投資啊,天使輪abc啊。暫時忘掉他吧。別想的那麼美好,換句話說真能賺錢你才捨不得讓他們加入分一杯羹呢。創業圈遇到的人,有壞心眼的人比踏實幹的人頭髮都多。一聽創業,呼啦一票全過來創業了。給我錢,給我權,玩膩了,不好玩了。走了。


某乃


你好,這個問題我曾經也時常有想過,直到後面遇到了一個人,他很有錢,事業也很成功。他的三言兩語使我茅塞頓開,他說:“創業就是賺錢,只有賺錢了才算是創業成功”。


可能很多人不服氣這個說法,事實上這就是最好的答案,因為我們創業,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因此,請不要糾結於“創業”這兩個字,會讓人想到很多偉大的理論,以及一番大事業。反而本末倒置,增加失敗的機率。


動機必須十分明確直接,就是奔著賺錢去,凡是與這個背道而馳,請果斷捨棄。


至於怎樣創業,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三流的項目給一流的人做,他可以做得一流,一流的項目給三流的人做,會連三流都不如。芸芸眾生,他們的需求、他們的問題,實在多如牛毛。


你找一個有價值的名目,去服務對應的人群吧,沒什麼捷徑,首先你要在這個領域直接實踐,開幹,不斷學習,強大自己。解決了越多別人的問題,就會有越多的錢往你口袋裡鑽。


祝你成功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