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時代的誕生:“新生代文化內容+消費”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本文為東西數字研究組根據採訪整理。

關鍵詞:華人時代|華人文化|周昊|EDC|IPCN

華人時代的誕生:“新生代文化內容+消費”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撰文: EW RM|王卡洛 Caroline Wang

輪值: EW MP| 霓虹綬 Rainbow Shou

在佈局多年後,華人文化集團公司(CMC Inc.)近期宣佈重組旗下潮流娛樂板塊,成立“華人時代”(CMC TIMES Entertainment)平臺公司。

新成立的華人時代,將整合原CMC 旗下包括IPCN和熱波傳媒在內的兩大內容品牌和資源,以時尚、音樂兩大主題為軸,面向中國千禧一代和後千禧一代打造新型態青年文化內容及消費平臺。

基於團隊原有的“模式”引進基因,華人時代較為擅長將海外成熟頭部IP和高質量原創進行嫁接,不乏“雛菊電音嘉年華EDC”、“科羅娜日落聲起音樂節(Corona Sunsets Festival)”等海外優質IP在手,並原創了諸如“上海時尚週末(Shanghai Fashion Weekend)”這樣的本土品牌,在“內容+體驗+消費一體空間” 的打造上嘗試破局。

板塊整合宣佈之際,我們與華人時代CEO周昊聊了聊華人時代成立的契機、對於時尚&音樂IP孵化與運營的思考、以及華人時代接下來將如何以場景為核心,帶動消費和內容創制。


華人時代的誕生:“新生代文化內容+消費”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華人時代的整合的契機

周昊說,華人時代的成立,可以歸結為在人群、資源、團隊、CMC戰略佈局等多重因素下的“水到渠成”。

整體上,華人時代將聚焦“新型態青年文化內容及消費”,有提前佈局千禧/後千禧一代消費影響力和需求的考慮。周昊認為,新生代人群身處信息爆炸的時代,具備全球視野,對於將海外頭部IP進行本土化嫁接的接受度較高,同時其價值判斷、審美取向、消費選擇獨具風格,尊重品牌、願意為品質、個性化買單,將成為未來五到十年主導消費趨勢的主流力量。

雖然新生代沉浸於移動互聯網中,但他們對於場景化消費的需求日益強烈,華人時代恰巧能通過兩大板塊整合,承接這類人群場景消費的需求,用產品和服務形成

“消費漏斗”,聚集垂直目標用戶池,藉助不同服務品類吸引不同人群。

而選擇“時尚”和“音樂”兩大業務加以整合,也是出於兩大領域已各自具備良好的IP孵化、資源儲備。團隊也被促成了最終的板塊整合的因素之一,音樂、時尚運營團隊能力的逐步沉澱、成熟,讓新的部門有“人”作為支撐。

華人時代此次整合的IPCN以早期引入國際頭部IP和成功本土化落地著稱,先後成就了《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等現象級綜藝,而後延伸至時尚和音樂兩大領域佈局。時尚方面,原創了上海時裝週官方唯一的B2C 活動時尚狂歡節 “上海時尚週末(Shanghai Fashion Weekend)”日前已舉辦至第五屆;音樂方面,則成立集潮流音樂廠牌和短視頻音樂視頻媒體為一身的Channel R、 探索音樂短視頻商業全鏈運營,形成泛音樂線上觀影、音樂經紀、線下多媒體互動演出的內容和用戶生態。


華人時代的誕生:“新生代文化內容+消費”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熱波傳媒則在電音領域有十幾年的涉獵,積累下了熱波音樂節、熱波電跑等垂直跨界活動。去年,在華人文化的支持下,熱波傳媒將美國拉斯維加斯的“電子雛菊嘉年華”(EDC)音樂節引入中國,使EDC China成功落地上海、珠海,並與EDC美國版權方Insomniac推出系列衍生產品、持續挖掘藝人和粉絲經濟的潛力。

整合後,時尚和音樂兩大業務架構將圍繞線下多元場景進行深度聯動,以近期剛落幕的第五屆上海時尚週末為例,時尚週末延續了此前七大板塊模式、以綜藝的方式解碼時尚。(相關鏈接:IPCN“Format”:從bring in到made in, “上海標籤”的時尚消費全球IP如何影響世界?)七大板塊中,時裝秀、R Space音樂現場、浸入式時尚體驗展,均藉助場景構造,融合時尚、音樂兩種體驗,刺激場景化消費。


華人時代的誕生:“新生代文化內容+消費”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對於華人文化整體而言, 新成立的華人時代也將與CMC體系內的影視、演藝、經紀、遊戲、體育、文旅、科技、消費等板塊,共同構成綜合娛樂和內容消費的龐大矩陣。

周昊表示,華人時代既可以視作是CMC就線下場景+消費所做的先行嘗試;也可以視作是在為CMC未來與商業綜合體展開廣泛合作的實驗,試驗新的跨界營銷和運營模式,讓團隊得到充分鍛鍊。

一方面,在華人文化搭建的娛樂生態閉環中,從上游創制,到下游內容輸出、線下活動,CMC均有涉獵,而華人時代也將作為華人文化持續進行內容輸出的一個環節,與華人娛樂板塊矩陣形成多維度結合。

另一方面,未來華人時代如果能自成閉環生態,產生內容,藉助固定渠道、搭建平臺,形成閉環的消費本身,這個模式就可以被複制到其他的一些場景。

“潮流+場景”為核心手段的佈局


伴隨時尚、音樂兩大板塊更充分的整合,周昊表示,接下來,華人時代也將重點以“潮流+場景”為核心手段,分別在內容創制和商業模式上取得突破。

具體而言,在商業模式上,華人時代將從原先較為傳統的2B贊助/品牌定製模式、2C電商模式,轉變成通過內容+場景化, 跨界合作產生新的消費的機會,比如針對時尚週末的場景,則可時尚單品與跨界品牌合作,設計出IP衍生品,帶動消費;與之相類似地,EDC場景中則強調以人為核心,通過將DJ、粉絲、內容結合為一體,刺激“即興消費”。

值得一提的是,華人時代所倡導的場景化體驗式消費模式本身也在不斷迭代創新,最近舉行的第五季上海時尚週末上,首度呈現了自主孵化的“線上+線下” 新零售模式“Hello Me”,囊括近30個國內外時尚品牌及買手店、 將 300個單品以搭配好的穿搭造型,用聚合多家設計師品牌最新設計的Showroom形式呈現,提供即看即買、一站式購物體驗。

而在IP打造與內容創制方面,周昊表示,華人時代將把IP引進和本土原創並舉:延續所長將海外成熟頭部IP與國內高質量原創進行嫁接,藉助華人時代在倫敦辦公室的窗口,拓展海外合作資源,篩選出具備原創性、文化的共性、文化差異魅力的IP, 加以本地化資源嫁接,與城市地標結合,進行線下場景活動落地。

與此同時,基於華人時代自身對於潮流文化、藝術、時尚等方面的理解,構建原創敘事、呈現方式,孵化、打造、運營原創的潮流IP。周昊以時尚週末舉例表示,每個時尚週末都具備自由行故事線(Storyline)和原創主題,同時還對大量25歲以下/28歲以下的國內原創設計師加以扶持。

同樣,針對EDC這樣經營歷史已久,以自成文化、自成生態的品牌,華人時代也將其視作一個文化產品加以對待,並與美國版權方Insomniac共同經營這一IP,在建立行業互信的基礎上,逐步提升本土化現場打造中國音樂人露出,在本土化現場設計與製作提升話語權,而非只是照搬活動模式;從去年上海場EDC首場盈利中也可看出,華人時代在本地資源嫁接能力上,初步獲得了驗證。


華人時代的誕生:“新生代文化內容+消費”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周昊表示,華人時代2019年的關鍵目標之一,就是再次將EDC做成中國第一的音樂節

而在已有基礎上,版權方Insomniac也為華人時代在音樂節IP場景化、長線化經營上提供了新思路。

據周昊介紹,EDC品牌成立22年,已做到深入挖掘目標用戶需求,在音樂節上,Insomniac預設出一套商業模式,刺激用戶隨停留時間延長而消費遞增;音樂節以外,Insomniac則通過自有的品牌線,構建可持續的自有電商業務,藉助定製化、產品衍生、社群文化催生消費和產品溢價,利用衍生品消費反向與現場的聯動,促進粉絲與音樂人的互動。

周昊認為,將季度音樂節,轉化成與全年不間斷的IP運營業務,也將是EDC China接下來重點發力的方向,“我們也可以用技巧、運營經驗提升用戶轉化,從基礎的場景打造出發,向消費衍生,慢慢嘗試與音樂人開發一些跨界定製化的產品,打造全年的EDC粉絲消費平臺”。

“內容+體驗+消費一體空間”的差異化打法


這些嘗試的背後,華人時代打造“內容+體驗+消費一體空間”的戰略主旨也凸顯出來。

在周昊看來,場景既對應著物質空間,又承載著氛圍,場景在時空上具象呈現,而氛圍即是指文化,用戶走進場景後激發出的沉浸式體驗,而這種體驗,也是華人時代與外界相區分、形成自身壁壘的關鍵。

優質的現場體驗,是吸引年輕一代不斷回到場景中的關鍵點。

“人終歸需要場景釋放消費需求,我們就是通過音樂和時尚的線下場景,促成商業場景。我們作為提供服務和做產品的人,要讓目標受眾願意在好的場景中願意買單,商業運營中,主打‘一刀切’的品牌效應未必可持續,有文化、有IP才會有情感聯結,轉化率才會提升。” 周昊說。

周昊也坦言,將“內容+消費+體驗”融會貫通,實際上對華人時代來說也意味著不小挑戰。

三者合一首先直接在運營上向團隊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團隊在三個方向都有涉獵或逐個攻破,通過實踐,積累渠道資源和運營經驗,具備好想法,從而形成競爭性優勢;與此同時,華人時代作為操盤者,需要在核心的資源上具備更強的掌握力。


華人時代的誕生:“新生代文化內容+消費”窗口期的水道渠成

除了團隊經驗、能力積累外,還需要公司整體對時機精準把握,在客群、消費意願等大環境成熟的條件下,娛樂消費閉環的思路才能走通,因此,將板塊整合主打內容、消費、體驗合一,也被歸因於華人時代“在窗口期到來時做了合適的事”。

從市場全局看,業界已有不少巨頭嘗試利用內容對接消費,阿里大文娛利用電商基因加以聯動,騰訊則主打“新文創”,通過將傳統經典IP與矩陣式產品融合,將IP推陳出新帶動消費。

周昊表示,華人時代的打法是將內容IP結合場景體驗,在商業模式上囊括線下場景、零售渠道、在線電商等方面;從連接的角度,通過內容、現場活動等多渠道觸達目標受眾,利用場景創新帶動消費、增加收入。基於場景體驗在交互上的獨特性,線下實景消費將永遠存在,線上虛擬消費也無法替代,而CMC已經同步在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