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黃生貴,這位致力於生態圓夢的青年才俊,在他圓夢的路上,知己一路隨;他所根植的大地以及他的一個又一個生態作品都是他的知己: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大轉盤滬青平公路珠溪路綠地、麗水市下南山村原生態度假村、貴州鄉建項目,從城市綠地到鄉村重建,從生態家園到古村落的構造,他與項目落地作品早已是彼此心心相印的知己。

黃生貴的臉上始終掛著謙虛誠懇的微笑,讓人感到可近可親接地氣;他的心裡,總是有著許多美好的生態藍圖,讓人可以明顯讀懂猜透;他的專業水平,與整個大自然是那樣的無縫對接,讓人可以從他的身上看到那柔和無限的生態之光……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黃生貴,簡稱“阿貴”,英文名“Dannie”。他出生併成長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紅河鎮紅河村野王隊,那個伴他成長的院落和田壠,是他今日生態圓夢之旅的第一步,1998年從中專寧夏林業學校畢業後即被保送入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園林專業就讀。2002年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園林專業的他,原本可以在一個不錯的國企裡面,用專業立身做事業,但是他偏偏不安分,隨著他的思緒向窗外的世界飄去,他那個圓生態之夢的旅程被定格於定位於上海阿貴園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的角色上面,註定了他今後的職業軌跡。

修復古村落 悠然下南山

下南山村古民居群,浙江麗水市位於蓮都區碧湖鎮下南山村,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為鄭氏聚居地。村落依山而建,坐東向西,面向甌江,呈階梯狀分佈,現存清末至民國時期的民居數十幢。整個村落建築因山地形制構築,佈局合理,泥牆青瓦形制古拙,錯落有致,充分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農村的風俗風貌與自然環境特色。泥牆、石階、古道、廊道、古樟、流水的古村在青山環抱之中,顯得靜謐自然。房屋多三開間和四開間,以鵝卵石上承泥牆、木構、小青瓦為主,風格統一古樸,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是浙南山地建築的典型實例,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電影《女大當婚》的外景取景地。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在浙江麗水下南山古村落修復項目中,黃生貴那種穿透歷史時空的精神和眼光,那種把景觀與懷舊高度糅和在一起的那種功力,將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牆一廊一山水,在他的腳下,詩文般地、娓娓道來,音樂般地充滿了節奏感和時代感。那一條靜悄悄的小路上,路旁斑駁的矮牆和路那頭棧橋的蒼桑感,村口老樹的虯曲和黃石的紋理,以及為增加古村落的亮度而進行的繁花布置等。還通過花展來增加古村落的色彩感和藝術感。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鄉建和民宿 微型綜合體

4月25日,阿貴園林在下南山的鄉建工作室正式開張運營,意味著下南山這一留得住鄉愁的地方,有了一家專業的運營者,走出一條“回鄉的路”來,賦予鄉建更多的情懷和文化。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阿貴園林的掌門人黃生貴在下南山古村環境建造修復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這裡的環境價值,決定在此阿貴園林(上海)鄉建工作室+鄉建書吧+文創吧+伴手禮驛站+悠然居民宿。總面積為245平方米,四個房間分別為“悠然”、“ 結廬”、“ 心遠” 和“東籬小院”,以野於外 、奢於內為原則,在材料選擇和設計上,用心建設一個工作室+的微型綜合體,讓人們到這裡來工作生活居住和休閒,充分享受山野悠然居的日子。項目將於今年7月左右啟用。古村背靠1000畝楊梅山,每年的6月初有楊梅節可採摘到最新鮮最生態的楊梅。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從工作室到民宿,微型綜合體,走出了一條鄉建的新路子。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回家”的私享 建理論高地

在黃生貴的倡導和組織下,“共同尋找回鄉的路-麗水市蓮都區鄉建私享論壇”4月25日在下南山舉行。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與會者對圍繞“鄉建”的話題,從人才、政策、鄉村改變、民宿運營、服務大眾、引領旅遊新潮流等各個方面進行研討,各路專家和一批民宿的成功營運者提出的整村建設等思路得到了與會者的共識。與會者對下南山村整個村落改造著力在舊的肌理上賦予其新的景觀靈魂,抱團發展民宿村,形成一幢房子就是一家景觀酒店的村落特色,全面滿足城市居民對差異化鄉村旅遊度假的需求的案例表示了充滿的肯定和認可。論壇被認為是建設了一個關於“鄉建”的理論高地。

一個園林景觀建設者的“鄉建”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