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曾國藩資格還老的湘軍名將:太平軍稱他為王老虎

曾國藩是書生帶兵,一不小心帶出了晚清最強大的湘軍部隊。

其實,在曾國藩之前,湖南就有不少人在訓練軍隊,比如本文的主人公王錱。

王錱,字璞山,生於1825年,是湖南湘鄉縣人,與曾國藩是同縣老鄉。王錱自小胸懷大志,14歲時在自家牆壁上寫上:“置身萬物之表,俯視一切,則理自明,氣自壯,量自宏。凡生死禍福,皆所不計也。”

比曾國藩資格還老的湘軍名將:太平軍稱他為王老虎

那是相當的拉風。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挨他父親的打。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發動太平天國運動。很快,太平軍就進入湖南。由於綠營腐朽不堪,難以抗敵,湖南各地士紳紛紛興辦團練,保衛家鄉。1852年,王錱和老師羅澤南,在家鄉招募了一支鄉勇。

可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鄉勇初建,需要糧餉。朝廷自顧不暇,沒錢撥給他們,士兵就得餓肚子,也沒錢購買武器,保衛家鄉就成了一句空話。怎麼辦呢?王錱不得不發揮口才,利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到當地士紳家裡去拉贊助。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總算拉來了一筆費用。

比曾國藩資格還老的湘軍名將:太平軍稱他為王老虎

有了糧餉,有了武器,王錱和羅澤南一起對這群放下鋤頭的農民進行訓練。要把農民訓練成軍人,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他們從最基本的步伐做起,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訓練。

訓練結束後,王錱帶著士兵們學習《孝經》《四書》。你沒看錯,就是《孝經》《四書》。我們能想象出一群五大三粗的漢子,捧著書搖頭晃腦的樣子嗎?

王錱治軍極嚴,不允許士兵騷擾百姓。

1853年7月,王錱部下一支先頭部隊趕到桂陽縣田墟莊駐紮。部隊抵達後,當地一個姓黃的是士紳拿出自家的大米、豬肉錢來犒軍。可是,由於沒有得到王錱的命令,所有的士兵都不敢進食,餓了一天一夜。

比曾國藩資格還老的湘軍名將:太平軍稱他為王老虎

第二天,王錱趕到田墟莊後,瞭解了情況,才下令士兵進食。

在王錱的嚴格要求下,這支後來被稱為“老湘營”的部隊,不但戰鬥力很強,紀律也是湘軍中最好的——沒有之一。

1852年底,丁憂在家的曾國藩奉命出任湖南幫辦團練大臣。曾國藩有心將王錱訓練的鄉勇收到自己部下。王錱當然不幹了,公開表示:“此人(曾國藩)京官做久了,動不動就發公文,打官腔,真是看不慣!跟他交談,話不投機半句多。”

曾國藩想籠絡王錱,將他收為自己的弟子。王錱不留情面地說:“我的老師只有羅澤南一個人!”

比曾國藩資格還老的湘軍名將:太平軍稱他為王老虎

曾國藩頓感尷尬。此後,曾國藩便疏遠了王錱。王錱不理他,自己投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手下。

當時,駱秉章正在依賴於幕僚左宗棠處理軍政要務。左宗棠和王錱一樣,也是性格彪悍的人物。他們反而很投緣,關係極好。王錱心高氣傲,卻樂意聽從左宗棠的指揮,按照這位師爺的調遣部署,外出作戰。

王錱練好兵後,拉上戰場。在經過了最初幾場失利後,王錱的部隊越打越好,成為了太平軍的“剋星”。老湘營數量並不多,最多時也只有3000人,可在作戰時經常打敗數萬人的太平軍。因此,太平軍給王錱取了一個外號“王老虎”,還相互告誡:“出隊莫逢王老虎。”

比曾國藩資格還老的湘軍名將:太平軍稱他為王老虎

可惜,1857年,王錱病逝於江西戰場,年僅32歲。

王錱死後,左宗棠一直對他念念不忘,在各種場合提到他的名字。1868年,左宗棠揮師陝甘,正是以王錱的老部下劉松山、劉錦棠和老湘營為主力部隊,平息了叛亂,收復了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